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愧。《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功高于伊、周,而赏卑于齐、晋,朕甚恧焉。《资治通鉴 齐纪二》子弟逃刑,父兄无愧恧之色。《清史稿卷六 圣祖本纪一》方当登进贤良,与民休息,而乃侈然自足,为无谓之润色,能勿恧乎!其勿行。参见“惭恧”。

本意是鼻出血,引申指挫伤、失败,特指战争中的失败。官军大衄。轻敌致衄。《后汉书·袁绍传》:“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续资治通鉴 卷第四》刘光义、曹彬等屡破全师雄,贼锋稍衄。《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俄而有候至,云(潘)美师出并,行四十里,忽奉密诏,东路之师衄于君子馆,并军不许出战,已还州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官军为洞屋以攻城,贼凿地道出掩之,多溺壕中死,军势小衄。《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五》军衄城围,别部力足救而不至者,以逗遛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陛下(宋孝宗)恢复志立,固不以一衄为群议所摇,然异论纷纷,(张)浚既侍罪,臣(王十朋)岂可尚居风宪之职!参见“折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