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站,引申为竖起来: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②做出,定出: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庄子·则阳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③存在,生存:自立。独立。势不两立。《庄子·则阳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④马上,即刻:立时。立刻。立等。⑤立业,建树。立于道而不变,即坚守道。《论语·里仁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子罕篇》“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⑥举荐,给予官位。《论语 卫灵公》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⑦姓。

立本

lìběn

①确立根基;建立根本。《易·繫辞下》:“刚柔者,立本者也。”《晋纪总论》:“是其创基立本,异於先代者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陶民心以居简,凝日用而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立。”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为学直是先要立本。”②传说古乐名。孝经援神契:“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

立表

lìbiǎo

①古代计时方法之一。在阳光下竖立木桩,观察它的影子以测定时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譬之立表,倾则扶之,过则正之,使之适中而后已。②立木观测水位。《汉书·息夫躬传》天子使躬持节领护三辅都水。躬立表,欲穿长安城,引漕注太仓下以省转输。③严明军纪之典。南朝梁·沈约《与谢朏敕》倾首东路,望兼立表。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勉当柱国之荣,无忘立表之誓。

立此存照

lìcǐcúnzhào

立:立下;此:这个;指字据或文书;存:保存;照:察看;查考。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凭证。这件事确系两相情愿,但空口无凭,特立此存照。孙犁《谈头条》:“他所写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们作为补白,作者编者,均不以此为忤。”

立德

lìdé

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三国魏 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 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立嫡

lìdí

古代帝王选接班人的一种方式。指指定某位嫡出的儿子继承父位,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如都是庶子,则看谁的生母身分高贵就立谁,而不论年龄,这叫“子以母贵”。《唐律》规定,“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以长。不以长者亦如之。

立地成佛

lìdìchéngfó

佛家劝善之语;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立即可以成佛。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闻一多《画展》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

立地书厨

lìdìshūchú

比喻读书多学识广的人。《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参见“有脚书橱”,“两脚书橱”。

立竿见影

lìgānjiànyǐng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立竿见影。

立格

lìɡé

订出标准。确立格局。《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令六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召募於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立武臣荐举格。宋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

立功

lìgōng

建功劳,做出贡献。为国立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功赎罪

lìgōngshúzuì

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

立国安邦

lìguóānbāng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圣朝卿相,一个个忠君上,立国安邦,扶持万载山河壮。

立后

lìhòu

①册立皇后。《史记·孝文本纪》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籍田令徐清叟,疏请为济王(赵竑)立后以和异气。帝(宋理宗)皆不省。②确立子嗣。《晋书 武帝纪》今大赦其家,还使立后。宋·岳珂《桯史·乾道受书礼》臣已立后,乃区处家事,为不还计。宋·周密《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金紫人怒方霁,曰:”可与骆氏立后。”且命绿衣导之以回,转盼间,骆之父母皆在焉。

立极lìjí

①树立最高准则。《封神演义 第一百回》昔上古三皇、五帝之后,亦宜分封土地,以报其立极之功。②登帝位;秉国政。

立节

lìjié

树立节操。《淮南子·氾论训》:“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 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后汉书·朱穆传》:“公卿共表穆立节忠清,虔恭机密,守死善道,宜蒙旌宠。”唐 聂夷中《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立决

lìjué

即刻处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立马万言

lìmǎwànyán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立眉嗔目lìméichēnmù

竖眉瞪眼,形容非常愤怒、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七回》中凤姐听了某事之后,连忙立眉嗔目断喝道,形象地表现了她愤怒的情绪。

立名

lìmíng

树立名声。《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立名者,行之极也。《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唐 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汝若事君尽忠,立名千载,吾死不恨焉。” 清 龙启瑞《宋伯姬论》:“有闻而慕之者,将残身以立名。” ②命名;建立名称。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盖羣论立名,始于兹矣。”章炳麟《文学说例》:“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虞夏以后也。”

立命

lìmìng

谓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墨子·非命上》:“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也。”《孟子·尽心上》:“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赵岐注:“脩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也。”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立命安身

lìmìngānshēn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不但这样,还要给他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差。

立木南门

lìmùnánmén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立人达人

lìréndárén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立身

lìshēn

安身,存身。唐 李颀《送陈章甫》:“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明方孝孺《豫让论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广东军务记》几无立身之地。②建立功名。《史记 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北宋汪洙《神童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立身处世

lìshēnchǔshì

立身:在社会上立脚;处世: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在社会上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晋 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鲁迅《伪自由书 颂萧》我们要在社会里混出头,只求不僵,只求不落伍,这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名言。

立身行己

lìshēnxíngjǐ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旧唐书·皇甫无逸传》:“公立身行己,朕之所悉。”

立身行事

lìshēnxíngshì

立身:指为人;行事:指行为。指处世待人的行为。唐·刘知己《史通·序传》:“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序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

立身扬名

lìshēnyángmíng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三国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明 瞿佑《剪灯新话 爱卿传》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立侍

lìshì

①在尊长身旁站立侍奉。《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庄子·齐物论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二》(宋仁宗)诏迩英阁讲读官当讲读者,立侍敷对,馀皆赐坐侍于阁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不久,无须等待很久。宋 秦观《鲁肃论》:“吴若杀之,豪杰四面而至必矣,孙氏之亡可立待也。”《韩诗外传 卷四》:“乱则危削,灭亡可立待也。”

立适

lìshì

适嗣,是指正妻所生的长子。立适即立嫡。《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立嗣

lìsì

确立王位继承人。《史记·孝文本纪》:“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餘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者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汉书 王莽传》太后拜莽为大司马,与议立嗣。②谓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儒林外史 第六回》:“如今把个正经主儿去了,这些家人小廝都没个投奔,这立嗣的事是缓不得的。”

立谈

lìtán

①站着谈话。《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徧国中无与立谈者。”《初刻拍案惊奇 卷六》:“但只叫他立谈一两句,就打发去,须防耳目不雅。”②比喻时间短暂。扬雄《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唐 卢照邻《对蜀父老问》:“或立谈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宋 陈师道《赠赵奉议诗》:“我往立谈间,歘若白受緇。”章炳麟《文学说例》:“抑名家所著,为演説之元则,彼固施诸笔籥,犹与演説有殊。至於战国游説,惟在立谈。”

立谈之间

lìtánzhījiān

指站着说话的那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汉·扬雄《解嘲》:“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宋 苏轼《贾谊论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立贤无方

lìxiánwúfāng

推举贤人不以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焦循正义:“方,常也……惟贤则立,而无常法,乃申上执中之有权。”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必得虚明为国、淡名利忘报復之人,柄政当朝,立贤无方,庶可办也。”

立勋

lìxūn

建立功勋。三国魏·曹丕《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荀桓子立勋翟土,晋侯赏以千室之邑。”《晋书·齐王攸传》:“以母弟之亲,受台辅之任,佐命立勋,劬劳王室,宜登显位,以称具瞻。”《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帝(宋哲宗赵煦)是先帝长子,子继父业,其分当然,(蔡)确有何策立勋邪!若使确它日复来,欺罔上下,岂不为朝廷害?

立言

lìyán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言竖辞lìyánshùcí

树立可供遵循的言论。《红楼梦第三十六回》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

立业安邦

lìyèānbāng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立异

lìyì

背离,违反;持不同的度或看法。《南史·崔慧景传》崔护军威名既重,乃诚可见。既已唇齿,忽中道立异。《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若不早定大业,脱有一人立异,即损威德。宋 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众皆浊,己独清,则曰立异。此风不革,陛下(宋孝宗)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

立语

lìyǔ

①犹立论。汉 王充《论衡·薄葬》:“陆贾依儒家而说,故其立语,不肯明处。”②站着对话。唐 韩愈《释言》:“百官之进见相国者,或立语以退,而愈辱赐坐语,相国之礼过矣。”唐 白居易《晚兴》诗:“立语花堤上,行吟水寺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三》(吴)玠素不为威仪,既除宣抚副使,简易如故。常负手步出,与军士立语。

立仗马

lìzhàngmǎ

唐代皇帝临朝,立八马于宫门之外,作为仪仗,称为“立仗马”。这种马静立无声,从不嘶叫。后因以“立仗马”比喻贪恋厚禄而不放直言的朝士。《聊斋志异 续黄粱》又逾年,朝士窃窃,似有腹非之者。然各为立仗马;曾亦高情盛气,不以置怀。

立锥

lìzhuī

插立锥尖。形容地方极小。无立锥之地。《汉书·王莽传中》:“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旧大族田地有馀,而小民无立锥之土。”《聊斋志异 飞龙相公》诸死者家,群兴大讼,堂及大姓皆以此贫;堂子孙至无立锥。清 余怀《板桥杂记·轶事》:“乙酉鼎革,籍没田产,遂无立锥。”

立锥之地

立锥之土

lìzhuīzhīdì

lìzhuīzhītǔ

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立足地。贫无立锥之地。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刘琮举州委质,而(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立子

lìzǐ

①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何休注:“子,谓左右媵及姪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参见“立嫡”。②《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隋 郑子信《韦略墓志》:“家无立子,妻女孤煢。”

立足之地

lìzúzhīdì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在人地两生的地方,找一块立足之地谈何容易。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lì I.

《扬子·方言》苙,圂hùn也。《郭注》谓兰圂也。猪圈。《孟子·尽心下》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聊斋志异 杜翁》不觉探身门内,略一窥瞻,即见身在苙中,与诸小豭同伏。苙苙,属于米类食品。更是海南人一种情义的象征,尤其在海南琼海。苙作为民间的吉祥食物,蕴含着深刻的侨乡文化和琼海人特有的审美意趣。II. jī白苙:古书上说的一种草。亦作“白及”。

①成颗的东西,细小的固体:米粒。盐粒。颗粒。粒子(a.成果的、细小的东西,“”读轻声;b.指“基本粒子”,物理学上指构成物体的最简单的物质)。②量词,多指颗粒状的东西:一粒米。一粒珍珠。

粒米狼戾

lìmǐlánglì

狼戾,即“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今岁再得一稔,想见粒米狼戾,更得二年,便有三年之蓄。

粒米束薪

lìmǐshùxīn

粮柴少得可怜。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斗。竹。草宋 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