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ū

女孩子:大妞。他家有两个妞儿。

niú

①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②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③喻固执或骄傲:牛气。④姓。

牛埭

niúdài

设有用牛力拉船装置的土坝。《南齐书·顾宪之传》:寻始立牛埭之意,非苟逼僦以纳税也。当以风涛迅险,人力不捷,屡致胶溺,济急利物耳。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卷下》:浙中诸堰,以牛车舟而过,《顾宪之传》云“始立牛埭”……堰,始於此。

牛刀小试

小试牛刀

niúdāoxiǎoshì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牛刀割鸡niúdāogējī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汉 王充《论衡 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小国寡民而以治天下之道治之,真乃牛刀割鸡耳。”

牛鼎烹鸡niúdǐngpēngjī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你这样做就是牛鼎烹鸡。《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牛斗

niúdòu

指牛宿和斗宿。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雷焕告诉尚书张华,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豫东丰城。张华派雷为丰城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张华被诛后,失所持剑。后雷焕子持剑过延平津,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晋书·张华传》。北周 庾信《思旧铭》:“剑没丰城,气存牛斗。”唐 杜甫《所思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元 萨都剌《过延平津诗》:“神光射霄,牛斗为不明。”何其芳《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牛耳

niúěr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在先进工艺制程方面,美国的英特尔长期执全球牛耳。

牛高马大niúgāomǎdà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牧夫《相思豆》三人中那位五十来岁,牛高马大、脸色黧黑的壮年人,抬头看见方爱华的小轿车。

牛鬼蛇神niúguǐshéshén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在四人帮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和牛鬼蛇神。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牛后

niúhòu

牛的肛门。比喻处于从属地位。《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寧为鷄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於牛后乎?”章炳麟《杂感诗》:“寧为牛后生,毋为鷄口活。”

牛黄狗宝niúhuánggǒubǎo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牛骥

niújì

牛和千里马。喻指愚人与贤者。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唐 黄滔《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信鹤鸡之果异,谅牛驥之终悬。”《冷眼观 第三十回》:“莫非方今圣明在上,洞烛时艰,不忍牛驥以并驾而俱疲,工尺因混吹而莫辨,所以纔令暂游湖上,留以待时?”参见“牛驥同皁”。

牛骥共牢niújìgòngláo

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晋书 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

牛骥同槽niújìtóngcáo

解释见“牛骥同皁”。汉·焦赣《易林·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牛骥同皂

牛驥同皁

niújìtóngzào

亦作“牛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汉 焦赣《易林 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宋 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易林·升之小畜》:“牛驥同槽,郭氏以亡。”

牛角挂书

niújiǎoguàshū

比喻读书勤奋。《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书生

niújiǎoshūshēng

喻勤读之士。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牛角书生,虯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参见“牛角挂书”。

牛酒

niújiǔ

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晋书 武帝纪》(泰始六年)冬十一月,幸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赐太常博士、学生帛牛酒各有差。《晋书 符坚载纪上》女子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牛口之下niúkǒuzhīxià

借指卑下的地位。《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牛口之下,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牛郎织女 niúlángzhīnǚ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群音类选 南西厢记》:“你影只形单,羞睹牛郎织女星。”清·郑燮《范县署中寄余弟墨粉四书》尝笔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

牛李党争

niúlǐdǎngzhēng

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彼此是非,纷呶不已,则为汉甘陵、唐牛李,国家将受其害,可不虑哉?

牛马不若niúmǎbùruò

若;如。不如牛和马。形容极其劳苦。明·袁宏道《锦帆集·沈广乘》:“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牛马襟裾niúmǎjīnjū

 犹言衣冠禽兽。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牛马生活niúmǎshēnghuó

比喻饱受压迫剥削的非人生活。邹韬奋《经历·高三分院》:“我所做的只是捐了一天的薪水所得,救济在日本纱厂里过牛马生活,罢工后饥寒交迫的中国同胞。”

牛马走

niúmǎzǒu

旧时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 李善注:“走,犹僕也……自谦之辞也。”宋 梅尧臣《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诗》:“红颊谁使歌,公怜牛马走。”宋 蔡襄《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去年大暑过京口,唯子见过牛马走。”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下走》:“应劭曰:‘下走,僕也。’…… 司马迁与任安书称‘太史公牛马走’,牛马走即下走也,上称官名,下则自谦之词。或解为太史公之牛马走,则迂而凿矣。”谓像牛马般奔波劳碌。 唐 李宣远《近无西耗诗》《明史·文苑传三·何良俊》:“良俊居久之,慨然嘆曰:‘吾有清森阁在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籤,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弃此不居,而僕僕牛马走乎?’遂移疾归。”景耀月《读史感言诗》:“所学一以失,终身牛马走。”

牛毛niúmáo

牛身上的毛。形容细而稠密,数字多。牛毛细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牛毛细雨niúmáoxìyǔ

 指极细的小雨。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陶承《我的一家》四:可是连天牛毛细雨,迷迷蒙蒙,不见一丝阳光。

牛眠地

niúmiándì

俗称“吉地”,即风水好之墓地。《晋书·周光传》:“初, 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后因称风水好的墓地为“牛眠地”。《聊斋志异 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此言封侯,彼言拜相。

牛眠吉地niúmiánjídì

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晋书·周光传》:“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范文澜《水经注 写景文抄·序》:“火化了多干净,却定要找牛眠吉地,不劳而获好子孙,能做大官大财。”

牛眠龙绕niúmiánlóngrào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那东门外头许多牛眠龙绕的吉地,那富贵人家的冢田多半在这里。”

牛农对泣niúnóngduìqì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汉书 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农对泣而已。

牛女

niúnǚ 

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晋 潘岳《西征赋》:“仪景星於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唐 元稹《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聊斋志异 狐嫁女》席地枕石,卧看牛女。

牛皮大王niúpídàwáng

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浩然《艳阳天》第57章:“你听他的,那是个牛皮大王!”

牛山

niúshān

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牛山之悲niúshānzhībēi

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你不觉得牛山之悲很可笑吗?

牛山濯濯

niúshānzhuózhuó

濯濯: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濯濯童山”。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梁实秋《老年》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秃鹫。

牛溲

niúsōu

①牛尿。宋 周密《齐东野语·马塍艺花》:“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溲》:“牛溺,气味苦辛,微温无毒,主治水肿、腹胀、脚满,利小便。”②车前草的别名。参见“牛溲马勃”。

牛溲马勃

niúsōumǎbó

牛溲:牛尿,另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一种菌类,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①比喻运用得宜,无用之物可以变为有用。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可形容医生医术高。《宋史·吴潜传》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以效牛溲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宋理宗)知人之明。

牛蹄之涔niútízhīcén

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淮南子 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淮南子 俶真》:“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北周 庾信《为杞公让宗师表》:“况复一枝倦曲,终危九层之台;一股涔蹄,必伤千里之驾。”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niútízhīyú

niútízhōngyú

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积水。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 三国(魏) 应璩《与韦仲将书》:“诚恐将为牛蹄中鱼,卒鲍氏之肆矣。”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数,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孔丛子·连丛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须租人,是犹古人欲决江海以救牛蹄之鱼之类也。”

牛听弹琴niútīngtánqín

 比喻听不懂。瞿秋白《乱弹》:“现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听弹琴,一窍不通了。”

牛童马走niútóngmǎzǒu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陈衍《元诗纪事·青城行》其大节岳岳磊磊,在人耳目,虽耕夫贩妇,牛童马走,共能称道者。

牛首阿旁

牛头阿旁

niútóuēpáng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鲁迅《朝花夕拾·无常》:“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都是并不兼差……的角色。”

牛头马面niútóumǎmiàn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冰心《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只是近来常常在梦中,或是在将醒未醒之顷,一阵悚然,从前所怕的牛头马面,都积压了来,都聚围了来。

牛饩退敌niúxìtuìdí

 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牛心niúxīn

①牛的心脏。②喻性格执拗。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见宝玉 牛心,都怕他讨了没趣。”

牛心炙

niúxīnzhì

晋代王恺有一头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駮”,极为珍视。一次,王恺和王济比射,王济赢了这头牛,“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后用为豪侈的典故。宋 唐庚《次郑太玉见寄韵》:“他时名誉牛心炙,晚岁穷空犊鼻褌。”指用牛心做的一种菜肴。《晋书·王羲之传》:“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噉,(周)顗先割啗羲之,於是始知名。”清 赵翼《桐山斋中杜鹃花诗》:“况有牛心炙,兼烹雀舌芽。”

牛心左性niúxīnzuǒxìng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红楼梦.第三二回》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著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也作“牛心古怪”。、
牛星织女niúxīngzhīnǚ

 即牛郎织女。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宋·张先《菩萨蛮·七夕》词:牛星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

牛羊勿践niúyángwùjiàn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于人乎?”宋·曾巩《拟代廷试进士策问二》况于有德有造,成人之材,牛羊勿践,遂物之性,可望其仿佛乎?

牛衣

niúyī

①用麻或草织的给牛保暖的护被。·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宋 程大昌《演繁露·牛衣》:“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聊斋志异 王成》(王成)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②喻贫寒。亦指贫寒之士。

牛衣病卧niúyībìngwò

形容贫病交迫。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牛衣对泣

niúyīduìqì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牛衣岁月niúyīsuìyuè

谓贫困的生活。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

牛衣夜哭niúyīyèkū

见“牛衣对泣”。唐·温庭筠《上裴舍人启》:“今则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牛饮

niúyǐn

俯身而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秦生》:“一琖既尽,倒瓶再酌。妻覆其瓶,满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饮之。” ②泛指狂饮、豪饮。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及好会,则狐蹲牛饮,争食竞割。”

牛之一毛niúzhīyīmáo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周书·杜杲传》:“且犹牛之一毛,何能损益。”

牛渚

niúzhǔ

牛渚,为中国历史上向为南北纷争,兵家必争之地。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名缘于采石矶三元洞西南有一洞,深不可测。《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行经牛渚,逢风,入泊龙渎。

牛渚泛月niúzhǔfànyuè

 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县;泛月:月夜划船游玩。比喻才士相逢,以文会友。《晋书·袁宏传》:“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