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 | kuò I. | ①扎,束:括发(束起头发)。括约肌。②包容:包括。概括。总括。囊括。II.guā榨取,搜求:搜括(亦作“搜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金贞佑二年三月)癸未,金主以粮运道绝,下令括粟,中都大扰。 |
括兵 | kuòbīng | 征兵。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朱滔括兵,不择士族,悉令赴军,自阅于球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蒙古)且括兵率赋,朝下令,夕出师,阖境大举,伐宋而图混一,以志则锐,以力则强,而术则未尽也。 |
括撮 | kuòcuō | ①会聚。唐 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及其蹇产摧联,支离括撮,已濡首兮将死,尚摇尾兮求活。”②束起头发。《庄子·寓言》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 |
括籴 | kuòdí | 征购民间余粮。《资治通鉴 后晋纪六》殿中监王钦祚权知恒州事。会乏军储,诏钦祚括籴民粟。《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括籴。元符元年,泾原经略使章楶请并边籴买,豫榜谕民,毋得与公家争籴,即官储有乏,括索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籴入官。” |
括集 | kuòjí | 征集。《金史·郦琼传》:“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四年》:“臣等颇闻舆议,皆言河南百姓不同被边之民,素习农桑,罔知战斗,遽兹括集,或虑人情动摇。” |
括率 | kuòlǜ | 指搜刮。《旧唐书·德宗纪上》:“括率商户,人情不安。”《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元年》:“朝廷因契丹入寇,国用愈竭,复遣使者三十六人分道括率民财,各封剑以授之。”《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尔不素为计度,今仓储垂尽,乃请分屯兵,括率民船,以给馈运,是可卒致乎?” |
括目相待 | kuòmùxiāngdài | 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 |
括囊 | kuònáng | ①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易·坤》:“括囊,无咎无誉。”孔颖达疏:“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徽在颍川 ”南朝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宋 袁褧《枫窗小牍 卷上》:“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仆屡欲辨驳,因惮主括囊。”《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②犹囊括。包罗。《后汉书·郑玄传论》:“郑玄括囊大,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晋书 王羲之传》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唐 刘知几《史通·二体》:“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 清 薛福成《论不勤远略之误》:“迨元太祖括囊俄罗斯,席卷五印度,余威振于欧罗巴 。” |
括囊避咎 | kuònángbìjiù | 括囊:束紧口袋;咎:罪责,灾祸。为人谨慎小心,不轻易说话,避免灾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
括囊拱手 | kuònánggǒngshǒu | 括囊:束紧袋口;拱手:两手合抱。指不敢进言,无所作为。《宋史·刘述传》:“赵拤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臣岂当如是!” |
括囊守禄 | kuònángshǒulù | 括囊:扎紧口袋,比喻谨慎不说话;守禄:保住禄位。指大臣不敢进言,只图保住禄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 |
括索 | kuòsuǒ | 搜索;探索。《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鄃王彻图南人户散失,诏有司括索。清陈梦雷《抒哀赋》宁澹括索以穷化原兮,畴炳晰乎先几。 |
括田 | kuòtián | 丈量田亩,检查漏赋情况。《新五代史·唐臣传·孔谦》:“(谦)更制括田竿尺。”《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辛卯,辽免三京诸道租,仍罢括田。宋 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初,上令……实官田,括隐占,使丘为耕,公极谏括田扰,事不速集。” 清 顾炎武 《少林寺》诗:“答言新令严,括田任污吏。” |
适 | kuò I. | ①人名用字,例如南宫适、李适、洪适。《论语》: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李适唐朝第十二任皇帝唐德宗,是唐代宗的长子。公元779年至805年在位。②姓氏。II. 参见shì。 |
栝 | kuò I. | ①箭末扣弦处。《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国语·鲁语下》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②箭栝:即栝楼。II.guā古书上指桧guì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