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 I.

地名:浙江丽水;高丽。II.参见 lì

指深色的马 。如:《说文》:“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骊,又指山名。骊山,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

骊峰

lífēng

骊山。《晋书 愍帝纪》周(幽)王陨首于骊峰,卫公亡肝于淇上,思为一郡,其可得乎!

骊宫

lígōng

指华清宫。因其建在骊山之上,故称。唐 王勃《乾元殿颂 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驪宫於雾壑。”唐 白居易《长恨歌》:“驪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骊黄牝牡

líhuángpìnmǔ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请不要被事物的骊黄牝牡所迷惑。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骊姬

líjī

春称时骊戎之女。晋献公伐骊戎,获姬归,立为夫人。《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欲以驪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明 梁辰鱼《浣纱记·论侠》:“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献公听驪姬之譖,申生自杀,重耳 奔翟国,夷吾守屈城。”

骊驹

líjū

指纯黑色的马。亦泛指马。唐 杜甫《奉寄别马巴州》诗:“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骊驹,频频瞻顾。”《聊斋志异 鲁公女》生适遇诸野,见其风姿娟秀,着锦貂裘,跨小骊驹,翩然若画。

骊龙

lílóng

黑龙。《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哀时古调四》:“河朔淮西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骊牛

líniú

黑色的牛。《庄子·天下》:“黄马驪牛三。”成玄英疏:“夫形非色,色乃非形,故一马一牛以之为二,添马之色而可成三。曰黄马,曰驪牛,曰黄驪,形为三也。”

骊山

líshān

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因古骊戎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郦山。元 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骊珠lízhū

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②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章直蜚、闻韵高都没有中,骊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③杨梅的别名。④龙眼的别名。

鱼名。即“鳗鲡”mánlí,别名:河鳗、鳝鱼、溪滑、日本鳗鲡等。

黄鹂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嘴淡红色。鸣声动听悦耳。亦称“黄莺”、“仓庚”、“黄鸟”。唐 杜甫《绝句四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聊斋志异 鸟语》食已,闻鹂鸣;因告主人使慎火。问故,答曰:“鸟云:‘大火难救,可怕!’”

《说文解字》:“邐,行邐邐也。从辵,麗声。”形声字。本义是纡曲的样子。徐锴的《说文系传》:“渐迂邪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邐邐,萦纡的样子。”这个字最常用的用法是组成“逦迆(yǐ)”专用词。三国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迆也。”登上泰山之后,知道众山山势的连绵。②过。《广雅·释诂三》:“逦,过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逦者,《淮南子·俶真训》:‘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麗也。’高诱注称:麗,过也。‘麗与邐通。”《淮南子·俶真训》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贵贱对人来说,就像春风从身边刮过一样。

lí I

①绳索。②系住。③盛装的样子。II.连续;相连。III.xǐ ① 古代束发的布帛:“冠禅步摇冠。”②连续不断:“车案行,骑就队,乎淫淫,班乎裔裔。”③古代一种可以滤物的器皿。IV.①古书上说的一种鱼网。②飘舞飞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