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

①指“兰草”和“兰花”,“幽兰”: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汉 刘彻《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蕤,桂华秋皎洁。”参见“幽兰”。宋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②古书上指“木兰”。③古同“”,家畜圈(juàn)。《汉书 王莽传中》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制于民臣,颛断其命。④古同“”,斑斓。⑤姓。

兰艾

lán’ài

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宋书·武帝纪中》:“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资治通鉴 齐纪九》(萧)衍曰:“若前涂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若其克捷,则威振四海,岂碌碌受人处分者邪!”唐 张九龄《在郡秋怀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宋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饜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

兰艾难分

lán’àinánfēn

好人、坏人难于分清。如今的社会兰艾难分,我们处处得提防。《宋书·沈攸之传》:“今复相遇,起接锋刃,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土崩倒戈,宜为蚤(早)计,无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祸也。”

兰艾同焚

lán’àitóngfén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近义词:同归于尽。《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

兰成

lánchéng

北周庾信的小字。宋 张炎《清平乐 候蛩凄断》:“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兰摧玉折

láncuīyùzhé

原指守身贞洁而死。后多作哀悼人不幸夭折之辞。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明·张岱《祭伯凝八弟文》余虽昆季,义犹友朋,兰摧玉折,实难为情。唐 刘知几《史通·直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清 王韬《淞隐漫录·华璘姑》:“呜呼!始则兰摧玉折,终则璧合珠圆,一死一生,其情愈深。”

兰风蕙露lánfēnghuìlù

有蕙兰一样高贵的风范和纯美的内心。多比喻女子品德高尚,高风亮节。《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

兰桂lánguì

①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睹,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②比喻子孙。

兰桂齐芳

兰桂腾芳

lánguìqífāng

lán’guìténgfāng

兰桂:芝兰和丹桂,指代子孙一辈;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又比喻子孙后代一起取得荣华富贵。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譬如芝兰桂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后续,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兰花/兰华

lánhuá

参见“兰①”。魏晋 徐干《室思》:“惨惨时节尽,兰华复凋零。”

兰蕙

lánhuì

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唐 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诗:“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红楼梦 第50回》:花吐胭脂,香欺兰蕙

兰桨

lánjiǎng

兰木作的桨。常用于古诗文中以美称小船。宋 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兰烬

lánjìn

烛之馀烬。因状似兰心,故称。唐 李贺《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綺櫳。”王琦汇解:“兰烬,谓烛之餘烬状似兰心也。”唐 皇甫松《梦江南词》:“兰烬落,屏上暗红蕉。”清 纳兰性德《满宫花词》:“麝烟销,兰烬灭,多少怨眉愁睫。”

兰若

lánrě

寺庙。泛指一般的佛寺。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杜甫谒真谛寺禅师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四》上(武宗李炎)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赵归真等复劝之;乃先毁山野招提,兰若,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聊斋志异 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搭其中。《聊斋志异 豢蛇》入既深,无所归宿;遥见兰若,趋投之。《聊斋志异 促织》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兰麝

lánshè

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兰麝馥郁fùyù形容香气很浓。芬芳馥郁。《聊斋志异 画壁》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乐方未艾。

兰台

lántái

①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文选·宋玉《风赋 序》:“楚襄王游於兰臺之宫,宋玉、景差侍。”李周翰注:“兰臺,臺名。” 唐 张九龄《登古阳云台诗》:“楚国兹故都,兰臺有餘址。”②代宫内收藏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焦赣《易林·巽之明夷》:“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③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用尽於帷盖。”④指御史台。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慧景烧兰臺府署为战场。”胡三省注:“兰臺,御史臺也。”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东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兰臺”。⑤唐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冯浩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臺,光宅时改为麟臺,神龙时復为秘书省。”⑥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 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天纲谓淹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⑦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兰亭

lántíng

①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文坛上传为佳话。《晋书 王羲之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勃《滕王阁序》:兰亭已矣,梓泽邱墟。②指兰亭帖。唐 李约《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宋 陆游《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明 陶宗仪《兰亭集 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南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郁达夫《寄映霞诗之二》:“欲撰西泠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lánxīn

兰:兰草;馨:芳香。形容气味芳香。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兰心蕙性

lánxīnhuìxìng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宋 柳永《玉女摇仙佩 佳人》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王国维《人间词话》:“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

兰薰桂馥

兰熏桂馥

lánxūnguìfù

薰、馥:香气。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近义词:恩泽后世。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

兰牙/兰芽

lányá

兰草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南朝梁 刘孝绰《答何记室诗》:“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宋 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金 元好问《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好箇通家女兄弟,海棠红点紫兰芽。”清 全祖望《庆历五先生书院记》:“再世兰芽,陔南弗替。”参见“芝兰玉树”。

兰言

lányán

喻指心意相投的言论。《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红楼梦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兰焰lányàn

指烛花。清 纳兰性德《清平乐词之三》:“贪话零星兰燄坠,閒了半床红被。”《花月痕第四十一回》这一夜,别泪铜壶共滴,愁肠兰焰同煎,不待说了。参见“ 兰烬 ”。

兰掖

lányè

掖庭的美称。指后宫嫔妃所居之地。《旧唐书·礼仪志三》:“妾谬miù处椒闈,叨tāo居兰掖……罔极之思,载结於因心;祗肃之怀,实深於明祀。”唐 郭正一《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桂宫初服冕,兰掖早升笄。”宋 程大昌《考古编·立武后》:“武氏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围,德光兰掖。” 

兰因絮果

lányīnxùguǒ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清 龚自珍《丑奴儿令》:“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清 张潮《虞初新志 小青传》兰因絮果,现业谁深。《花月痕二十五兰因絮果,一切茫茫。

兰苑

lányuàn

美丽的园林。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前文指的西园)

兰泽

lánzé

①长兰草的沼泽。枚乘《七发》:“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②用兰浸制的润发香油。文选·宋玉《神女赋》:“沐兰泽,含若芳。”李善注:“以兰浸油泽以涂头。”唐 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麝气随兰泽,霜华入杏膏。”宋 秦观《促拍满路花词》:“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

兰芝常生

lánzhīchángshēng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兰芷之室

lánzhǐzhīshì

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西汉·戴圣《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兰质蕙心

兰质薰心

lánzhìhuìxīn

lánzhìxūnxīn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形容美丽而聪明。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薰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兰舟

lánzhōu

木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宋 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宋 李清照《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lán

①用藤、竹、柳条编成的有提梁的盛物器:网篮。藤篮。竹篮。花篮。②架上供投球用的带网铁圈:篮球。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