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篇说到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禅让称帝,定年号为“开皇”,589年横渡长江灭南陈,实现了天下一统。杨坚统一全国后,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大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

政治方面,杨坚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恢复汉姓,这就代表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军队,而是一支名副其实汉人军队。军与民的胡汉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关陇贵族集团事实上名义上都是关陇地区的一个汉人集团。

 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像.jpeg

大隋王朝开国皇帝杨坚像

杨坚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五省六部制,是后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蓝图。五省为内侍省秘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内侍省为宫廷之宦官机关,秘书省掌书籍历法,两省较少涉及国家政务。实际的中枢机关为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内史省即后来唐朝的中书省,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门下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起监督作用;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相当于当今的内阁,下设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如今的人事部,组织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如今民政和财政部);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礼宾);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国防部);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公检法);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工业、交通和水利部)。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jpeg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延续至后世朝代

军事上,杨坚改变兵农分离情况。转变为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实现“兵农合一”。

鉴于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分裂达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的同时,稳定民生。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在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这就是当年的人口普查。“貌阅”就是检查户口的同时,也检验人的年龄和相貌是否符合,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这就增加了国家税收,改善了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隋初经历南北朝长期的战乱,民生疲弊困苦,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杨坚在位时代的富饶并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朝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年),尽罢诸郡,由州郡县三级制变成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杨坚时期朝廷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的行政经费,大约是南北朝时期三分一而已,故隋朝国库丰盈,百姓富足。

杨坚认为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天资刻薄,容不得贪污枉法之行。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黄河北五十二州,奏免赃污不称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高祖(隋文帝的庙号)在位时之隆盛,此亦为要因。

杨坚开科举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后,选官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隋朝前期中期的人口增长就看得出杨坚的政治才能: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多万户,4600余万人。

杨坚在位二十多年,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杨坚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杨坚于开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

 隋大兴唐长安城.png

隋大兴城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

杨坚开创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仅有37年(即从581年到618年),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超过了以往。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京城及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谷物。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数千万匹。杨坚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史家认为隋高祖一向不问学问,又天性爱猜忌,使臣子难尽其才,又缺乏宽广仁厚的气度,办事刻薄,到了晚年,愈演愈烈。容易听信谗言,后期更是滥杀大臣,致使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外加五个儿子均非大器之才,高祖又听从皇后之言,被奸臣迷惑,溺爱杨广而废除长子,以致皇位错传。高祖不念父子之情,引起儿子们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其结果是高祖坟土未干,子孙便同室操戈,国家刚刚开始兴旺,就被别人夺走,可惜呀!导致隋朝很快衰落,没有能够长治久安,后篇将会较详分解。


张正立评议:杨坚可谓帝中精英,隋朝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可惜其开创的隋朝盛世时间短暂。

权和利真不是好东西,父子、兄弟之间亲情为之丧失殆尽。杨坚五子争斗好似司马懿子孙争斗的续版。

宋:司马懿子孙的八王之乱灭了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