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 | kuàng | ①情形:情况。状况。近况。②比方:比况。每况愈下。③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况且。何况。④姓。⑤古同“贶”,赐予。 |
况复 | kuàngfù | ①更加;加上。隋炀帝《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唐 杜甫《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明 梁辰鱼《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②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唐 马总《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唐 杜甫《兵马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唐 刘驾《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③仿佛,好像。唐 寒山《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
况乃 | kuàngnǎi |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①恍若,好像。南朝宋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唐 杜甫《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唐 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③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南朝宋 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宋 王安石《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
况味 | kuàngwèi | 境况和情味。况味难言。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顾得志之况味,不过须臾。 |
况于 | kuàngyú | 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墨子《兼爱》: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説,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羈於之臣乎!” |
贶 | kuàng | 赠,赐:厚贶。嘉贶。天贶。《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魏书·世祖纪》赐赠之物。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七》朕(赵光义)躬览庶政,万事精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丁未,法驾入干封县奉高宫,帝(宋真宗赵恒)即诣昊天玉册前,焚香再拜,以谢神光之贶。参见“天贶”。 |
贶赠 | kuàngzèng | 指馈赠。《 |
軦 | kuàng | 黄軦,虫名。《庄子·至乐篇》黄軦生乎九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