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②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支破碎。使分离/离散。《孙膑兵法·威王问》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③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④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⑤古同“罹”,遭受。《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庄子·则阳天下有大,子独先离之。《庄子·盗跖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周文 叔向贺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汉书 王莽传中》僰道以南,山险高深,(冯)茂多驱众远居,费以亿计,吏士离毒气死者什七。《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八》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又六七百人。⑥古同“缡”,妇女的佩巾。⑦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聊斋志异 莲香》遂与亲登其墓,荒草离离,木已拱矣。割;分割。《仪礼·士冠礼》:“离肺,实于鼎。”《庄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⑨通丽,看重。《庄子·盗跖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⑩背离。《塌上策》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11.姓。

离杯

líbēi

亦作“离盃”。指饯别之酒。北周 庾信《对宴齐使诗》:“酒正离杯促,歌工别曲悽。”唐 薛能《秋日将离滑台酬所知诗之二》:“明朝欲别忘形处,愁把离杯听管弦。”唐 李咸用《送别诗》:“别意説难尽,离盃深莫辞。”唐 贾岛《思游边友人诗》:“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唐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离本徼末

líběnjiǎomò

犹言舍本逐末。《汉书·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离本趣末

líběnqūmò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离本依末

líběnyīmò

解释见“离本趣末”。《晋书·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离别

líbié

暂时或永久离开。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分手,分开。唐 卢纶《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宋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晏殊《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离肠

lícháng

充满离愁的心肠。唐 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虚度年华不相见,离肠怀土併关情。”宋 魏夫人《好事近词》:“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宋 卢祖皋《宴清都初春》:“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清 方文《送肖赓九北归诗》:“虽有存者亦凋零,耿耿离肠向谁诉。”

离愁

líchóu

亦离悲。离别的愁苦;离别的愁思。南朝 阴铿《晚出新亭》:“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宋·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宋·卢炳《小重山·一见情怀便雅投》:执别话离愁。萦牵滋味恶,在心头。而今无奈阻欢游。些子事,此恨两悠悠。宋 韩稹《凤箫吟 锁离愁》:“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箇马儿上驼也驼不动。”清·马銮《七岁女子》诗:“男儿不遇为文章,幼女离愁托雁行。”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郑振铎《海燕·离别》:“我想我们的别离至多不过是两年,三年,然而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离愁堆积着。”

离次

lícì

擅离职守。《尚书·胤征》畔官离次,俶扰天纪。孔颖达疏:“离其所居位次。”《战国策·楚策一》遂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於江,逃於云梦之中。诸祖耿集注:“吴师道曰:姚本,鸡,一作离。是时典守者皆离其局,故负其典以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一》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

离贰

lí’èr

①有异心。《后汉书·列女传·吴许升妻》:“荣父积忿疾升,乃呼荣欲改嫁之。荣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贰。’终不肯归。”《旧唐书·昭宗纪》:“今两河大藩皆愿诛讨,不因其离贰而除之,是当断失断也。”《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袁术亦处离贰。②谓各怀心志而离去。《明史·任礼传》:“ 沙州卫都督喃哥 兄弟争,部众离贰。”邹韬奋《抗敌救亡与军阀末路》:“要不是民众反对,部下决不会纷纷离贰。”③犹离间。《周书·王庆传》:“初,突厥与周和亲,许纳女为后,而齐人知之,惧成合从之势,亦遣使求婚……朝议以魏氏昔与蠕蠕结婚,遂为齐人离贰,今者恐復改变,欲遣使结之。”

离歌

lígē

伤别的歌曲。南朝梁 何逊《答丘长史诗》:“宴年时未几,离歌倐成赋。” 唐 骆宾王《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离歌凄妙曲,别操绕繁絃。”唐 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宋 周邦彦《点绛唇词》:“征骑初停,酒行莫放离歌举。”明 刘基《送医士贾思诚还浙东诗之一》:“西风嫋嫋水鳞鳞,一曲离歌泪满巾。”

离宫

lígōng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颜师古注:“凡言离宫者,皆谓於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 词》:“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黄)中曰:“臣见其行事,恐不止为离宫。果南徙居汴,则壮士健马,不数日可至淮上,可无虑乎!”元 萨都刺《念奴娇 石头城》: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离合悲欢

líhébēihuān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明 陆采《明珠记 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慎明兄将来的婚姻一定离合悲欢,大有可观。”

离横

离衡

líhéng           

指战国时以齐国为首的关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秦国的“连衡”策略。《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纵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司马贞索隐:“言孟尝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纵,以离散秦之横。”文选·贾谊《过秦论上》:“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李善注:“言诸侯结约为从,欲以分离秦横也。”参见“约从离衡”。

离痕

líhén

指离人的泪痕。宋 周密《声声慢·柳花词》:“带雨沾衣,罗襟点点离痕。”宋 吴文英《莺啼序》:“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

离恨

líhèn

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南朝梁 吴均《陌上桑诗》:“故人寧知此,离恨煎人肠。”南唐 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 晏殊《蝶恋花词》: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宋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词》:“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宋 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宋徽宗 赵佶《燕山亭·见杏花作词》:“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把这一腔离恨,哭个痛快。”李大钊《送别幼衡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离怀

líhuái

①离人的思绪;离别的情怀。唐 牟融《客中作诗》:“异乡岁晚悵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宋 柳永《夜半乐词》:“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宋 时彦《青门饮 寄宠人》:“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邓褚两家,忙着送别,一边行色匆匆,一边离怀耿耿。”贺锦斋《安乡军中思弟诗》:“战地思人人不见,离怀时逐雁西翔。”②离开母体。《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太夫人正要分娩,恍惚中见一隻吊睛白额虎扑进房来,吃了一惊。恰好这 纪献唐离怀落草。”

离患

líhuàn

同“罹患”。《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但诸弟在都,恐离时患,须与益州图之耳。

离魂

líhún

①指远游他乡的旅人。②指游子的思绪。③脱离躯体的灵魂。宋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离经辨志

líjīngbiànzhì

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晋书·景帝纪》:“逮至周成, 旦望作辅,故能离经辩志,安道乐业。”

离经叛道

离经畔道

líjīngpàndào

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改革者的主张和言行,总是被保守者看做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郭沫若《匪徒颂》倡导太阳系统的妖魔,离经畔道的哥白尼呀!

离居

líjū

①离开居处,流离失所。《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孔颖达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述离居,则愴怏而难怀。” 李大钊《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②散处;分居。《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郑玄笺:“长官之大夫於王流于彘而皆散处。”《左传·文公十六年》:“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唐 宋之问《江南曲》:“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明 高启《拟古诗之二》:“上有离居妇,哀歌抚弦琴。”清 纳兰性德《岁晚感旧诗》:“时序忽云暮,离居倍悄然。”③犹离房,别室。三国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鬱紆将难进,亲爱在离居。”④犹放弃、停止。《庄子·山木》:“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郭庆藩集释引俞樾曰:“崔譔本无离字,而以居字连上句读,当从之。《吕览·慎人篇》‘胼胝不居’,高诱训居为止。‘无须臾居’者,无须臾止也,正与上句行字相对成义。学者不达居字之旨,而习於中庸‘不可须臾离’之文,遂妄加离字,而居字属下读,失之矣。”⑤指隐居者。《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王逸注:“离居,谓隐者也。”

离局

líjú

远离自己的部属;离开职守。《左传·成公十六年》:“失官,慢也;离局,姦也。”杜预注:“远其部曲为离局。”《后汉书·袁绍传》:“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唐 吕周任《泗州大水记》:“公之左右失色,同辞请移。公曰:‘伾,天子守土臣也。苟有难而违之,若君命何?且南山隔淮,几五六里,吾能往矣,况是别境。“离局,姦也”,虽死不为。’”

离沮

líjǔ

①分崩离析;涣散。楚辞·刘向《九叹·怨思》:“思国家之离沮矣,躬获愆而结难。”王逸注:“言己思念国家纲纪将以离坏,而竭忠言,身以得过,结为患难也。”《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七》(刘)裕将(韩)范循城,城中人情离沮。宋书·袁粲传:“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新唐书·王宰传:“进取天井关,贼党离沮。”《明史·袁应泰传》:“诸监司高出、牛维曜、胡嘉栋及督餉郎中傅国并踰城遁,人心离沮。”②阻止,挫败。《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絶溃叛中,离沮其姦,为羣盗所惮。”

离离

lílí

①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郑玄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杞也其宋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唐代章怀太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②浓密貌。三国魏 曹操《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晋 左思《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唐 陈昌言《白日丽江皋诗》:“鬱鬱长堤土,离离浅渚毛。”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清 陈梦雷《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③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 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隋 虞世基《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宋 苏轼《寄蕲簟与蒲传正诗》:“兰溪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④旷远貌;空貌。宋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素女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⑤明亮貌;光鲜貌。引申为光彩、光荣。五代齐己《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吴姬越女羞上机。”清 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邇伊遥。”⑥清晰貌;分明貌。唐 李白《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王琦注:“即水清石见之意。”明 李东阳《赤壁图歌》:“姦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⑦隐约貌。 唐 卢纶《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⑧若断若续貌;相连貌。隋 卢思道《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元 杨谦 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⑨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杨倞注:“离离,不亲事之貌。”⑩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唐 白居易《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明 方孝孺《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 11.轻细貌。唐 谢偃《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詎障尘。”12.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王逸注:“离离,剥裂貌。”13.独特貌;孤独貌。唐 卢照邻《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14.象声词。唐 温庭筠《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清 金人瑞《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离离矗矗

lílíchùchù

浓密挺拔的样子。明·张岱《陶庵梦忆·山艇子》:“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若有所惊者。”

离娄

离朱

lílóu

lízhū

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楚辞·九章·怀沙》:“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离娄要是微视可以明察啊,盲人却误认为同自己一样。《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焦循正义:“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庄子·胠箧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及至巧冶铸干将,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②雕镂交错分明貌。《玉台新咏·古诗八首·四坐且莫喧》:“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吴兆宜注引 贾谊《簴赋》:“妙雕文以刻鏤。” 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③谓刻意修饰。 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效难》:“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刘昞注:“研精至理,状似离娄。” 章炳麟《东夷诗》:“下读更上迻,文采相离娄。”④犹纠缠。

离鸾别凤

离鸾别鹤

líluánbiéfèng

líluánbiéhè

比喻夫妻离散。唐 李贺《湘妃》诗:“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当日正女功,手挦着绣绒,画楼中忽闻听远院琴三弄,离鸾别凤恨匆匆,泪双垂,把不住乡心动。《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胡笳十八拍》:“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元·卢挚《蝶恋花·前度归田菘下住》词:忽听梨园新乐府,离鸾别鹤清如许。

离鸾别鹄

líluánbiéhú

解释见“离鸾别凤”。清·俞达《青楼梦》第五十八回:“如今是痴梦、好梦、富贵梦都已醒来,觉得依旧,与未梦时反添了许多惆怅,费了许多精神,徒替他们勤作护花铃,而到底终成离鸾别鹄。”

离乱

líluàn

①变乱。常指战乱。《晋书·刑法志》:“是时承离乱之后,法弛纵,罪名既轻,无以惩肃。”唐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诗》:“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一本作“乱离”。明 屠隆《綵毫记·难中相会》:“寧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陈毅《冬夜杂咏·吾读》:“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②历乱。纷杂貌。南朝梁 沉约《反舌赋》:“其声也,惊诡噂噆,縈紆离乱。”

离落

líluò

①犹离散。《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説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新唐书·突厥传上》:“天下无事,大臣偷处荣逸,战士离落,兵甲钝弊,车马刓弱。” ②篱笆。宋 王禹偁《春居杂兴诗》:“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离落起蛇虫。”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离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一本作“篱落”。

离梦

límèng

离人的梦。南朝梁 江淹《别赋》:“知离梦之躑躅,意别魂之飞扬。”唐 薛涛《送友人》诗:“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离披lípī

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盛貌、多貌;参差错杂貌;衰残貌、凋敝貌;分离貌;摇荡貌,晃动貌。《红楼梦》第六十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

离奇古怪

líqígǔguài

十分奇特少见.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杨朔《赤道雪》一时间好像沉进洪荒远古的宁静里,忘记自己,脑子里幻出离奇古怪的神话。

离跂

líqí

踮起脚跟。形容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成玄英疏:“离跂,用力貌也。圣迹为害物之具,而儒、墨方復攘臂分外,用力於桎梏之间,执迹封教,救当世之弊。”《淮南子·俶真训》:“於是万民乃始慲觟离跂,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於世,而错择名利。”一说谓离世独立,超出凡俗。参见“利跂”。

离情

líqíng

①绝离情欲。《管子·国蓄》:“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 郭沫若等集校:“海王篇‘藉於人,此隐情也’,轻重甲篇‘藉於万民,是隐情也’,彼二篇言‘隐情’,此言‘离情’,离与隐可为互训。盖隐则离,离则隐矣。意谓使人絶离情欲也。”②别离的情绪。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李善注:“言将乖之初,不忍便诀;欲离少选之顷,以遣离旷之情也。”唐 谢逸《柳梢青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宋 柳永《安公子词 远岸收残雨》:“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深深的离情却牵着他们的心。”

离情别绪

líqíngbiéxù

离别的情绪。宋 柳永《昼夜乐词之一》:“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郭小川《秋歌之三》:“秋天啊,也有离情别绪在心头。”

离群索居

líqúnsuǒjū

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卷一》离群索居,日对古人,研精覃思,宁无心得,未若取径乎此之捷而适也。

离人

lírén

①谓超脱人世。②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宋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宋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离骚

lísāo

①遭遇忧患。“离”为动词,通“罹”,遭受。骚,愁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②离别的愁思。《楚辞·离骚 王逸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③牢骚。《北史·儒林传论》:“孝籍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宋 苏辙《次韵子瞻见寄》:“贾生作传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④文体之一种。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沉宋 律诗。”⑤泛指词赋、诗文。清 杭世骏《东城杂记 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⑥曲名。元 耶律楚材《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楚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楚国当时一种曲名。

离山调虎

líshāndiàohǔ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亦“调虎离山”。《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离舍

líshè

离开住地,离家;也有舍弃,分离的意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女已从榜人妇从船尾登商舟,遥顾作别,并无凄恋。黄惊魂离舍,嗌不能言。”参见“魂不守舍“。

离声

líshēng

别离的声音。南朝宋 鲍照《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前蜀 韦庄《上行杯词》:“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宋 欧阳修《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明 皇甫冲《于岩石山眺东西两湖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离实

líshí

背离真实。《庄子·列御寇》:“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成玄英疏:“离实性,学伪法,不可教示黎民。”汉·王充《论衡·程材》:“辟刺离实,曲不应义。”《晋书·刑法志》:“违本离实,箠楚为奸。”

离世

líshì

①远离世俗,远于世事。绝俗离世。宋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②婉词,离开人世,指死亡。

离世遁上

líshìdùnshàng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离世绝俗

líshìjuésú

犹言离世异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且北方之人,不为离世绝俗之举,而日周旋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

离世异俗

líshìyìsú

超脱世俗。《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宋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駡讥、笑侮、困辱而不悔。”

离书

líshū

古代脱离夫妇关系的文书,也称休书。唐 刘肃《大唐新语·公直》:“今日得离书,明日改醮。”《西游补 第十四回》:“丈夫离妻子,要写离书,师父离徒弟,不消写得离书。” 《聊斋志异 陈锡九》陈母死,亦不使闻。得离书,掷向女曰:“陈家出汝矣!”

离蔬释蹻

离蔬释屩

líshūshìjuē

离开蔬食,脱去木屐(一说为草鞋);比喻脱离清苦生活,入身仕官。《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离黍

líshǔ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离俗lísú

①避开俗世。谓隐居。《韩非子·有度》:“离俗隐居,而以作非上,臣不谓义。”《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巖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汉 扬雄《逐贫赋》扬子遁居,离俗独处。三国魏 曹植《七启》:“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遯离俗,澄神定灵。”②超出凡俗。清 薛福成《诰授奉直大夫户部云南司主事王君墓志铭》:“王君默抱孤芳,离俗超羣。

离索

lísuǒ

①离群索居。宋 陆游《钗头凤 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②萧索。

离题万里

lítíwànlǐ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写文章要抓住中心,决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离逖

离逷

lítì

①远远离开;使远去。可指离婚。《尚书·多方》:“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孔颖达疏:“我则致天之罚于汝身,将远徙之,使离远汝之本土。”晋 左思《娇女诗》:“翰墨戢閒案,相与数离逖。”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既官政而离逷,遂师言而泄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卿归我时,贫苦不自立,赖卿小阜,何忍遽言离逷?”《聊斋志异 吕无病》一朝有他,汝兄弟如虎狼,再求离逷,岂可复得!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错误!未指定文件名。②疏远。《尚书·泰誓》:“今殷王紂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 孙星衍疏:“离者,高诱注淮南云:‘去也。’逷者,释詁云:‘远也。’”《汉书·谷永传》:“诛逐仁贤,离逖骨肉。”《晋书·长沙王乂传》:“上无宰相之心,下无忠臣之行,遂其谗恶,离逖骨肉。”

离亭

lítíng

就是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五代 徐昌图《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离析分崩

líxīfēnbēng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离析涣奔

líxīhuànbēn

解释同“离析分崩”。明·宋濂《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

离席

líxí

①离开席位。《汉书·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后汉书·鲍永传》:“帝见永,问曰:‘卿众所在?’永离席叩头曰:‘臣事更始 ……故悉罢之。’”②饯别的宴席。南朝齐 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诗》:“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唐 王建《送韦处士老舅诗》:“落日动征车,春风卷离席。”宋 周邦彦《兰陵王 柳》:“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离弦走板

líxiánzǒubǎn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你这样说话未免有点离弦走板了。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离乡背井

离乡别井

líxiāngbèijǐng

líxiāngbiéjǐng

乡、井:家乡;背:离开。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元 关汉卿《金线池》:“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毛泽东选集 关于重庆谈判》有许多本地的干部,现在要离乡背井,到前方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离乡别井,劳碌奔驰,不分蚤夜。”许地山《女国士》我怎能让驴哥离乡别井,远道从军呢?

离乡背土

离乡别土

líxiāngbèitǔ

líxiāngbiétǔ

解释同“离乡背井”。 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元·张浩养《一枝花·咏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

离心

líxīn

①异心,叛离的心志。离心离德。《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有德者昌,无德受殃,天之道也。②离开中心。离心力。

离心离德

líxīnlídé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七回:黎民离心离德,祸生不测。

离形

líxíng

脱离形体,还有形体分开的意思。《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成玄英疏:“外则离析於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庄子·达生》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陆机《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兄弟之恩,离形合气。”

离颜

líyán

离别时的惆怅表情。唐 武之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唐 温庭筠《送人东游 诗》:“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明 曹学佺《送陈民部出守思州 诗》:“西风萧瑟动离颜,一树衰杨不剩攀。”

离忧

líyōu

遭受忧愁。“离”,通“罹”,遭遇。《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离朱

lízhū

①即离娄。《庄子·骈拇》:“是故駢於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离朱,黄帝时人,百步见秋毫之末。一云见千里鍼锋。孟子作离娄 。”《庄子·天地》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晋 陆机《演连珠之三三》:“臣闻飞轡西顿,则离朱与矇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珷玞匿耀。”参见“离娄”。②传说中的神禽。《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嚳葬于阴。爰有熊、羆、文虎、蜼、豹、离朱、视肉。”袁珂校注:“郭璞云:‘﹝离朱﹞木名也,见庄子。今图作赤乌。’案:‘离朱在熊、羆、文虎、蜼、豹之间,自应是动物名。 郭 云木名,误也。此动物维何?窃以为即日中踆乌(三足乌)…… 郭注云今图作赤乌者,盖离朱之古图象也。是乃日中神禽即所谓踆乌、阳乌或金乌者。’”黄帝时代视力最强的人。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

离尊

lízūn

饯别的酒杯,引申为离别的情境。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