翏 | lù/liù | ①翏翏:远远袭来的风声。② 鸟高飞的样子。 |
翏翏 | lùlù | 象声词。长风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陆德明释文:“长风声也。本作‘飂’。” 宋 苏轼《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清 恽敬《说山》:“登三之一,城郭人民如垤蚁,风翏翏然。” |
蓼 | lù I. | 形容植物高大。II.参见liǎo。 |
戮 | lù | ①杀:戮尸。戮首。杀戮。剖棺戮尸。孤穷戮力:协力,通力合作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左传 楚归晋知罃》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孟子·离娄下》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资治通鉴 周纪四》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戮没:犹杀戮。《战国策·燕策三》:“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资治通鉴 秦纪二》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西汉·贾谊《过秦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后汉书 刘表传》于是斩郭图等,戮其妻子。《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柰何?《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马)谡以谢众。”“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德州防御史文、北京曹贵、鄜州李方皆因术士妄谈禄命,陷于大戮。②戮力:合力,并力,如“戮力同心”。③羞辱,侮辱:戮人(罪人)。戮民(受刑罚的人)。戮辱。戮笑(耻笑)。《孟子·离娄下》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庄子·秋水》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庄子·山木》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汉书 苏武传》收族(李)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
戮力 | lùlì | 勉力;并力。戮,通“勠”。《尚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孔颖达疏:“戮力,犹勉力也。”《国语·吴语》:“今伯父曰:‘戮力同德。’”韦昭注:“戮,并也。”戮,一本作“勠”。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汉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臣(沛公)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后汉书 刘表传》虽楚魏绝邈,山河迥远,戮力乃心,共奖王室,使非族不干吾盟,异类不绝吾好,此孤与太公无贰之所致也。《晋书 孝武帝纪》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晋 干宝搜神记 卷十》:“於是夫妇戮力,昼夜治生,所为輒得,貲至千万。”《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今骨肉相害,自非灵长之运,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资治通鉴 宋纪二》(慕容)阿柴乃谕之曰:“汝曹知之乎?孤则易折,众则难摧。汝曹当戮力一心,然后可以保国宁家。”言终而卒。《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高)欢曰:“本所以戮力者,其辅帝室。今天子何在?”宋 王安石《寄曾子固 诗》:“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明 郑若庸《玉玦记接诏》:“戎马关河云扰,戮力誓灭天骄。”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它们离开最先时的戮力摹仿,已是甚远了。” |
戮力齐心 | lùlìqíxīn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梁书 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戮力齐心,芟夷逆丑。” |
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 | lùlìtóngxīn lùlìyīxīn | 又“戮力同心”。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勠力:合力,并力)。形容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 |
戮民 | lùmín | ①犹戮人;受过刑罚的罪人。《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 ,天之戮民也。’” 成玄英疏:“刑戮之人也。”《庄子·天运》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庄子·徐无鬼》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管子·立政》:“刑餘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连乘车。”②指受压迫、残害的人。章炳麟《中华民国解》:“念烝民之同柢,岂彼回部当为戮民?”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一节》:“呜呼!中国人之为戮民久矣!天戮之,人戮之,暴君戮之,污吏戮之,异族戮之。” |
戮辱 | lùrǔ | ①受刑被辱。《韩非子·难言》:“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贾谊《新书·阶级》:“廉丑礼节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繫、缚、榜、笞、髡、刖、黥、劓之罪,不及大夫。”《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而欲自黥、劓,相戮辱于太后前,伤慈母之心,以危乱国家!《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毒被宗社,身婴戮辱,为天下笑,可不痛乎!《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若令(杨)勇、(杨)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白乐天前有读史云:‘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鲁迅《文学史纲要 第十篇》:“(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②指杀戮污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 |
戮杀 | lùshā | 杀戮。司马法·严位:“若畏太甚,则勿戮杀。”《史记·大宛列传》:“郁成食不肯出,窥知申生军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杀申生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 |
戮死 | lùsǐ | 受戮而死。《管子·大匡》:“(鲁庄公)左揕桓公,右自承,曰:‘均之死也,戮死於君前!’”《韩非子·奸劫弑臣》:“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车裂於秦,而吴起之所以枝解於楚者也。”《后汉书 董卓列传》时,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唐 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董公行状》:“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与之比,公何所利焉?” |
戮笑 | lùxiào | 耻笑。《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不从吾言而不饮此,则必为天下戮笑,必无后乎鲁国。”《汉书·司马迁传》:“僕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唐 柳宗元《非国语下·狐偃》:“夫如是,以为诸侯之孝,又何戮笑於天下哉?”《明史·佞倖传序》:“至顾可学、盛端明、朱隆禧之属,皆起家甲科,致位通显,乃以秘术干荣,为世戮笑。” |
僇 | lù | ①侮辱:僇辱。《史记 孝文本纪》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②同“戮”。《礼记·大学》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
僇人 | lùrén | 谓当加刑戮lù的人。后泛指罪人。《韩非子·制分》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陈奇猷 集释:“所谓僇人者,乃当加刑戮之人。”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臣(施康年)闻习伪者,名教之僇人;欺君者,臣子之大罪。 |
僇辱 | lùrǔ | 僇,通“戮”。僇辱之人近习曰狎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侮辱。《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唐 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五十韵》僇辱徒相困,苍黄性不能。《续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张)士信檄(缪)思恭统所属工徒就役,欲乘此僇辱之,俾治西北面数十百丈。 |
僇笑 | lùxiào | 辱笑;耻笑。《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大辱君命,岂不为天下僇笑! |
穋 | lù | 后种先熟的谷类。《山海经·大荒南经》维宜芑苣,穋是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