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ì I.

①涂抹:泥墙。泥缝儿(fèngr)。②固执,死板:拘泥。泥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泥守。《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九年》(朱)熹学问淹该,但泥於所守,差少通耳。《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章丘李孝廉善迁,少倜傥不泥,丝竹词曲之属皆精之。参见“致远恐泥”。软求,软缠,缠着。央求。委婉地邀请。杜甫《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唐·元稹《三遣悲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老残游记》翠环仍泥着不肯去。参见“泥饮”。④又用作姓。II.参见ní。III.niè通“涅”。染黑。参见“泥而不滓”。

泥而不滓

nièérbùzǐ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卷一》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泥古

nìgǔ

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泥古之士,学者患之也。"·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唐)介曰:“(王)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使为政,恐多变更。”明·方孝孺《上蜀府笺》之三:"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而无取。"郭沫若《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我们不要为泥古的习惯所囿,应该把眼光看着前头。"

泥古不化nìgǔbùhuà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法。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故对近代军旅之事,亦深有研究,非一般徒卖弄《孙子兵法》、泥古不化者可比。

泥古非今nìgǔfēijīn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宋 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泥古拘方gǔjūfāng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泥古非今

nìgǔfēijīn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北宋·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泥古守旧

nìgǔshǒujiù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七章:“我们要写许多通俗的书,说明古不如今,旧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会上一般泥古守旧的思想。”

泥古违今

nìgǔwéijīn

泥:拘泥,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泥古执今

nìgǔzhíjīn

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六回:“于此礼不遵,而泥古执今,不独失礼,竟可谓之不臣矣。”

泥饮

níyǐn

缠着对方喝酒。强留饮酒。唐 杜甫有《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杜少陵)步屧春风,泥饮田父,乐矣,而有眉攒万国之忧。”清 汪懋麟《赠徐赞善诗之三》:“相遭即泥饮,每醉杂嘲弄。”②犹痛饮。宋 陆游《怀青城旧游诗》:“泥饮不容繁杏落,浩歌常送寒蝉没。”清 曹寅《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为君古淡非今日,泥饮醇醪味得真。”郁达夫《中秋无月访诗僧元礼与共饮于江干醉后成诗》:“偶来邃阁如泥饮,便解貂裘作质留。”

亲近:昵爱。亲昵。昵比(亲近勾结)。昵称(表示亲近的称呼)。《资治通鉴 晋纪四》(司马)玮长史公孙宏、舍人岐盛,皆有宠于玮,劝玮自昵于贾(皇)后。《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初,沈庆之既发颜(师伯)、柳(元景)之谋,遂自昵于(刘宋废)帝,数尽言规谏,帝浸不悦。《资治通鉴 陈纪五》卫公(宇文)直,帝(北周武帝)之母弟也,深昵于(宇文)护。

昵比

nìbǐ

①亲近勾结。昵比小人。《资治通鉴 宋纪二》降及(刘宋)太宗,举天下而弃之,亦昵比之为也。呜呼!有国有家,其鉴之矣!书·泰誓中:“播弃犂老,昵比罪人。”《辽史·太祖纪上》:“﹝诸弟﹞昵比羣小,谋及妇人,同恶相济,以危国祚。”《封神演义 第九五回》:“废股肱而昵比罪人,君臣之道絶矣。”②谓亲昵。《新唐书·韦坚传》:“坚妻,姜皎女,李林甫舅子也。初甚昵比,既见其宠,恶之。”《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上(敬宗李湛)游幸无常,昵比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③亲近的人。唐 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朝为昵比,夕为仇讎。” 

昵辞

nìcí

昵词。 极亲昵的言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人妖》:“间以昵辞,生不语。” 姚华《论文后编》:“虽或肆彼昵词,嫌其放胆,工兹绮语,藉曰疗愁,颇为儒林之所非。”

昵近

nìjìn

①亲近。《韩非子·难言》:“(伊尹)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晋武)帝从容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所以亡,对曰:“昵近小人,刑罚放滥,大臣诸将,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南史·柳惔传》:“子响昵近小人,惔知将为祸,称疾还都。”《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新唐书·张公谨传》:“頡利纵欲肆凶,诛害善良,昵近小人。”②指亲近的人。犹亲信。《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武成使挞之,杀其昵近九人。”

昵就nìjiù

亲近;亲昵。《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天帷昵就,搅留仙以龙拏;钿盒承恩,寓脱簪于鸡旦。

昵属

nìshǔ

犹至亲。《晋书·愍帝纪》:“今左右丞相茂德齐圣,国之昵属。”“公茂德昵属,宣隆东夏,恢融六合,非公而谁!”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宋野有退舍之荧惑,殷朝有外奔之昵属。”

昵狎

nìxiá

①谓亲近而态度不庄重。清 钮琇《觚賸·粟儿》:居久之,渐及昵狎。②指亲昵的人。《北齐书·幼主纪》:“(高纬)自非宠私昵狎,未尝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