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ǒ

露出,没有遮盖:裸露。裸体。裸裎(脱衣露体)。赤裸裸。裸子植物。

裸裎

luǒchéng

①赤身露体。《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晋书·裴頠传》:“其甚者至於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明史·翁正春传》:“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清 葆光子《物妖志·石类·石》:“暑月乘凉,则士子皆裸裎其上为常。”②裸露,无遮盖。端木蕻良《遥远的风沙》:“寿桃山通体是裸裎的青石组成的。”

裸裎袒裼

luǒchéngtǎnxī

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裸露

luǒlù

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引申为显现、暴露。裸露在地面上的煤层。一块大岩石突兀地裸露在外。《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宪宗李纯)诏以易州刺史陈楚为义武节度使,军中闻之,掠(浑)镐及家人衣,至于倮露。

裸尸

luǒshī

谓使尸骨暴露于野外。《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而(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裸袒

luǒtǎn

赤身露体。《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晋书 景帝纪》皇帝春秋已长,未亲万机,日使小优郭怀、袁信等裸袒淫戏。《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时暑热,帝昼卧裸袒,苍梧立帝于室内,画腹爲射的,自引满,将射之。

裸跣

luǒxiǎn

露体赤脚。《后汉书·冯衍传 上》:“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絶理……燔其室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夏日裸跣坐堂皇,见飞鸟集庭树,輒止讼者,取弹弹之。”《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道遇更始亲属,皆裸跣饥困

裸袖揎拳

攞袖揎拳

luǒxiùxuānquán

挽起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张鸣善《水仙子 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裸袖揎衣luǒxiùxuānyī

卷起或捋起衣袖。《水浒传第四回》智深裸袖道:“团鱼洒家也吃,甚么善哉!”元·马致远《哨遍·张玉嵓草书》:“当日先生沈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

luǒ

"人"与"果"联合起来表示"性器官未用遮羞布遮盖的人"。本义:成年人的身体一丝不挂。辨析:倮与裸:前者指成年人身体一丝不挂,后者指"三点式的露体"。倮身(裸体);倮袒(裸露上身);倮体(裸体)。(南)汉殇帝(刘玢)骄奢,不亲政事。高祖(刘岩/龑)在殡,作乐酣饮;夜与倡妇微行,倮男女而观之。

luǒchóng常见于中国古文记载中。古代所称的“五虫”之一,总称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倮同裸)。有时也专指人类。汉 王充《论衡·遭虎》:“夫虎,毛虫;人,倮虫。毛虫饥,食倮虫,何变之有?”清 龚自珍 《释风》:“且吾与子何物?固曰:倮虫。”
倮儿luǒér

指人。人为倮虫之长,故称。《镜花缘第四五回》:“但这倮儿有三十餘口之多,不知贤妹可能别出心裁,另有炮製?”参见“倮虫”。

倮倮luǒluǒ

倮倮人是彝族的旧称,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luǒ

草本植物的果实。参见“果蓏”。孔颖达疏:“木实曰果,草实曰蓏。”《西游记第三二回》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

luǒ

疾病名。多发生在颈部。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或腋窝的淋巴结而引起的。症状是患处发生硬块,溃烂后流脓,不易愈合。有些地区也称“老鼠疮”。

luǒ

蜾蠃guǒluǒ:昆虫。寄生蜂的一类。腰细。用泥土在墙上或树枝上作窝。捕螟蛉产卵其体内,以作为幼虫的食物。

luǒ

①义同“裸”,赤身露体;没有遮盖。《庄子·田子方》:“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②短毛的兽类。③用同"骡"。④用同"螺"。⑤用同“摞”。⑥用同“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