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懂事起直至退休,有很多烦心事。
幼时因为对物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乐。
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外加统治者的政策失误,很多物质方面的要求得不到满足。食品单一,细粮极少,目视美食,眼馋难掩;粗布衣裳,手工制作,土里土气,自渐形秽。小的时候早早地开始体力劳动,玩瘾得不到满足,时刻恐惧挨大人责备。
随着年岁增大,有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产生了出风头的愿望,自学文艺偶尔露露脸;体育成绩平平,还热心参加项目,从来没有获得过奖励,只得就此作罢。
进入大学由于责任心而产生的痛苦,经常因自己还是家庭的负担而承受心理压力,渴望上班挣钱,经济独立。
大学分配下到农村基层,相比有的同学入城进机关,产生了比人矮了一大截的感觉,心里经常隐隐作疼。
工作后开始制定人生目标,刻苦攻读经典。对未来能否有所成就心里没底,经常为自己有可能是碌碌庸庸而犯愁。
莫名其妙遭人攻击,嫉妒毒箭不时射来。这在前面的第四节的八年马坡篇和第五节的十年郑集篇中已经记述,这里不必赘述。
经过文革洗礼的我一直主张和为贵,把能够共事看作一种缘分,十分珍惜,一片真心对人,尤其是到了彭大,自己负责了一个系,绝大多数老师都比我小了一大截。我把他(她)们看作弟或妹,更小的看作自己的下一辈,充分看到他们的长处,非常尊重他们,尤其是我的左膀右臂。想到自己总要要老的,总是要退的,各方面给他们创造条件。可惜的是,就是这些我充分信任的人中间,有的人因为自己的私欲得不到满足而开始怪罪于我,并暗地里蛊惑人心,向我放冷箭。中国古人们在防人方面总结过很多经验,有很多至理名言。有一本书,名为“昔时贤文”,收集了很多的警句以警示后人,譬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孔老夫子的话更会使你刻骨铭心:“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慎狷juàn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悍。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以上这些古人的警示大多是在退休后读书时摘录下来的,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我的那些文盲长辈们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我一直感到困惑,“害人之心不可有”带有主观意志,我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我恪守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特别是不向头头打小报告。这“防人之心不可无”怎么个防法实在不知所措。但我牢记一条,自己不能有小辫子让人抓着,牢记陈毅同志的警句:“摸伸手,伸手必被捉”,这也应该算是防人之心吧。因此当了系主任后,对于系部财务我是一概不问,让副主任自己确定会计,票据签字也由他负责。自己该拿的,拿在明处。
就在外语老师从财经系剥离成立外语系之际,新财经系头头开始发难,20万元的系部存款想一家独吞,并书面攻击我在主持系部工作时一些规定。这个女人真不是个玩意儿,原来系里有些暗帐我是知道的,也是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向我汇报的,没有回报的还不知道多少。她作为系部会计也曾经向我暗示过一些暗帐,如今她成了新财经系的头头,在分系时她一概不提暗帐一事,还发誓自己怎么干净,就是想把这些隐性收入窃为己有。我见过不要脸的,没有见过如此不要脸的女人,觉得我反正不能轻而易举拿出证据,她就可以赖皮。对于这种女人我采用了“以直报怨”的办法。你打我一记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过分吧!因为你打我,我实在生气。至少,你骂了我,我不理你,这总可以吧?这就是“以直报怨”的道理。看不惯的老师催我反击,于是由另外一个老师起草,本人主持,通过了一份给学校领导的信,要求学校干预。由于那个女人太不象话,校头当作我的面一点好脸都没有给她,要求冻结原财经系存款,全部上缴校财务处,完全实现了我们的要求。她觉得自己管着帐务,大权在握,这边宣布分系,她就私自在财经专业老师中私分公款,拉拢人心。上缴财务不够了,她就编谎话说是购买了橱柜用于办公。校头是一个粗线条分子,不想查问里边的猫腻,宣布上缴的经费主要归外语系。这就使得这个女人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这个女人分系之前就在那里算计着,通过私分把财经专业的老师拢住,提升自己被拥戴的程度,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反对派正在搜集她的不良老底。进攻别人的同时,她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被内情人揭了疮疤。正是这个女人,通过请一个外语老师替考,混得了硕士学位和申报副教授的资格,她的反对派将其丑陋的一面通过匿名信的方式,散发到全校各机关办公室。
这场纠纷发生后不久我就因骑助力车摔断大腿而在家休息了,尽管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但一直感到愤愤不平。回顾一身好事情不少,但烦恼和痛苦也时刻伴随着。
直到退休后有了大量时间,外加电子阅读的方便,我开始接触大量的修生养性方面的文章,进行自我平衡。荀子《荣辱篇》:“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将以为安邪?则危莫大焉。”意思是说:以君子的身份去和小人互相残害,就可忧虑的事来说,是忘记了自身;从家庭内部来说,是忘记了自己的亲人;对上来说,是忘记了自己的君主;这难道不是错得太厉害了么?这种人,就是平常所说的用狐父出产的利戈来斩牛屎。要是看作聪明吧,其实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要是看作有利吧,其实没有比这更有害的了;要是看作光荣吧,其实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要是看作安全吧,其实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
禅学也让我如痴如醉。生在世如果你不想庸庸碌碌就要努力奋进。但是要小心,当你取得一点进展的时候就会有小人,特别是一些原来与你肩膀头一般齐的人心里就会不舒服了。易经里的第一卦是乾卦,六个字:“潜”(潜龙)、“现”(现龙)、“惕”(惕龙)、“跃”(跃龙)、“飞”(飞龙)、“亢”(亢龙)。这是人生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潜”,大家都不知道你;第二阶段“现”你开始表现;第三阶段“惕”,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表现了,同时缺点也暴露了,人家的妒忌心也要向你进攻了。第四阶段“跃”,和第五阶段飞龙在天,实现自我。最后那个“亢”就是过分了,告诫人们要见好就收。回想本人遭遇那个女人攻击的时候确实也是我的教书生涯的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
2000年,我55岁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庭和事业的发展比较满意时候,不能说是如日中天,至少可以说是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实现了刚工作时候的目标,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儿子宋力1994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进入徐州市公安局机关上班,1999年10月30日完婚;老二宋量量1997年从燕山大学本科毕业后,1998年秋季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张美兰于1998年6月经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我本人在2000年6月取得了教授任职资格,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我准备继续努力五年,到六十岁时,为我的教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按易经的说法,低标准要求自己也算是“跃”上去了。而当时系里很多中青年教师为科研、外语、计算机和职称的评定压力很大,不知所措。个别人因为职称评定不顺利而把无名火气转移到我这个一路顺风的领导身上,这种情绪正好被那个坏女人用上了。我个人认为,我已经尽可能地鼓励和帮助他们了,但总还是有人不能满足,也难免产生嫉妒心理。正如民间流传的一首民谣所说:“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南通老百姓说做饭的难以满足家庭各成员的要求:“公要馄饨婆要面,小媳妇要吃疙瘩汤”。因此遭遇这种怨气绝对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为了私利或权利可以翻脸不认人也不作为怪。大人物中有孙中山和陈炯民,毛泽东与林彪等,原来是亲密战友,而后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我关系。张美兰有一个邻居老同学,在陕西渭南混到了正处级,女儿跟我们聊天时说正是她爸爸提拔起来的一个部下,后来成了他爸爸的最为强烈的反对派,把她爸气得半死。
不过我对自己成人以后的表现没有任何的后悔,我十分庆幸自己没有被小人的嫉妒而停留前进的步伐,对采用不留小辫子的简单防身法也觉得不错。明人洪应明留下的《菜根谭》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说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时,认为“此戒疏于虑者”,即提醒那些考虑不周者。天天防人也是够累的,过于小心也就难以交友了。因此《菜根谭》又补充了一句:“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意思是宁可受人欺侮,也不能早早地防备别人的欺诈,这是提醒过于警觉的人。遭遇小人的攻击无需耿耿于怀,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让小人在一旁狂吠去吧,能人不妨干脆释放出最高的能量,令那些妒嫉者尝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滋味。
我的一生中遇到的一些痛苦与烦恼跟遭遇大磨大难的人相比不值一提。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下一节要作专题回忆),父母遗传给我的基因是健康的。个人通过积累阅历,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最为令人心满意足的。退休后放弃无法改变的过去,排遣以往的一些烦恼应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无需借助宗教或神的力量,不需要通过强化手段(譬如祷告或打坐等)才能使自己静下心来。诸葛亮先生的“静以修身”,“学需静也”“非宁静无以致远”流进了我的血液,进入了我的细胞,任何名利荣耀对我失去了诱惑,坚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叫“守真志满”。“静”就是要排除干扰,冷静处理各类事情,使其自然化解,不至于形成新的烦恼。放得下,就是要前念不滞,后念不迎,克念作圣,克念成佛,睡香息好,脑子开动起来,书才能读进去,文章才能写出来。性静情逸,精神放松,就能充分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会大大有利于身心健康,进入人生最为快活的时期。具往矣,忧愁痛苦尽丢弃,境界无忧乐最多。
2011年11月8日于芝加哥
2012年4月13日校对于芝加哥
2018年12月30日再校于风华园
2023年8月8日上传于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