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7月离开南大,8月到铜山县报到至19907月离开郑集中学,8月到彭大办完调入手续经历了整整20年的时间。二十年内感受颇多,确有进入不惑之年的感觉。本节主题是我对官位的态度。

历朝历代有点知识和本领的人主要是以官位的高低来衡量他的成功程度的,学而优则仕。家中亲戚朋友大多是草民阶层,也非常期待我这个大学毕业生出人头地,从而能够拉他们一把。大家说起某人升官耀祖总是津津乐道,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我的下辈也陆续成人,我这个当叔的,当舅的能够在升学或就业方面助他们一臂该有多好。可是我让他们大所失望,没有官位,权力空白,可谓爱莫能助。经历文革的洗礼,又被发配到经济不发达江苏北部乡村小镇,我对从政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一心只想做一个有点本事的老师,一头栽进了无涯的学海,以减少落差所造成的心灵痛苦。

尽管我对官位没有了兴趣,但我对教学和教育工作充满了热忱,校头对我的劲头和责任心十分看好,经常把一些任务交给我完成,“马坡八年篇”中写过自己被评上县级和地区级先进教师的经历。可是有的人却认为我是一个随俗的官迷,特别是跟我肩膀头一般高的削尖脑袋想混个一官半职的同龄人感觉到我对他们是一种威慑,难免妒忌发作,暗地里对我进行攻击。我是稀里糊涂的书呆子,只有“害人之心不可有”,没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后来感觉不对,方知有小人捣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的态度是不理不睬,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正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先生说的“馋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杨传武主任有一次和我交谈,可能是为了鼓励我的积极性,以便有利于他的工作,说:“绝大部分老师对你的成绩是持肯定态度的,即使对你有点意见的XXX也说不出具体内容,只是说‘他是比我们好一些,但也不能好那么很’。”我听到这,觉得这不是典型的嫉妒之言吗?还好,XXX是一个直爽人,有什么说什么,并不令人十分讨厌;还有一个阴阳怪气的,你根本不知道他心里装的是什么坏水。我有我的追求和兴趣,自我感觉要比当一个比芝麻还小的官有出息得多。而XXX和那个阴阳怪气的才是十足的芝麻官迷。为了满足XXX的官瘾,满足他的虚荣心,杨传武主任口头宣布他是数理化办公室的负责人(马坡中学就两个办公室,另一个就是文科办公室),XXX觉得十分过瘾,公众场合往前窜,哪怕去摸摸扩音器之类的设施也好,目的是显示自己不是一个普通老师。阴阳怪气的官瘾更大,后面还要细述。

妒忌之心,是人难免。有英语句子说嫉妒与生俱来,始终伴随着我们。我认为从“羡慕”到“妒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羡慕”是一种友好的情感,羡慕者心目中有了一个榜样。我在小的时候有很多羡慕,使我产生了动力去追求我的目标。但是如果羡慕发展到了“红眼”,再到“妒忌”那就是一种具有一定攻击性的心态了。之所以具有攻击性,因为妒者自己觉得不如对方而陷入了痛苦,就要通过伤害对方来解除这种痛苦,即所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这就是人民逐渐把“羡慕妒忌恨”连成一个词语的缘故。到彭大后得知该校有两个老师都把妒忌作为专题研究,发表很多论文,还都出了专著,相互攻击对方剽窃了自己的材料,并对簿公堂,如此引起了我的关注。两位先生为论妒忌收集了大量材料,旁证博引,讲述了很多古今中外的酷妒。基督教认为人到世上就是带罪而来,七宗罪里就有嫉妒(Envy)。经文:伯五2;箴十四 30里说:妒忌可以毁坏名誉、分裂教会,甚至引起杀机。它可以缩小我们的朋友圈子,毁掉我们的事业和妨碍我们的属灵长进,它甚至可以杀害一个人。切记:“在何处有嫉妒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虔诚的信徒是要通过认真祷告,借助神的力量把随时产生的嫉妒之心扼杀在心灵的摇篮之中的。我们不是基督徒,但也要时刻防范自己的妒心发作。本人医治的药方就是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来日方长,各显英雄本色。正因为妒忌心理的普遍性,做事的人要小心提防自己成为妒忌的牺牲品,特别是在事业发展顺利之时。难怪古人给后人发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鼓励和警告之言。对付那些妒嫉成性无可救药者,莫过于采取轻蔑之态。反正躲不过去,能人不妨干脆释放出最高的能量,令那些妒嫉者也尝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滋味。

到了郑集中学不久正是各方提拔重用知识分子的时候,很多知识人放弃清高,到处托关系走后门想捞到一官半职。我是一如既往,继续迷恋着我的学问梦,无动于衷。校头们首先让我担任了外语教研组长,这个职务我比较喜欢,因为与教学业务密切相关,可以参加一些专区的,市里的教研活动,认识英语界的很多同仁。可是到了1984年的秋季我莫名其妙地被提拔成了中层干部,担任政教处的副主任。天哪,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事先没有人跟我打过任何招呼,文件下发后也没有人找我谈话。这个位子很不讨我喜欢,实际上是管班主任,管学生里边令人头疼的事情,还要管理卫生。正主任不久调离,我被扶正。给我配备一个副主任、两个保卫干部、一个办事员,另外还有几个打扫人员也从后勤划了过来。学生打架,有校警出面解决,遇到难题我得接招,按条例处理,和家长见面等。最伤脑筋的是学生宿舍的卫生工作。宿舍条件差,大家还在里边吃饭,学生又没有卫生习惯,剩饭剩菜乱倒,各类脏水乱泼,夜里拉屎撒尿,还没有走近就觉得臭气熏鼻。平时让清洁工每天去清扫一遍,我们处里的办事员也下去看看,回头一定把鼻子气歪,向我倾诉和清洁工一起除屎扫地的怨气。平时大家装瞎子,一到上级要来检查时就开始层层布置。我必须出面召集清洁工开会,下任务提要求,还得亲自下去检查,常常被气得发疯,自己拿大扫帚进行突击性清扫。1984年提拔了三个人,另外两个是有关系的本地人,尽管没有入党,一下子到了副校长的位子。有人评论说我的条件超过了他们,当教研组长期间,英语高考成绩好,又是党员,因为没有关系,校长让我当一个中层以示“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头头根本不是知人善任,给我这个岗位实在是用我所短。1987年郑中新来了位校长找我长谈,明确表示要我把教务处接管下来。在我眼里教务教务天天忙于管理事务,对我也无任何吸引力。这位校长跟我磨了一个多小时的嘴皮还是被我婉言拒绝了。1988年又调正领导班子,我就提出辞去政教处主任之职。新头目觉得不让我干不好交待,最后把我安排到校教学研究室当了副手。张美兰笑话我说:“人家的官越当越大,你是越当越小。”我有自己的爱好和目标,对芝麻官位及其带来的某些荣耀一点兴趣也没有。

写了那么多表达了自己真实的心态。人们普遍认为,是官就比百姓强,但公开说要当官的人不多,大部分人如同我一样经常表现为嗤之以鼻,但是谁说的是真话呢?还是说说那位阴阳怪气者,他想弄到一官半职一直不能如愿,因为名声不好,考察通不过。等我离开郑中到彭大后听说他不得不借助得力的亲戚关系走曲线升官的路子,以空降方式到了离家九十里路外的一所中学的教务处当了副主任,一年后再回到郑集中学当了个正主任,大家感叹的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脸皮。如此官迷难免对我的某些成功感到很不舒服,但又不敢像XXX那样坦白承认,所以我只能称其为阴阳怪气者。到彭大后XXX和阴阳怪气者为朋友或为子女都找我办事,我照样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绝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在铜山的20年结束了,年龄也到了45岁,市内的同龄人混到副处和正处的已经不少。我仍然不会把官职放在心里,无需夤缘攀附,做一个老百姓,继续我自己目标的事业。正如清代郑板桥先生在“竹石”的题画诗中所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0年2月5日于徐州

      2012年2月22日校对于芝加哥

      2023年8月5日上传于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