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 | né I. | 特指“哪吒nézhā/nézha”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名。参见II. nǎ。 III. něi。 IV.na。 |
哪吒 | nézhā | 佛教中的护法神,传说是毘沙门天王之子。哪,也写作“那”。又因其年少而英勇善战,民间遂以之为少年英雄的象征。《西游记第四回》这哪吒太子,甲胄齐整,跳出营盘,撞至水帘洞外。 |
讷 | nè | 言迟钝:木讷。口讷。讷讷(形容说话迟钝)。讷于言语。《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子路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晋书 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或谓(尹)思贞曰:“公平日讷于言,及廷折(李)承嘉,何其敏邪?”思贞曰:“物不能鸣者,激之则鸣。承嘉恃威权相陵,仆义不受屈,亦不知言之从何而至也。”参见“木讷”“木讷寡言”。 |
讷口少言 | nèkǒushǎoyán |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
讷言敏行 | nèyánmǐnxíng |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 |
呐 | nè I. | 古同"讷",说话迟钝。《说文》其辩不若其呐也。《说文》言之讷也。《汉书·鲍宣传》呐者言之疑。《荀子·非相》其辩不若其呐也。《汉书·李广传》广呐口少言。《汉书·鲍宣传》臣宣呐钝于辞。《韩非子·八经》呐者言之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高)景山当奏事,自称语呐,不能敷奏,乞令副使王全代奏,帝许之。又如:呐口(说话困难,不流畅);呐吃(口吃。说话结结巴巴);呐呐(说话迟钝);呐钝(语言迟钝)II.ne 同“呢”,现在都写作“呢”。III.参见nà。 |
呐呐 | nènè | 形容说话迟钝。礼记·檀弓下:“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魏书·高允传:“高子内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呐呐不能出口。”《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五》陆贽曰:昔赵武呐呐而为晋贤臣,绛侯木讷而为汉元辅,然则口给者事或非信,辞屈者理或未穷。 |
疒 | nè | ①字形像人生病躺在床上的样子。本义为重病。小病称“疾”。 “疒”是个部首字。凡由“疒”组成的字,都与疾病有关。如“疤”、“症”、“瘤”。 |
呢 | ne | 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疑问,如“你干什么呢?”b.表示确定的语气,如“他没来呢”。c.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正吃饭呢”。d.使句子略停顿一下,如“今年呢,比去年收成好”。 II. 参见n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