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火四起。可谓隋亡天下,英雄竞起,称王称帝,瓜分鼎峙隋炀帝死后先后出现了N个皇帝,“宇文化及”在江都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炀帝死讯传到东都洛阳,大臣们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窦建德建立夏国,称雄河北;萧铣在岳阳称帝,国号梁;王世充在洛阳废了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凉王李轨在凉州登皇帝位;“宇文化及”鸩杀秦王杨浩,即皇帝位于魏县;薛举在陇西称帝;李渊在长安拥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后建立唐朝自己称帝等等,下文对其中主要的四路英雄有所交代。

 一、瓦岗军李密

前篇叙述的隋炀帝宠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乘杨广远在辽东之际,故意迟滞漕运,使粮草不能及时到达前方,接着又公开打出了反隋的旗帜,逼迫隋炀帝从辽东撤军。镇守长安的代王杨侑派刑部尚书卫文升统兵四万救援东都洛阳,在东都城北和杨玄感军交锋。隋军主力从辽东回师,对包围洛阳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态势。杨玄感军处于四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八月初一,杨玄感大败,自知大势已去,乃命杨积善将其杀死,起兵遂告失败。

杨玄感反叛得到李密的配合。有一次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杨素对他感到惊异,跟他谈得非常愉快。杨素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

杨玄感失败后樊子盖收缴了他的文件档案,得到了李密参与杨玄感起事的证据。李密逃亡,被人抓住,送到东都。樊子盖将李密及杨积善、王仲伯等十余人上了枷锁,押送到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李密与王仲伯等人暗中策划逃跑,他们拿出所有的金子给使者看,说:“我们死的时候,这些金子都留给您,请您用来埋葬我们,其余的都给您以报答恩德。”使者贪图金子,就答应了,对李密等人的看守渐渐松懈。李密请人买来酒食,每次宴饮,都要喧哗吵闹一夜,走到魏郡石梁驿(今河南安阳),李密等人把看守的人都灌醉,凿穿墙壁逃跑。

李密得到了东阿人程咬金,任命其为骠骑。李密挑选军中特别骁勇的士兵八千人,号称“内军”。他常说:“这八千人足以抵挡百万人。”程咬金后来改名为程知节。隋唐演义开始就是程咬金和翟让两个人,在树林里面埋伏对富人进行抢劫,所以民间就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形容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使得事情进行不顺利或出差错。

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大业12年(616年),翟让在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滑县南)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私下怂恿翟让杀害他,翟让就把李密关押在军营之外。

李密通过贡献谋略的办法靠拢翟让,翟让听罢大为敬重仰慕,立即释放了他。派他去游说各小股义军前来归降,卓有成效。翟让从此以后让李密单独统率一支队伍,李密的队伍军容整齐严肃。

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正式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李密不得已安排手下杀了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

 李密在隋末群雄中实力最强.jpeg

李密在隋末群雄中实力最强

大业14年(618年)正月,李密率三十万大军,进占金墉城(洛阳市东一个小城),加紧修复城门、城墙和其他防御设施,并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门(隋东都城东垣北门),洛阳城告急。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练巾勒死隋炀帝,立秦王杨浩(隋炀帝杨广之侄,隋文帝三子杨俊长子)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消息传到东都洛阳,大臣们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即位。时王世充专横跋扈,杨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前来东都辅政。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接受了册封,七月出兵东讨宇文化及。李密在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虽然取得胜利,但损失惨重。王世充又乘其不备进行突袭将其击败。李密率残部投降李渊唐朝。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军斩杀于熊耳山(山东南部)。公元619年王世充在洛阳废了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宇文化及”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鸩杀秦王杨浩,即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署置百官。

二、建立夏国的窦建德

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举兵抗隋。及后家人被隋军杀害,窦建德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斩首“宇文化及”,建立夏国,称雄河北。他鼓励耕织,所辖地区没有盗贼,商贾行人露宿无忧。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洛阳东边门户)一役被李世民击败并被俘,同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斩窦建德于市。王世充当了李世民俘虏,后被王世充所杀的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假称敕令所杀。

三、建立梁国的萧铣

大业元年(605年),萧铣之叔伯姑母被隋炀帝册立为皇后,即萧皇后。萧铣于是任罗县县令(湖南汨罗市西北四公里处之故罗城)。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十月,自称梁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降唐,押往长安斩于都市,时年39岁。

四、完成一统的李渊

早在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时,隋文帝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杨玄感利用民愤举兵反隋,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

在此期间,李渊广交天下豪杰,遭到隋炀帝的猜疑。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

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隋炀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孤立了。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都是李世民的密友。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密谋起兵。

起兵造反的计策确定后,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传出去会有杀头之罪,逼迫李渊就范。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时坚决不同意,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一会儿李渊还是答应了起兵,对李世民说:“我爱护你,怎么忍心去告发你呢!”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在发布的檄文里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十一月间攻入长安。

李渊进入长安不久,就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其长子李建成为唐王世子;二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三子李元吉为齐国公。

 唐高祖李渊剧照.jpeg

寇振海饰演唐高祖李渊的剧照

618年农历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渊经常派遣三个儿子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620年,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王世充。窦建德和王世充联盟对抗李世民的军队。武德四年(621年),在武牢关一战中李世民俘获窦建德,促使王世充投降。王世充素服帅其太子、群臣、二千余人到军门投降。李世民以礼相待,王世充俯伏流汗。武德六年(623年),太子李建成俘斩窦建德余部,平定了河北地区。通过十年的统一战争,消灭了全部割据皇帝,终于一统天下,开启了长达280余年的唐帝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