前篇叙述了唐高宗李治迷上了武才人,将她提拔成二品昭仪,然后又“废王立武”,使其成了皇后,结果高宗大权旁落,武则天开始掌握朝政。但是高宗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我们应该全面评价这位大唐帝国的第三位人主,不能因为武则天专权就全面否定他。
唐高宗共在位34年(649年—683年),前六年的年号为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每天引刺史入阁汇报,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东征高丽
唐高宗时,朝鲜半岛分成三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永徽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要求大唐援助,高宗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
唐高宗时,朝鲜半岛分成三国
668年2月侍御史(在君王左右侍从車御的官吏。)洛阳人贾言忠奉命从辽东返回,唐高宗询问军事情况,他回答说:“高丽必定能平定。”唐高宗问:“你怎么知道?”他说:“隋炀帝东征不成功,是因为人心离散,怨恨累积;先帝东征不成功,是因为高丽本身铁板一块,未出现破绽。现在高藏(高句丽第28位王)微弱,原王泉盖苏文(实际叫渊盖苏文,避讳李渊的渊字改成泉盖苏文,太宗时期没有能够战胜他)死后,泉男建兄弟自相攻击争夺。依靠陛下的明圣,国家的富强,壮士的尽力,乘高丽内乱,必然一举得胜。再加高丽连年饥荒,不祥的灾异一再出现,人心危惧,灭亡顷刻即至。”贾言忠还告知唐高宗说:“薛仁贵勇冠三军;然而日夜小心,忘记个人而忧虑国家,谁也比不上李绩。”
九月,李绩进攻平壤,高丽发兵抵抗。李绩等奋力进击,把他们打得大败,追击二百余里,各城敌人弃城逃跑,投降者接连不断。唐军包围平壤一个多月后,高丽王高藏派人打着白旗到李绩军前投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抵抗,不断派兵出战,但都失败了,又把军事委托给僧人信诚,信诚秘密派人找李绩,请求作内应。过了五天,信诚打开城门,李绩发兵登城呐喊,焚烧城四角,泉男建自杀不成,当了俘虏。高丽全部平定。
668年9月17日,唐高宗在南郊祭天,报告平定高丽,李绩当第二个进献祭品人。
薛仁贵实有其人,薛平贵是小说戏剧传说人物。
西灭突厥
高宗即位不久,永徽六年,唐朝派遣程知节(程咬金)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占领了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西突厥亡。次年,迁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唐高宗时期的唐朝版图
注:薛丁山征西说的就是征战吐蕃,已经到了唐玄宗年代。薛仁贵有一个儿子确实曾经征西,此人真名薛讷。
纳谏爱民
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工程。”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把所占百姓的田宅悉数归还。
当时唐朝因营造蓬莱、上阳、合譬等宫,频繁讨伐四夷,厩中养马万匹,仓库逐渐空虚,张文进谏说:“隋朝的鉴戒并不遥远,但愿不要让百姓产生怨恨。”唐高宗接受他的意见,减少厩中马数千匹。
唐高宗有命令,征辽部队中逃亡的军士,在规定期限内不自首或自首后又逃亡的,本人要处死,妻子儿女要没收入官府为奴婢。太子上表,以为:“这样追查起来,人数太多。有人因生病赶不上队伍,畏惧而逃亡;有人因外出打柴草被敌人俘虏;有人在渡海时落水失踪;有人深入敌方阵地被杀或受伤。因军法严厉,同队的人怕一起获罪,即报告他们逃亡等等。他们的妻子儿女即被没收入官府,情状实在值得哀怜。恳切希望对逃亡之家,免除籍没发配的处罚。”唐高宗听从他的意见。
669年秋季,八月初一,唐高宗发诏令,定于十月去凉州。当时陇右空虚,朝中议事的人多认为皇帝不宜巡行该地。负责断案的大夫来公敏进言说:“巡行境内虽是帝王常事,但高丽最近才平定,残余敌对分子还不少,西边的军事行动还未停止。天子所到之处,需供应的东西繁多,实在不易办到。外间确有私议,只因圣明的命令已下达,所以群臣才不敢面陈意见。”唐高宗赞赏他的话,西巡的计划作罢。不久,还提升来公敏为黄门侍郎。
九月初七,大理寺上奏说将军权善才和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论罪应当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特意命令处死他们。大理丞狄仁杰上奏说:“这两人的罪行不够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寸步不让,唐高宗满脸怒色。狄仁杰说:“冒犯皇帝的威严,直言规劝,自古以来就认为很难作到。现在依照法律不该处死的人,而陛下特意杀他,是法律不能取信于人,人们将何所适从?现在因砍一棵柏树而杀将军,后代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我之所以不执行处死他们的命令,是恐怕使陛下陷于无道的处境。”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狄仁杰保护权善才和范怀义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规模壮丽。上阳宫临洛水,建有绵延一里长的长廊。宫殿落成后,唐高宗移居其中。狄仁杰上奏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韦弘机因此获罪被免官。不久一个叫王本立的刑部官员依仗皇帝的恩宠滥用权力,朝廷百官都畏惧他。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邪恶行径,要求将他交给司法部门查办。唐高宗特意赦免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缺乏优秀人才,但并不缺少像王本立这类人!陛下为何爱惜有罪的人,从而损害王法。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作为将来忠贞之臣的鉴戒。”王本立终于被治罪。从此朝廷严肃有法度。
高宗派遣宦官沿长江运送奇异的竹子,准备栽种在宫苑中。宦官们征用船只装载竹子,到处恣行暴虐,路过荆州时,荆州长史苏良嗣将他们囚禁起来,上书直言极谏:“为取得远方奇异物品,烦扰沿途百姓,恐怕不是圣人爱护人民的本意。同时,小人擅自耍弄威权,也有损皇帝的圣明。”高宗亲自写诏书,抚慰和指示苏良嗣,命令他将竹子抛弃江中。
唐高宗纳谏爱民的故事还真不少,史学家总体认为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所以,唐高宗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张正立评议:
本篇对唐高宗李治的历史功绩作简要全面叙述,使唐朝逐渐步入强盛。
宋:正如你上次评论的那样,唐太宗选李治选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