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 | lài | ①倚靠,仗恃:依赖。仰赖。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幸亏。《尚书》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赖英贤尽力,文武同心,翼赞大功,克隆帝业。宋 严蕊《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②留在某处不肯走开:赖着不走。③不承认:抵赖。赖账。赖婚。④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赖子。无赖。⑤诬,怪罪:诬赖。⑥不好,劣:好赖。⑦私心。《周文 襄王不许请隧》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⑧得益;赢利。《说文》赖,赢也。《方言十三》赖,取也。《国语·周语》先王岂有赖焉。注:“利也。”《庄子·让王》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⑨姓。 |
赖衣求食 | làiyīqiúshí | 依赖别人供给衣食。 |
赖有 | làiyǒu | 幸亏有。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宋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
赖有此耳 | làiyǒucǐěr | 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
癞 | lài | ①麻风病。《聊斋志异 云翠仙》饥时,日一乞食于邻。既而肿溃为癞。②癣疥等皮肤病:癞子。癞皮狗(喻不要脸的人)。③表皮凸凹不平或有斑点的:癞瓜(即“苦瓜”)。癞蛤蟆。 |
癞狗扶不上墙 | làigǒufúbùshàngqiáng | 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
癞蛤蟆想 吃天鹅肉 | làihámaxiǎng chītiān’éròu |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凭他那两下子就想去争冠军,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
癞头蟆 | làitóumá | 即癞蛤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一本作“癩头蟇”。 |
濑 | lài | 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石濑兮浅浅”。柳宗元《袁家渴记》冲涛旋濑,退贮溪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况闽中崇冈峻岭,浅滩恶濑,商旅兴贩,流转实难,故钞盐之法不可行也,宜讲究利害以革前弊。参见“延濑”“江濑”。 |
藾 | lài | ①“藾蒿“即“艾蒿”。 ②荫:《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 |
籁 | lài | 古代的一种箫;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响:天籁。万籁俱寂。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封神演义 第五回》不问天籁、地籁与人籁。《花月痕第十八回》正说着,只听得窗纸籁籁,起了一阵大风,就是倾盆大雨。参见“爽籁”“人籁”“地籁”“天籁”“万籁”。 |
籁籁 | làilài | 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轻微、连续的声音。它常与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声音相关,如鸟鸣、昆虫叫声、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等。这种声音往往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悦耳、如歌般的声音。《三侠五义》觉得一阵阵凉风习习,尘沙籁籁,落在窗棂之上。 |
赉 | lài | 赐予,给予:赉赏。赉赐。嘉赉。《论语·尧曰篇》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资治通鉴 周纪二》肃侯大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资治通鉴 齐纪二》魏初以来,存亡蒙赉,皆莫及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卒伍遇战,未可便用大陈,且以小陈试之。每一捷,即加实赉,将见人人自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抚军亦厚赉成。参见“大赉”。 |
赉赐 | làicì | 赏赐。《新唐书·锺绍京传》:“明日,进中书令、越国公,实封五百户,賚赐与刘幽求等。”《元史·赵炳传》:“王还自北,嘉赏战功,賚赐有加。”《说岳全传 第二十二回》故命徐仁赉赐黄金彩缎、羊酒花红,即着来京受职,率兵讨贼。明 陆采《明珠记·饮药》:“谁想朝廷把爹妈害了,今日又差使臣賚赐奴家药酒自尽。” |
睐 | lài | 看,向旁边看:旁睐。青睐:青眼;垂青 明眸睐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