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 | kuò | ①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阔。辽阔。阔别。阔步。高谈阔论。海阔天空。②富有,豪奢:阔气。阔绰。③粗疏,不细密:阔略。阔达。疏阔。④离别,分离:阔情。久阔。叙阔。⑤放宽,减免。《汉书 王莽传下》(司允费)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租赋,几可以解释安集。 |
阔步高谈 | kuòbùgāotán |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
阔达 | kuòdá | ①犹豁达。气量大;性格开朗。《史记·齐太公世家论》:“吾适齐,自泰山属之 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后汉书·马武传》:“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 李贤注:“阔达,大度也。” 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稍长,阔达多大节。” 康濯《东方红第二章六》:“而齐老发自也照样是坦然和阔达。”②广博贯通;深远明彻。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有凡夫僧摩诃提婆,阔达多智,幽求名实。” 清 张大受《鲁肃庙诗》:“阔达谋吴策,几微保心。”黄中黄《沉荩第三章》:“吾党中干事之才,吾未见有阔达如荩者也。”③开阔通畅。《元章新集·刑部·防盗》:“湖广等处濒江靠海,水面阔达。” |
阔略 | kuòlüè | ①宽恕;宽容。《汉书·王嘉传》: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颜师古注:当宽恕其小罪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苟令性不邪恶,志有陈力,便可奬就,骋其所任。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资治通鉴 齐纪八》(北魏孝文帝)用法虽严,于大臣无所容贷,然人有小过,常多阔略。《金史·完颜匡传》: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②宽简;简省。《汉书·王莽传上》: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颜师古注:阔,宽也。略,简也。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安有累德述尊,而阔略四句乎!詹锳义证:阔略,疏略。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清 魏源《圣武记 卷十二》:明史成祖追阿鲁台至捕鱼儿海 ……此追寇漠北,故阔略不详。③粗疏;不讲究。王充《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宋 苏轼与人书之四:某疲病加乏,使令輙用手启通问。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清 顾炎武《哭顾推官 诗》:君才本恢宏,阔略人事细。 |
阔论高谈 | kuòlùngāotán | 指大发不切实际的空洞言论或广博高妙的议论。宋 许应龙《省试策问》:“阔论高谈者若善谋,轻举妄动者若敢为。”元·曾瑞《醉花阴·怀离》想才郎丰鉴,貌堂堂阔论高谈。 |
阔视 | kuòshì | ①放眼四看。形容大方而有气派。《列子·黄帝》:"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唐 刘禹锡《绝编生墓表》:"生危冠大袂,阔视雅拜,及门知让,候肃而后入。"宋 范仲淹《祭叶翰林文》:"阔视霄路,直步云庭。"②指傲视。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今人操觚未能成章,辄阔视前古为无物。" |
阔疏 | kuòshū | 亦作“阔疎”。①粗疏;不严密。王充《论衡·书解》:“周法阔疏,不可因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 卷九》:“主守盗赃至於千九百万贯,以捕一匹夫便得赎, 可谓阔疏矣。”《宋史·律历志十五》:“於是太初、三统之法相继改作,而推步之术愈见阔疏。”②衰减,缺乏。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闕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疎,亡以称上意旨。”③稀疏;稀少。 宋 苏轼《与颍州运使刘昱启》:“条教阔疎,溪湖清远。”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乱离间阻,文会阔疏。”④疏远。唐 杜牧《晚晴赋》:“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疎。”宋 苏轼《答任师中家公诗》:“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閭。何尝疎小人,小人自阔疎。”宋 强至《上枢密司徒侍中书》:“如某者受性固滞,与时阔疏,曾乏器资之长,屡更事任之剧。”⑤相距较远。宋 苏辙《分司南京到筠州谢表》:“况復坟墓阔疏,父子离散,若臣家之忧患,实今世之孤穷。”《清史稿·礼志八》:“顷之,圣祖以春、秋两讲为期阔疏,遂諭日进讲弘德殿。”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议员之数,与民数相去既甚阔疏,则必不足以知民隐。”⑥迂阔空疏;空泛。宋 苏轼《湖州谢上表》:“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疎,文学浅陋。”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章子厚)力詆元祐以来代言者,其略有‘二苏狂率,三孔阔疎’之语。”章炳麟《訄书·学变》:“然阔疏者苟务修古,亦欲以是快其佚荡。”⑦放纵不羁。宋 苏舜钦《过濠梁别王原叔诗》:“余生性阔疎,逢人出胸臆。一旦触骇机,所向尽戈戟。” |
阔狭 | kuòxiá | ①宽与狭;距离的远近。《史记·天官书》:“大小有差,阔狭有常。”裴骃集解引孟康曰:“阔狭,若三台星相去远近。”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水浒传 第四七回》:“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湾,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②犹疏密。《史记·李将军列传》:“广 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射戏求疏密,持酒以饮不胜者。”③犹缓急;宽严。《汉书·儿宽传》:“寛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 颜师古注:“谓有贫弱及农要之时不即征收也。”《资治通鉴·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余谓阔,谓征敛稍寛、禁防疏阔之时;狭,谓督促迫急之时。阔时不急征收,假贷与民,使营生业。”一说,指宽裕与窘迫。参阅王先谦〈书〉补注。唐 刘禹锡〈砥石赋〉:“得既有自,失岂无因? 氏以还,三光景分。随道阔狭,用之得人。五百余年,唐风始振。”④指虚实、强弱等具体情况。《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诸葛瑾)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宋书·萧思话传》:“下官近在历下,始奉国讳,所承使人,不知阔狭,既还在路,渐有所闻,犹谓人伦无容有此,私怀感慨,未敢在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魏骑溃去,崇亦引还,斩首获生,具言敌中阔狭,众心稍振。” |
蛞 | kuò | ①蛞蝓: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有壳,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对农作物有害。亦称“蜒蚰”;俗称“鼻涕虫”。②蛞蝼:古书上指“蝼蛄”。 |
蛞(螔)蝓 | kuòyú | 即蜒岫yányóu。俗名鼻涕虫,形似去壳的蜗牛 |
鬠 | kuò | 古同“髺”,束发。《仪礼·士丧礼》鬠筓用桑。《疏》以髺为鬠,取以发会聚之意。《荀子·礼论》:“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 |
鞟 | kuò | 去毛的兽皮。皮革:制革。靴子。《论语·颜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聊斋志异 田七郎》遂轴鞟出,兼邀同往。 |
鞹 | kuò | 古同“鞟”:“乃使吏鞹其拳。” 《说文》去毛皮也。《论语·颜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聊斋志异 王者》自分留鞹异域,已无生望,因念进退一死,亦姑听之。(意谓死在他乡。鞹,去毛的皮革;此指人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