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 nǚ I. | ①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女。②动词,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无以女女者:没有人把女儿嫁给他的。前一“女”字,是名词,女儿;后一“女”字,是动词,以女妻人。《孟子·离娄上》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③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II.参见rǔ古同“汝”,你。《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论语·八佾篇》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汉书 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
女扮男装 | nǚbànnánzhuāng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及至此时,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装。”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女扮男装的她一个人偷偷溜出京城,沿丝绸古道,踏上寻父之路。” |
女大当嫁 女大须嫁 | nǚdàdāngjià nǚdàxūjià | 解释同“女长须嫁”。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1回:“愚兄想‘男大须婚,女大当嫁’,古来大礼。”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2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想不到这样一种人所难以逃脱的法则,这样快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
女大难留 | nǚdànánliú | 谓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不能留在家里。元·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 |
女德 | nǚdé | ①犹妇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国语·晋语八》:“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南朝齐 王融《永嘉长公主墓志铭》:“肃穆妇容,静恭女德。”②女色。《史记·晋世家》:“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汉书·杜周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於高年。”颜师古注:“女德不厌,言好色之甚也。”《晋书·景帝纪》:“皇帝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沉嫚女德,日近倡优,纵其丑虐。”《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盘于游田,耽于女德,三代之亡恒必由此。”③尼姑。《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
女弟 | nǚdì | 妹妹。《战国策·楚策四》:“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弟女嬃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久之,少皃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东汉 班固《苏武传》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唐 崔颢《相逢行》:“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明 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女弟苏美,霜管题梅,早已丝联家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已而王夫人女弟所生女亦至,即薛宝釵,较长一年,颇极端丽。”《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江都王建与其父易王所幸淖姬等及女弟徵臣奸。 |
女夫 | nǚfū | ①女婿。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单则是他亲女和女夫,把家缘收取。”《西游记第九十四回》世间称女夫谓之贵人,岂有贵人不坐之理!清 钱泳《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张士诚)妻刘氏为后,以女夫潘元绍为駙马都尉。”②丈夫。《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我且问你,今日为何如此热闹?可是玉姐新招了女夫么?” |
女工 | nǚgōng | ①指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的妇女。《晋纪总论》其妇女,庄栉织纴皆取成于婢仆,未尝知女工丝枲之业,中馈酒食之事也。②指女子所作纺织、刺绣、缝纫等事。③女性的工人。④指女仆。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及周公遭变,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者,则皆农夫女工衣食之事也。” |
女红 女功 | nǚgōng | 旧指纺织、缝纫、刺绣一类的工作及其制成品。古时这类工作大都是妇女所做,故名。红(gōng):同“工”。亦作“女功”。《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汉景帝刘启《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聊斋志异 冥宁》母令与少女同寝止,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精巧绝伦。《聊斋志异 细柳》女子女红疏略,常不留意。《聊斋志异 青蛙神》十娘日辄凝妆坐,不操女红,昆生衣履,一委诸母。 |
女冠 | nǚguān | 亦称“女黄冠”、女道士、道姑。唐代女道士皆戴黄冠,因俗女子本无冠,唯女道士有冠,故名。《宋史.徽宗纪四》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清 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你看石墙四耸,尽掩了重门无缝,修真女冠,怕遭俗客閧。 |
女冠子 | nǚguànzi |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以温庭筠《女冠子·含娇含笑》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另有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二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一句六仄韵,后段十二句六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前蜀韦庄《女冠子二首》等。 |
女祸 | nǚhuò | ①旧称君主宠信女子或女主执政而使国事败坏为女祸。《新唐书·睿宗玄宗纪赞》:“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絶而復续。”宋 欧阳修《五代史宦官传序》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②指受君王宠信或亲自执政而给国家带来灾祸的女子。元 独乐园主《咏史》:“纷纷女祸握神器,扰扰藩镇横戈鋋。”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故唐宋女祸、夷狄、乱臣、贼子迭出而不至遽亡。” |
女眷 | nǚjuàn | 指女性眷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却是荒郊野外,桃红柳绿,正是女眷们游耍去处。 |
女侩 | nǚkuài | 买卖妇女的女性居间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以槥椟贮残骨,出弃野外,女侩及鬻棺者,出入其(王继勋)门不绝,居甚苦之,不敢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家人知主归,事必有变也,伪向女侩买出,而匿诸尼庵。" |
女隶 | nǚlì | ①被没入宫中为奴的女子。《晋书·苻坚载记上》:“课后宫,置学,立内司,以授于掖廷,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署博士以授经。”②泛称女婢。唐 柳宗元《乞巧文》:“女隶进曰:‘今兹秋孟七夕,天女之孙将嬪於河鼓。’”宋 孙觌《兰溪津亭病起诗》:“剖瓜女隶方祈巧,结柳双星也送穷。” |
女流之辈 | nǚliúzhībèi | 女流:妇女。妇女之流,带轻视的说法。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你女流之辈,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老熊做阴阳的人,一惟酒食是图而已。”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自己女流之辈,可以不必来管这桩大事。” |
女貌郎才 | nǚmàolángcái | 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厮撞着,将父母远乡相抛,雁杳鱼沉没下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却说李衙内和玉楼,两个女貌郎才,如鱼似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
女墙 | nǚqiáng | ①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於城。”《宋书·南平穆王铄传》:“宪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之死者,尸与城等。”唐 刘长卿《登馀干古县城诗》:“官舍已空秋草緑,女墻犹在夜乌啼。”《资治通鉴 宋纪七》陈宪内设女墙,外立木栅以拒之。宋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词》:“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②泛指矮墙。《红楼梦 第一○二回》:“(尤氏)便从前年在园里开通寧府的那个便门里走过去了,觉得凄凉满目,臺榭依然,女墻一带都种作园地一般,心中悵然如有所失。”郁达夫《沉沦五》:“见沿高壁的那山面上,有一道女墙,围住着几间茅舍。”参见“女垣”。 |
女甥 | nǚshēng | 外甥女。唐 范摅《云溪友议 卷二》:“小藂是梨园供奉南不嫌女甥也。”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梦道士》:“京师一妇人死,见梦其女甥。”《聊斋志异 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今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馀惠。” |
女生外向 | nǚshēngwàixiàng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东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老爷理他呢!他自来是这么女生外向。” |
女史 | nǚshǐ | ①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②对知识妇女的美称。《镜花缘 第四十二回》郎君既膺鹗荐,女史未遂鹏飞。③古星名。 |
女使 | nǚshǐ | 女仆。宋 周密《齐东野语·罗春伯政事》:“所有女使,候主人有词日根究。”《水浒传第七回》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使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明 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你做管家婆,倒哄着女使每閒耍,是何所为?”《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女使春儿见小姐双眉愁蹙,必有所思。” |
女侍 | nǚshì | 同义词:女婢。旧称女服务员;女招待。侍女。《封神演义 第七回》亲师保,远女侍,立纲持纪,毋事宴游,毋沉酗于酒,毋怠荒于色。 |
女孙 | nǚsūn | 孙女。《史记·陈丞相世家》:“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汉书·张汤传》:“其女孙敬为霍氏外属妇,当相坐。” 颜师古注:“女孙,即今所谓孙女也。”《资治通鉴 随纪二》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没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女孙,便憩息於此。” |
女徒 | nǚtú | 古代服劳役的女犯。也称复作徒。《汉书·宣帝纪》:“使女徒復作淮阳赵徵卿、渭城胡组更乳养。”颜师古注引李奇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於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当验问者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 |
女娲 | nǚwā | ①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女帝。与伏羲为兄妹。相传为夏禹之妃,涂山氏之女。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②太行山的别名。《事物异名录 坤舆部山王母山女娲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娲。” |
女娲补天 | nǚwābǔtiān | 传说上古时代,女娲曾炼五色石以补天的裂缝,截断鳌足以作为撑天的大柱。《花月痕第四十一回》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见淮南子.览冥。 |
女先儿 | nǚxiān’ér | 瞽目女艺人。在古代,盲人被称为“先生”,简称“先儿”,而“女先儿”则是指这些盲目的女艺人,她们通常通过口头说唱的形式进行表演,类似于现代的弹词艺人。这种职业在古代社会中地位较低,常常被视为低人一等,甚至不如女婢。《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进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 |
女谒 | nǚyè | ①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绝女谒。受女谒。《韩非子·诡使》:“近习女謁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 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謁不听。”唐 王维《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中宗之时,后宫用事,女謁寖盛,主柄潜移。”②泛指通过有权势的妇女干求请托。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十二月》:“福建提盐 李承迈本假女謁,交通权臣……伏望併赐罢黜。”《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强志守度,毋听女谒、邪臣之态③指女宠。《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赃吏吕应问、韩禧皆满数万,颐浩既受女謁,遂令移狱。”参见“妇謁”。明 李东阳《孝宗皇帝挽歌词》:“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 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夫女謁致病,至丑也;谅闇之中,色蛊致死,大逆也。” |
女优 | nǚyōu | 旧称女演员。清 孔尚任《桃花扇》:那知新主宏光性喜文墨,雅好女优,… |
女乐 | nǚyuè | 歌舞伎。《论语·微子篇》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隋书·宇文化及传》:“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奏女乐。”《东周列国志 第七九回》:“定公与季斯新得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
女长当嫁 女长须嫁 | nǚzhǎngdāngjià nǚzhǎngxūjià | 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侍郎杨杰居士》:“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自古道:“男大当婚,女长须嫁。” |
女真 | nǚzhēn |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为满族的祖先。周时称为“肃慎”。汉、三国、晋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居混同江(松花江)两岸,江南者为熟女真,江北者为生女真。后属辽,因避辽主耶律真宗讳,改称为“女直”。生女真部长完颜阿骨打叛辽自立,建国号为金。灭辽贡宋,势称全盛。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改号为清,将女真改称为“满清”。公元一六四四年入关,不久统一全国。 |
女直 | nǚzhí | 即女真。(萧乌纳)上书曰:“臣治与女直接壤,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发,举兵图之。”章数上,皆不听。详“女真”。 |
女织男耕 | nǚzhīnángēng | 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宋 罗泌《路史 后纪十二 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明 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 |
女中豪杰 | nǚzhōngháojié |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四回:过学士儿子百般用计求他,他有本事百般拒绝,又是个女中豪杰,正好与中玉作配。 |
女中尧舜 | nǚzhōngyáoshùn | 尧舜:传说中的上古贤明君主。妇女中的贤明人物。古代多称颂执政的女王。《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以为女中尧舜。”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贤后称女中尧舜;烈女称女中丈夫。” |
女中丈夫 | nǚzhōngzhàngfū | 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农妇》世言女中丈夫,犹知非丈夫也,妇并忘其为巾帼矣。 |
女子 | nǚzǐ | ①泛指女性。②处女。③女儿。④女儿和儿子,即子女。《晋书 符坚载纪上》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
钕釹 | nǚ | 金属元素,符号Nd(neodymium)。是一种稀土元素。银白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用来制合金和光学玻璃等,也用于激光材料。 |
籹 | nǚ | 粔籹jùnǚ:古代一种食品。以蜜和(huó)米面,油煎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