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朝苟安江左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也有北伐举动,但都是半途而废,没有建树。皇帝更替如同走马灯,到第九个皇帝司马曜登基起,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时期。而北方则经历了六个王朝的更替,前赵、后赵、代国、前燕、后凉和前秦。
前秦的建立和强大
350年氐族将领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苻洪在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人毒死。352年苻洪三子苻健称帝,定都长安, 之后东晋屡次派桓温等率军伐之,苻健皆成功抵御,国势渐固。之后符健三子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符健侄子苻坚杀而代之。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汉人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雄心勃勃,有意一统天下。
后赵灭亡
石姓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一死,石氏家族内讧即起,汉人冉闵乘机推翻了后赵,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接着冉闵又和当时被前燕控制的常山、中山各郡发生冲突,冉闵被杀,前燕进入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后赵的数万宫女,不是饿死、战死,就是被士兵烹食,之后这些守城士兵也被前燕消灭。冉闵推翻了后赵建魏,冉魏短命三年就被前燕消灭。
消灭前燕
360年,前燕皇帝慕容暐/炜继位,前燕内部矛盾加剧。369年,前燕吴王慕容垂投奔前秦。前秦国主苻坚趁机以前燕未割让虎牢以西之地给前秦为由,派王猛率兵攻打前燕。370年正月逼降洛阳太守,留军驻守并还师。6月,苻坚命王猛率领步兵、骑兵六万再次进攻前燕。王猛阵前誓师,与燕军交战,燕军惨败,太傅慕容评单骑逃归邺城。秦军包围邺城。苻坚亲率精兵十万攻克邺城,慕容暐/炜出奔被俘,前燕灭亡。
兼并前凉
前秦与前凉早有臣属关系,366年,前凉国君张天锡派人通知前秦,断绝双方外交关系。苻坚派兵攻打陇西人李俨统辖之郡,李俨向张天锡求救,张天锡竟听任王猛生擒了李俨,此事暴露出张天锡目光短浅的弱点。此后,前秦恩威兼施,在威逼利诱之下,张天锡再次向苻坚称臣。半年后,张天锡又一次背弃前秦,并派人去同东晋联系,想依晋敌秦。376年苻坚派遣十三万人大军伐前凉,一路势如破竹,进而围攻姑臧(今甘肃武威),张天锡出降,前凉亡。凉州郡县全都成了前秦版图中的组成部分。
消灭代国
灭凉之后,苻坚乘军队士气高涨之时,于376年冬,遣苻洛率军10万,俱难、邓羌等率兵20万分兵击代,代国军队不堪一击,什翼犍出逃。不久,又回到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代国又发生内乱,前秦趁机击云中,杀代国国君什翼犍之子寔/实君,代亡。至此,前秦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盛时前秦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帕米尔高原),南控江淮,北极大漠。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
请看前秦统一北方过后与东晋地图
淝水之战
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打。
东晋方面孝武帝司马矅十一岁继位,谢安成为权力中心。他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当时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他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认为他在文雅方面则更胜一筹。
376年,东晋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377年谢安任贤不避亲,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守北方领土。谢安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成立北府军。
公元382年,苻坚在太极殿提出南下伐晋之事,担任太子左卫率的石越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晋据长江之险,不可以讨伐。苻坚反驳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383年5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8月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9月,苻坚抵达项城(今河南项城市),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今四川梓潼县)太守裴元略率水师七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今安徽颍上县)。
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朱序前去劝降谢石(谢安弟)。要说肥水之战的始末必须介绍朱序。朱序本是东晋襄阳守将,秦军攻克襄阳俘虏了他。被擒后的朱序设法潜逃,到宜阳后隐藏在友人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并拘捕了夏揆,朱序不愿连累朋友,主动现身自首。前秦天王苻坚很赞赏他的气节,任命其为度支尚书。殊不知这个朱序变成了东晋的内奸,他利用这个机会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今安徽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布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被叫作西淝河或夏淝水;向东南流者,注入合肥南边巢湖的就是淝水。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
十二月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想起了“半渡而击”的常胜战法,只要前秦军稍退,东晋兵过河一半时,以铁骑掩杀,无往而不胜。即秦军主动后移,让晋军渡河之时反击。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继续发挥其内奸作用,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谢安次子)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淝水战败,苻坚与弟苻融登寿春城而望晋师,见阵容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草木皆兵”成语由此而传。淝水兵败后,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这就是“风声鹤唳”的由来。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又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历史进入了北方大分裂时期。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请看淝水之战图片
张正立评议:
东晋大败苻坚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宋:历史上战役无数,能够在南大中国历史概述图中显示的都是影响历史的著名战役,肥水之战如同官渡,赤壁等一样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