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记载,抄写:记录。载录。抄录。录供。②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录。目录。回忆录。③采取,任用:录取。收录。录用。甄录(经审查鉴别而任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忠义之士,奋身效命,有司略不加省,弃职者顾以恩贷,死事者反不见录。

录功舍过

lùgōngshěguò

记功赏功不记过。《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陛下宏达大度,善驭英豪,神武卓荦,录功舍过,有汉祖之风。

录囚

虑囚

lùqiú

lǜqiú

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汉代录囚有皇帝录囚、刺史录囚及郡守录囚。《晋书 武帝纪》:“录囚徒,理冤枉,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泰始四年十二月)庚寅,帝临听讼观,录廷尉洛阳狱囚,亲平决焉。”《续资治通鉴 卷第三》辽主诏诸路录囚。《续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六》以旱虑囚。《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十八》张浚以旱乞率从官祷雨,又乞弛役、虑囚等数事。

録遗lùyí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生员参加科举、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试、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行补考一次,名为“録遗”。经过录遗即可参加乡试。梁章钜《归田琐记·督学屡易》是时考试章程凌杂,有先乡试而后科考者,有未乡试而即岁考者,有未簪挂而先録遗者。《儒林外史第三回》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

①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作动词表示给财富。《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论语·为政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晋书 武帝纪》今在位者禄不代耕,非所以崇化之本也。②福:汉 佚名《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明 王鏊《亲政篇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③寿数。天禄。姓。

禄禀

禄廪

lùbǐng

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周礼·天官·宫正》"几其出入,均其稍食" 汉 郑玄注:"稍食,禄禀。"贾公彦疏:"其禄,与之米禀,故云禄禀也。"《旧唐书·代宗纪》:"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廪之烦,役使之弊。"宋 王安石《上执政书》:"至于所以赐某者,亦可谓周矣。为其贫也,使之有屋庐而多禄廪;为其求在外而欲其内也,置之京师,而如其在外之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李)宗谔家贫,禄廪不足以给婚嫁,(王)旦前后资借甚多,(王)钦若知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禄廪至厚,地望亦优,其间不无滥被升擢者,愿赐裁损。"

禄赐

lùcì

禄赏。《汉书·贡禹传》:“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隋书·食货志》:“由是内外率职,府帑充实,百官禄赐及赏功臣,皆出於丰厚焉。”《新唐书·百官志一》:“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宋 钱公辅义田记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宋 欧阳修《亳州乞致仕第四表》:“再念臣早从壮岁,粗学文辞,久冒荣阶,常丰禄赐。”

禄蠹lùdù

窃食俸禄的蛀虫;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

禄力

lùlì

犹俸给。《资治通鉴 梁纪五》府库渐虚,乃减削百官禄力。《南齐书·武帝纪》:“诸大夫年秩隆重,禄力殊薄,岂所谓下车惟旧,趋桥敬老。可增俸,详给见役。”《北齐书·魏收传》:“(天保)四年,除魏尹,故优以禄力,专在史阁,不知郡事。”《北史·崔宽传》:“时官无禄力,唯取给於人,宽善抚纳,招致礼遗,大有取受,而与之者无恨。”

禄利

lùlì

爵禄之利;利禄。《汉书·儒林传赞》:“一经説至百餘万言,大师众至千餘人,盖禄利之路然也。”颜师古注:“言为经学者则受爵禄而获其利,所以益勤。”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识多藏之厚亡,临禄利而如遗者,廉人也。”唐 顾非熊《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诗》:“黔南从事客,禄利先来饶。”宋 欧阳修《朋党论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清 刘大櫆《焚书辨》:“论者谓以禄利诱进天下之士,故求经而经亡。”

禄命

lùmìng

①禄食命运。古代宿命论者谓人生的盛衰,祸福、寿夭、贵贱等均由天定。《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汉 王充《论衡·解除》案天下人民夭寿贵贱皆有禄命。三国魏 曹丕《上留田行》禄命悬在苍天。②指推算禄食命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德州防御史文、北京曹贵、鄜州李方皆因术士妄谈禄命,陷于大戮。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王先生前知》阎即学禄命,年五十,果丧明,而艺亦精。元 谢应芳《辨惑论》禄命之书虽或臆中,何足信哉!《聊斋志异 库官》叟曰:“人世禄命,皆有额数,锱铢不能增损。大人此行,应得之数已得矣,又何求?” 

禄仕

lùshì

为食俸禄而居官。《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郑玄笺:“禄仕者,苟得禄而已,不求道行。”孔颖达疏:“今言禄仕,止为求禄。”唐 韩愈《争臣论》:“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九》左拾遗洛阳独孤及上疏曰:“顷者陛下(代宗李豫)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有容下之名,无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宋 徐铉《稽神录·赵瑜》:“君命生至薄,名与禄仕皆无分。” 明 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僕自禄仕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法禁。”

禄数

lùshù

犹禄算。指寿数。《聊斋志异 禄数》适有方士, 能知人禄数,诣之。方士熟视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禄乃终。”

禄位

lùwèi

俸禄和爵位;借指官职。《后汉书·袁绍传》:“若使苟欲滑泥扬波,偷荣求利,则进可以享窃禄位,退无门户之患。”《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太后见诸子焉,历问禄位。

禄勋

lùxūn

给予有功者以俸禄。《左传·昭公十四年》:“礼新叙旧,禄勋合亲。” 孔颖达疏:“施禄於功勋,使有功必得禄也。”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朝臣龂龂不可光禄勋,何邪?

禄养

lùyǎng

以官俸养亲。古人认为官俸本为养亲之资。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

禄秩

lùzhì

官吏食禄的品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孙希旦集解:“盖有位而有常禄者谓之禄秩。”汉王充论衡·偶会》:“削土免侯,罢退令相,罪法明白,禄秩适极。”《通志·职官七》:“梁之禄秩不异於魏而易品为班。”②犹禄位。《荀子·荣禄》:“是故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吴子·应变》:“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俸禄。《北史·蔡祐传》:“(蔡祐)性节俭,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餘财。”《隋书·食货志》:“凡如此禄秩,既通所部兵士给之,其家所得盖少。”宋 徐铉《寄歙州吕判官》诗:“风光适意须留恋,禄秩资贫且喜欢。”明李东阳《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东阳自叨禄秩以来,吾母夫人已弗逮养。”

禄祚

lùzuò

亦作“禄胙”。犹福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 《资治通鉴 魏纪一》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前蜀 杜光庭《洋州宗夔会公本命醮词》:“荡涤罪瑕,解除寃债,消平灾厄,延续年龄。增禄祚于南昌,落凶衰于北府。”章炳麟《訄书·订孔》:“凡説人事,固不当以禄胙应塞。”

lù I.

①平凡(指人):庸碌。碌碌(如“忙忙碌碌”)。②繁忙:劳碌。忙碌。II.liù碡(liùzhou;lùdú:农具,用来轧脱谷粒或轧平场院。

碌碌

lùlù

①多石貌。《汉官仪》卷下引汉 马第伯《封禅仪记》仰视巖石松树,鬱鬱苍苍,若在云中。俛视谿谷,碌碌不可见丈尺。清 陈彝《握兰轩随笔·碌碌》碌碌,多石貌。②玉石美好貌。指美好的玉石。《文子·符言》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宋 袁褧《枫窗小牍 卷上》九重欢眷,六宫逊处,乃构椒房,用当金宇,碌碌宜阶,瑟瑟为户。③随众附和貌;平庸无能貌。碌碌无为。《史记·酷吏列传论》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一》不肯碌碌,反抱关木。④烦忙劳苦貌。唐 牟融《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随朝之官,自谓历三考则当得某职,历两考则当得某积,第务因循碌碌而已。⑤眼珠转动貌。沙汀《催粮》眼睛细长,带黄的小眼珠总是碌碌转动着,显得异常狡猾。⑥车轮转动声。唐 贾岛 《古意》诗:碌碌復碌碌,百年双转轂。宋 陆游《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

碌碌寡合

lùlùguǎhé

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清 林则徐《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结保无人。”

碌碌无能

lùlùwúnéng

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宋 吴箕《常说》:“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沙汀《淘金记》:“而在这一点上,人种已不复是一个碌碌无能的少爷,而是社会风习的改革者了。”

碌碌无为

lùlùwúwéi

碌碌:平庸的样子。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新来的科长,表面很神气,其实是个碌碌无为之辈。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

碌碌庸流

lùlùyōngliú

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无能之辈。明·吾邱瑞《运甓记》遍观都下从事,皆碌碌庸流,琐琐凡辈。

水清:水。波。宋 卢祖皋《宴清都 初春》:“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古同“漉”,渗滤。

渌池

lùchí

清澈的池塘。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尘游躅於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南朝梁 王屮《头陀寺碑文》:“帝献方石,天开渌池。”

渌渌lùlù

湿润貌。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遍体汗,湿渌渌浑如水浇。”《水浒传第八十回》宋江、吴用、公孙胜等,都在忠义堂上,见张顺水渌渌地解到高俅。老舍《骆驼祥子三》:“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

渌水

lùshuǐ

清澈的水。张衡《东京赋》:“於东则洪池清籞,渌水澹澹。”《南史·庾杲之传》:“庾景行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谢灵运)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宋 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飜动蒲萄酒。”古曲名。文选·马融《长笛赋》:“中取度於白雪、渌水。”李周翰注:“白雪、渌水,雅曲名。”晋 葛洪《抱朴子·知止》:“口吐採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唐 陈子昂《春台引》:“击青鐘,歌渌水。”唐 李颀《琴歌》:“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