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称对方,多称指一个人,有时也指称若干人:厂。方。②泛指任何人:死我活。

你唱我和

nǐchàngwǒhé

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②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两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联句。”《照世杯·百和坊将天作有》:“一时便有许多同类,你唱我和。”

你倡我随

nǐchàngwǒsuí

倡:带头,倡导。指彼此呼应。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真是那狮吼之声,山鸣谷应,你倡我随。”

你吹我捧

nǐchuīwǒpěng

指互相吹嘘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我很讨厌你吹我捧的做法。

你东我西

nǐdōngwǒxī

指分手离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想当面一番错过,便如此你东我西,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东我西,各自去了。”

你夺我争nǐduówǒzhēng

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东扯西拽,你夺我争,纷纷乱嚷。”

你恩我爱

nǐēnwǒài

指夫妻或情侣间相亲相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恩我爱,不觉已过一年。”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卷:“后才结了夫妇,你恩我爱,也可以称得和好。”

你敬我爱

nǐjìngwǒài

指人们之间相互尊敬怜爱。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五回:“只因这两首诗,你敬我爱,又添上许多亲热。”

你来我去

nǐláiwǒqù

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如此亲朋你来我去,也不能计数。”

你怜我爱

nǐliánwǒài

指人们之间相互尊敬怜爱。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彼此问了名姓,真是你怜我爱,十分投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难与共,那种你怜我爱的光景,不同寻常姐妹。”

你谦我让

nǐqiānwǒràng

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你谦我让的局面不多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你死我生

你死我生

nǐsǐwǒshēng

nǐsǐwǒshēng

形容斗争非常激烈、不能共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五回:“如要再叫唤,我就打你致命,今日赌一个你死我生!”

你贪我爱

nǐtānwǒài

指夫妻或情侣间相亲相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况且今日你贪我爱,一说一上,幽期密约,一墙之隔。”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二回:“绍闻与巫氏虽非佳偶,却是少年夫妇,你贪我爱之时。”

你争我夺nǐzhēngwǒduó

指相互争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这些富贵公子,你争我夺,依了张家,违了李家。”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人常常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和欲望,就在那里机关算尽,你争我夺,喜怒无常,实在可笑!”

你追我赶nǐzhuīwǒgǎn

 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他们你追我赶,捷报频传。《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

①打算:拟去信联系。拟议。唐 王维《桃源行》:“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资治通鉴 宋纪五》上(刘宋文帝)时未有所拟,仓猝曰:“我已用王鸿。”前蜀 韦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②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拟定(a.起草制定;b.揣测断定)。拟订。草拟。③仿照:拟古之作。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比拟。《汉书 苏武传》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车服旌旗拟于王者。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④比,对着。南朝梁 何逊《咏早梅诗》:“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⑤靠近。晋·干宝《搜神记》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此“拟”肯定不是“比划,作砍的样子”,那种环境不可能如此,只能是靠近,体现某种智慧,后面省略“砍”。后引申为消灭)《晋书 文帝纪》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吴蜀)。

拟非其伦nǐfēiqílún

指比拟不当。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岳忠武比良玉,毋乃拟非其伦矣。”

拟规画圆nǐguīhuàyuán

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他经常拟规画圆,没有变通。

拟迹

nǐjì

亦作“拟跡”。①仿效。张衡《西京赋》:“齐志无忌,拟跡田文。”《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周书·侯植传》:“愿公推诚王室,拟迹伊周,使国有泰山之安。”②揣度足迹。 唐 骆宾王《应诰》:“夫至人之处世,拟迹而后投,隐心而后动。”按,此谓行事之前先行揣度。

拟伦

nǐlún

比拟;伦比。《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以隋之府库、仓廩、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刘洎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宋 苏辙《祭文与可学士文》:“风雅之深,追配古人;翰墨之工,世无拟伦。”

拟圣

nǐshèng

①比拟圣人。《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②仿效圣人。 赵岐《孟子题辞解》:“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拟议

nǐyì

①揣度议论。多指事前的考虑。《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朱子语类 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讲究道理不同。” 清 黄宗羲《四明山九题考》:“陆皮未尝亲至,止凭遗尘之言,凿空拟议。”②比拟。《晋书·文苑传·左思》:“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以今準古,拟议非伦。” 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杜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③犹建议。郭沫若《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云南多茶花……闻前有人曾有以茶花为云南‘省花’之拟议。”④打算,计议。 叶圣陶《倪焕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过夏,但是母亲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拟议取消了。”

拟于不伦nǐyúbùlún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陈寅恪《论再生缘》:“能读英文者,颇怪其拟于不伦。”

拟则

nǐzé

效法;模仿。《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时商人赵掇、丁妃、邹瓫等皆家累千金,车服之盛,拟则王侯。晋 袁宏《后纪·灵帝纪下》:“中官专朝,奢僭无度,各起第宅,拟则宫室。”《宋书·礼志三》:“其墻宇规范,宜拟则太庙。”

拟注

nǐzhù

宋代官。应试入选者,由吏部注名于册,经考询后拟定授官,称为拟注。宋 范仲淹《奏乞差新转京官人充沿边知县事》自来除合差京朝官外,其馀并从铨司拟注,别无选择之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金主(完颜雍)曰:“官爵拟注,虽由卿辈,予夺之权,当出于朕。”宋 陆游傅正议墓志铭》有自吏部拟注来代者,始徙南安县丞。《宋史·章衡传》判吏部流内铨,尝有员阙,既拟注,而三班院辄用之,反讼吏部。

拟踪

nǐzōng

谓打算达到。《后汉书·刘表传论》:“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於人也。”

塞于车轮下的制动之木。阻塞;遏止。如:柅杜(遏止,杜绝);柅格(阻拦;遏阻);柅车(停车)。《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八》(陈)恕等对曰:“今国用军须,所费浩瀚,诸州凡有灾沴,必尽蠲其租,臣等每举权利,朝廷以侵民为虑,皆柅而不行;纵使耿寿昌、桑弘羊复生,亦所不逮。”《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宋徽宗赵佶)尝收其(蔡京)素所不合者,如赵挺之、张商英、刘庆夫、郑居中、王黼之属,迭居台司以柅之。

旖旎yǐnǐ: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也比喻女子美丽;亦有雄伟的意思。出自文选·扬雄《甘泉赋》:“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I.

①《廣韻》魚紀切,上止,疑。②准备,打算。③古通“”,比拟。《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④茂盛貌。草木、庄稼茂盛的样子:“黎稷儗儗”⑤众多。⑥迟疑。⑦凝滞。⑧超越本份。⑨草拟,依照。⑩比划。II.①《廣韻》魚記切,去志,疑。②迟滞;迟疑。

儗不于伦

儗非其伦

nǐbùyúlún

nǐfēiqílún

儗,古通“拟”,比拟。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朱自清《燕知草 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说文》薿,茂也。《诗·小雅·甫田》从草,疑声。黍稷薿薿。又如:薿薿(农作物茂盛的样子)

nǐ/jiàn

为迷信的人称鬼死为聻。《聊斋志异 章阿端》(戚)生曰:“端娘已鬼,又何鬼之能病?”妻曰:“不然。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