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七零年八月上旬的一天我们两个到了铜山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报到。当时老百姓称作的县委大院就在徐州市南郊奎山。从接待我们的人那里得知我们被分配到教育口,首先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地点是东南方向的毛庄公社。我们看了看地图,发现另一个徐庄公社靠近铁路,但已经被比我们早报到的人占有了,我们两个只能到离火车站较远的毛庄。至于到毛庄公社的哪一个大队那得由公社说了算。接着我们来到教育口的会计处,他给我们结算了报到的经费,并给我们发了八月份的工资,每人42.5元,共85元钱。这是我们第一次领到工资,觉得还是不少的,因为在学校里只能靠助学金度日,张每月15元,比我多3元。有了工资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而且还可以孝顺一下父母亲了。我们决定给南通的父母每月寄去10元,给徐州的母亲买点礼物孝敬一下。
开局不利,去毛庄公社的路程就遇到了麻烦。我们的行李托运了,可当我们在离毛庄最近的黄集车站下车时,说行李在这个小站不能下车,被拉到了下一个名为大许家的车站。怎么去大许呢?当地农民用一种脚蹬的平车拉货做生意,我们就叫了两个车子。坐上这样的车子一路颠簸到大许,领了行李再从大许到了毛庄。张美兰跟另外三个女生留在公社附近的时楼大队,我和另一个男生,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唐学敏一起分配到大约八里地开外的吴楼大队,开始了接受再教育的劳动生活。
刚到北方农村我感觉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和唐住在生产队麦场上的一间原来是磨房的小屋内。第一顿饭是一个老乡做好的,主食是烙馍,面水,菜是辣椒炒鸡蛋。这些我以前都没有吃过。烙馍我觉得没盐没油没有味,面水里没有一点米,怎么让人喝呢?北方的辣椒太辣了,眼看着黄黄的鸡蛋我也不敢吃。唐学敏是徐州人,他跟我说辣椒炒鸡蛋只有客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可我一点也无法领情。唐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他鼓励我说,自己做饭了安全按照我的口味,他反正在南京也生活了五年了,习惯了南方的饭菜。当时我们可以到粮管所买到大米,每逢赶集就到毛庄买来点荤蔬菜,价格也不贵。可是北方农村没有像我们家乡做饭的灶,用的是非常简易的锅墙子,没有烟筒,烟就在屋里乱串,可谓下边一把草,上边一把泪(烟燻的),烧锅蹲着不敢直腰。油盐酱醋只能放在地上,炒出来的菜带着一股子烟味。唐让我早收工回去做饭,可我实在有点怕当这样的厨师。床是用绳子网起来的,睡了一段时间松下去了还得“紧床”,这就使我想起了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描述的“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但愿也能“不足以妨我襟怀”。张美兰他们四个女同学都是北方人,饭菜的标准容易统一,轮流做饭还不觉得辛苦。她知道我一定很不适应,多次来看我,安慰我,给了我一些鼓励。好在我不怕干活,每天赤脚下地跟大家打成一片,赢得了队长和很多社员的同情和支持。他们把最好烧的豆秸草给我,以降低烟熏火燎的程度。
这个锅墙子是铁制的,还有烟筒,我们用的是泥制的无烟筒
唐学敏学的是中文,又是共产党,不久就被调去筹备一个展览馆,我就一个人坚持在吴楼继续接受再教育。我们开始商量结婚事宜,索性让张也到吴楼来便于互相帮助,度过乡下两年的生活。这样我就写信给父母亲表示1971年春节回家结婚,让他们为我们作一些准备工作。
我们的婚礼确定在大年初四。我们拿工资才半年,积蓄了点钱买了两块手表,我的120元,防震的;美兰的不防震省了20元。父母亲给我们添了点衣服,姐姐买了点布给自己的弟媳妇做了件上衣,如此而已,没有任何的金器和银器,而且这方面我们一直是盲点。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亲戚朋友和邻居前来祝贺,请了当地的厨师在家里办了酒席。亲戚们有给新娘子额外送礼金的习俗,我觉得上了那么多年的学,让父母亲负担的时间太长了,这次婚礼又让他们操心花费,就想把这些礼金全部留给父母,张美兰完全支持我的意见。记得那天我们结婚的晚上妈妈特别兴奋,因为她觉得这个二儿媳妇是拾到的,没有一点彩礼,连亲戚们给她的礼金也不要。能让父母高兴我们非常开心,因为我们觉得下边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够他们操心劳神的。我们下决心不要两边的老人在我们的婚姻方面增加负担,我们充满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什么都会有的。
来到了徐州,应该把张美兰家的情况再作一点补充介绍了。她家住在徐州北郊的琵琶山,那山形还真像一把琵琶,不信您可以去瞧瞧。岳父张孝增,同我父亲同年,1914年出生。前面提到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他正年轻力壮(34周岁)村里的保长把他喊去给国民党军队运送东西,可就这样一去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大家都说到西南去了,母亲到萧地(如今安徽萧县)找了好多庄子,无工而返。当时兵荒马乱,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二十余天,饿死冻死无数,连总司令杜聿明都被活捉了,一个临时拉去的运夫怎么能够保住性命呢?正如唐朝诗人张籍在其五律《没蕃故人》中描写的那样:“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就这样,岳母与美兰奶奶一起负担三个子女:美兰哥(7周岁)、美兰(4周岁)和美兰弟(1周岁),可想生活的艰辛。每逢清明只能到路边烧纸表示祭奠。两年后,哥哥出症子(天花病)发高烧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奶奶年岁已大,美兰与弟弟只能母亲抚养成人。
琵琶山有两个庄子,东琵琶山庄和西琵琶山庄,岳母娘家在西琵山,很小就到了张家。她1920年出生,也是猴年,比张美兰整整大了两循24年。
徐州琵琶山
2008年10月28日 于墨尔本
2012年2月4日于芝加哥校对
2023年8月4日于徐州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