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ó

子:乳动物,是由驴和马交配而生的,挽力大而能持久,多作挽、驮用,一般无生殖能力。

luó

①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上有旋纹:螺蛳。田螺。海螺。螺号。螺钿。法螺(用海螺壳做成的佛教乐器)。②像螺壳纹理的:螺纹。螺旋。螺钉。螺母。螺栓。螺髻(古代妇女似螺壳的发形)。③同“”。

螺杯

螺盃

luóbēi

螺壳所作的酒杯。后亦为酒杯的美称。艺文类聚卷七三引陶侃故事:“侃 上成帝螺杯一枚。”《宋书·张畅传》:“魏主又求酒及甘橘。孝武又致螺盃杂物,南土所珍。”唐 白居易《昨日复今辰诗》:“螺杯中有物,鹤氅上无尘。”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 游览》:“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螺杯谩想红楼饮,雁柱徒怀锦瑟弦。”《花月痕第十四回》:“於是曼云执壶,丹晕斟酒,荷生便喝了三螺杯酒。”

螺钿

luódiàn

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温、杭二州上供物,几案有以螺钿者,帝恶其靡,命碎之通衢。《聊斋志异 道士》南屋壁下,设一螺钿之床,女子为施锦,扶道士卧。

螺髻

luójì

螺髻是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形似螺壳的发髻白居易《绣阿弥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绀目”。螺髻翘然:螺形发髻高高翘起,为已婚妇女的发式。《聊斋志异 画壁》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聊斋志异 汤公》入,见螺髻庄严,金容满月;瓶浸杨柳,翠碧垂烟。

螺蛳

luósī

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宋 苏轼《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蜗螺》:“螺螄。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

螺蛳粉

luósīfěn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螺蛳粉的官方英文名定为:“Liuzhou river snails rice noodle”。 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

luó

手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