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篇陈述了我的论文发表的概况,到1986年的7月,我终于攻破了中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三家权威杂志,后来人们统称之为核心期刊。这一节把几篇在我看来质量比较高的,对我的生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论文作一个简介。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英语一点不会的读者就不要读了。但后面我发表的一通评述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赏光。
上海华东师大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4期刊登了我的论文“形容词+不定式做表语的不同的深层含义”,那是我把夸克《当代英语语法》第12章第38节的内容进行简化,并用中学教材中的例句替换之而形成的,同时还设计了相关的练习让教师用来给学生进行巩固使用。该书那个章节简化后的原文是:
This type contains several superficially similar but basically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We can distinguish at least the following four classes: (形容词+不定式句型包括有表层类似,但含义差别很大的好几种情况,至少有下列四种情形:)
[Ⅰ] He is splendid to wait. (他等一下是对的。)
[Ⅱ] He is hard to convince. (他不识劝。)
[Ⅲ] He is slow to react. (他反应慢)
[Ⅳ]He is furious to hear about it. (一听到这他就大发雷霆。)
In construction of TypeⅠ, He is splendid to wait, the subject (he) of the finite copula (is) is also the subject of the non-finite complement clause(to wait). These constructions have analogues with anticipatory it. (第一种结构中,主语他也是后面动词不定式(to wait)的主语,可以用先行it改写)
It is splendid of him to wait. (对他来说等一下是对的)
In Type Ⅱ, He is hard to convince, the subject (he) of the finite copula (is) is the object of the infinitive (convince). There are analogues with the non-finite clause as subject with extraposition. (第二中结构He is hard to convince. “他不识劝。” 主语他是后面动词不定式的宾语,可以用不定式做主语改写
To convince him is hard. (要劝他是很不容易的。)
It is hard to convince him. (劝他真难。)
Type Ⅲ consists of adjectives which have adverbial transforms. The subject of the copula is also the subject of the infinitive. (第三种类型中形容词可以转换成副词,原句的主语同时也是后面不定式的主语。)
He reacted slowly. (他反应不快。)
Type Ⅳ consists of ‘attitudinal’ expressions where the complement head can be either an adjective (eg: angry) or an adjectival participle (eg: annoyed). In this construction the relation of the infinitive clause to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is that of a quasi-agent expressing cause. (第四种做表语的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
To hear about it infuriated me.
To hear about it made me furious.
It infuriated me to hear about it.
It made me furious to hear about it.
北京外国语学院(即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学习”杂志后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出版发行。我所接触的外语老师几乎都是她的读者,要成为其作者都觉得比登天还难。我连续不断向该杂志发出了十多篇稿子,终于有了消息。1986年5月,该杂志刊发了我的论文“身体部位名词前物主代词和定冠词”。身体部位名词,如:手(hand ),头(head),鼻(nose),眼(eye)等前面有时候用物主代词,有时候又用定冠词。由于汉语中没有冠词,因此初学者很难把握。我通过阅读《当代英语语法》第4章第116节以及Michael Swan的《牛津英语用法指南》的英语原版归纳了四句话:1)泛指人体某部位时用定冠词;2)特指人体某部位时用物主代词;3)特指的某人已经充当了宾语,其身体部位前用定冠词。同样变成被动语态时还是用定冠词;4)介词后的身体部位名词前可以用定冠词。我使用中学教材中的句子作为例句说明问题,同时设计了填空练习让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练。
当年的《英语学习》杂志是众多英语工作者的读物
前面提到邳县(即邳州市)运河中学的英语老师张崇言由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发表了文章而闻名整个地区。我继续采用连续投稿的方式向该杂志发起攻击,堡垒终于被我攻克。1986年第7期和1987年第10期,该刊物分别采用了我的两篇论文:“怎样认准双宾结构的句型”和“度量方法和介词at,on 和in的选用”。这两篇文章都是受了夸克的《当代英语语法》的启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第二篇。
英语中的介词at,on 和in是用来表示地点的,通过汉译的方法是不能学会这三个介词的。譬如at和in,都能跟一个城市,有的作者说,跟大地方用in,跟小地方用at。但何为大,何为小呢?凭感觉on应该用在一个平面之上,但在一条线上也可以用on,确实令人困惑。夸克的《当代英语语法》第6章第11节讲述介词含义时,认为表示地点的介词at,on 和in的选用是由度量的方法决定。一共三种度量地点的方法,即0维度量(点度量),一维和二维度量(线和面度量),二维和三维度量(区域和立体度量)。点度量用at,线和面度量用on,面和立体度量用in,即如果你把某个地方看作一个点时,譬如从空中俯视一个城市,就用at;如果把某处看成一条线或一个面时用on;看作一个面或一个立体时使用in。这样就能使得说话人或写作人自己把握这三个介词的正确使用。明白度量的理论还能把握住to, onto和into的用法。这样论点高度概括,抽象思维,既新鲜又深刻,能不把编辑先生打动吗?
当时发表论文的动力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术水平,没有拿学位或评定职称的压力。我写这一篇回忆的时间是2010年的1月份,与我在郑集撰写论文的时间相差了24年,刊物和论文的管理发生了黑白颠倒的变化。由于要求发表论文的人越来越多,各类层次的毕业生需要毕业论文,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评定职称需要论文,各家刊物成了香饽饽,作者拿不到稿费了,而是要倒贴版面费。90年代末抄袭论文成了普遍现象,还有更方便的做法,把别人发表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复印一下就敢上报。后来职称评审部门要求上报原件,论文抄袭也能通过专门系统进行鉴别,好像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了。学位的诱惑,职称的名利导致了很多不要脸皮的勇敢者寻求别的渠道。我随便在网上一搜,居然发现了一家“中国职业代写网”。该网的首页赫然显示了“代写论文收费标准”,“代写论文服务流程”,“代写论文联系方式”等链接,明码标价职称论文每千字150-300元。(我获得的稿费是从每千字5元起始的,到如今为止,每千字最高是50元。),并且有很多承诺,让购文者消除顾虑,就像妓女院承诺它的妓女是干净的,要嫖客们别害怕传染。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一则消息,说代写论文成了一种十分可观的产业,每年产值高达几个亿。对于购买者来说请人代写仅仅是第一步,如果需要发表还得自己寻找期刊编辑,排队交付版面费。版面费由期刊级别决定,愿者上钩。根据我的一个想评定副教授的同事说,一篇2000-3000字的论文发表到核心期刊,其版面费需要5000到6000元,还得委托别人给你找到一个可靠的编辑。学术腐败到了这种地步怎么不令人痛心呢?完全违背了学位和职称制度的初衷。劝君心中莫难受,有魔方有道,有道就有魔,魔道之争是永远不会停止的。那些靠做假发迹的人最后能够得到什么呢?良心能够安宁吗?精神能不空虚吗?洋洋得意能够持久吗?
2010年1月12日于徐州
2012年2月14日校对于芝加哥
2023年8月5日上传于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