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 | kuáng | ①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狂犬。疯狂。癫狂。发狂。狂人。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狂。狂妄(极端自高自大)。狂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狂乱。狂野。狂躁。狂恣。狂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③气势猛烈,超出常度:狂风。狂飙。狂热。力挽狂澜。 |
狂悖 | kuángbèi | ①狂妄悖逆。狂悖洊兴。《国语·周语下》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御史中丞李定言:(苏)轼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聊斋志异 王兰》王已知之,曰:“(贺)才狂悖,不可与处,只宜赂之使去,纵祸犹浅。” 《聊斋志异 司文郎》王(平子)怒其狂悖,交往遂绝。②指疯癫。《韩非子·内储说上》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③叛逆。汉 焦赣《易林·观之遯》雍门内崩,贼贤伤仁,暴乱狂悖,简公失位。《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自冬徂春,雷雪非时,西霅东淮,狂悖洊兴。 |
狂悖无道 | kuángbèiwúdào | 狂悖:狂妄背理。狂妄猖獗,蛮不讲理。《汉书·五行志》:“汉大臣征贺为嗣,即位,狂悖无道。”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十二:“昔桓玄篡逆狂悖无道,已有此论。” |
狂伧 | kuángchen | 狂妄粗鄙。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多言者洩其事於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 |
狂诞 | kuángdàn | 狂妄怪诞 |
狂荡 | kuángdàng | ①放荡不羁。《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於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旧唐书·严武传》:“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宋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大马扁第一回》:“那康有为是个狂荡之人。”②轻狂。前蜀 尹鶚《菩萨蛮词》:“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茅盾《子夜 一》:“他又听得狂荡的艳笑。”③犹淫荡。《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八》:“富翁愈加狂荡,心里想道:‘今日丹房中若是无人,儘可撩拨他。’”《东周列国志 第三七回》:“是夕开怀畅饮,醉后不觉狂荡,便按住小东求欢。”④游荡。明 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从前都是误疑他,将谓经年狂荡不归家。”⑤猖狂。蒋光慈《太平洋的恶象诗》:“英吉利资本主义战舰的往来,日本帝国主义魔王的狂荡。” |
狂吠狴犴 | kuángfèibìàn | 吠:狗叫;狴犴:传说中一种野兽名,这里指狂犬。狂犬乱叫。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剑百步,喉喘颠汁。” |
狂风暴雨 狂风骤雨 | kuángfēngbàoyǔ kuángfēngzhòuyǔ | 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亦喻剧烈的动荡。《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雹打田禾,风吹稼穑,以此悦我心中。”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四章:“革命的狂风暴雨时代啊,一个人一生能经历几回呢。” |
狂风大作 | kuángfēngdàzuò | 形容风很大的意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四面呼呼乱响,顷刻狂风大作,波浪滔天。 |
狂风恶浪 狂风巨浪 | kuángfēngèlàng kuángfēngjùlàng | 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我们要经得起狂风恶浪的冲击。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 |
狂蜂浪蝶 | kuángfēnglàngdié | 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林语堂《恋爱和求婚》:“譬如稚嫩的花朵之保护自身,避免狂蜂浪蝶之在未成熟时候的侵袭。” |
狂风怒吼 狂风怒号 | kuángfēngnùhǒu kuángfēngnùháo | 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忽然狂风怒吼,怪浪波翻,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三十六章:“在这样一个狂风怒号的夜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这两个喝醉酒的男人……” |
狂夫 | kuángfū | ①无知妄为的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史记·淮阴侯列传》:“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何物狂夫,敢毁谤朝政如此?”②用作谦词。《后汉书·李固传》:“固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③放荡不羁的人。《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唐 杜甫《狂夫诗》:“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清 孙枝蔚《延令书怀二十二韵》:“小子哀穷叟,狂夫藐达官。”④指悖逆胡为者。《墨子·非攻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 。”《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匈奴饮马於渭水,边竟雷动,四野风起,京师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⑤古代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词。刘向《列女传·楚野辩女》:“大夫曰:‘盍从我於郑乎?’对曰:‘既有狂夫昭氏在内矣。’遂去。”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 李白《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嘆息,狂夫犹戍交河北。”元 边鲁《和西湖竹枝词》:“狂夫归来未有信,蝴蝶作团飞上城。”⑥精神病患者。晋 崔豹《古今注·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壶,乱流而渡。”⑦古代掌驱疫和墓葬时驱鬼的人。《周礼·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国语·晋语一》:“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韦昭注:“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
狂歌痛饮 | kuánggētòngyǐn | 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狂瞽 | kuánggǔ | 狂,狂妄也;瞽,盲目也。组合的意思为"狂妄的不成熟的看法"。可用作自谦之辞。《晋书·琅邪悼王焕传》:"臣至愚至贱,忽求革前之非,可谓狂瞽不知忌讳。"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蒭荛之议,冀千虑一得。"《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武)程微贱,辄陈狂瞽,宜加黜削,以惩妄言。《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诚见近日群臣皆以言为讳,入则拜手稽首,请加鸿名,出则错立族谈,腹非窃笑,终无一人为陛下(宋英宗)正言其不可者。是敢妄进狂瞽,唯圣明采察。 |
狂瞽之说 狂瞽之言 | kuánggǔzhīshuō kuánggǔzhīyán | 指愚妄无知的言论。用于自遣。《南史·虞寄传》:“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此等狂瞽之说,是自求扰乱,与暴徒甘心破坏,结果无殊。 |
狂顾 | kuánggù | 遑急顾盼。《楚辞·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蒋骥注:“狂顾,左右疾视也。”汉·王粲《登楼赋》:“兽狂顾以求羣兮,鸟相鸣而举翼。”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顾。” |
狂轰滥炸 | kuánghōnglànzhà | 指疯狂地轰炸。篮球比赛甲方对乙方狂轰滥炸,乙方溃不成军。也可指言语上的激烈的批评。李若冰《瓦窑堡啊,一盏不灭的灯》:“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发动武装大游行。” |
狂花病叶 | kuánghuābìngyè | 狂花:醉酒喧哗;病叶:醉酒闭目入睡。比喻醉酒的人。唐·黄甫松《醉乡日月》:“饮流谓睚眦者为狂花,且睡者为病叶。”《类说》卷四三引唐皇甫崧《醉乡日月》:“或有勇於牛饮者以巨觥沃之,既撼狂花复凋病叶者。饮流谓睚眥者为狂花,且睡者为病叶。”明·袁宏道《觞政·六之候》:“不欢之候,十有六……狂花病叶,十六也。” |
狂惑 | kuánghuò | ①精神错乱;疯癫。《荀子·荣辱》:“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②不明事理,糊涂。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今年老,耳目不聪,以狂惑之心,无能益国,窃观金匮第八,其可伤也。”③狂妄昏惑。《管子·形势解》:“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沈酗既久,弥以狂惑。 |
狂简 | kuángjiǎn | 志向高远而处事疏阔。《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朱熹集注:“狂简,志大而略於事也。”《孟子·尽心下》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宋 司马光《又和并寄杨乐道》:“狂简昧大体,所依官长贤。”清 孔尚任《桃花扇·侦戏》:“小子翩翩皆狂简,结党欺名宦,风波动几番。” |
狂僭 | kuángjiàn | 狂妄僭越。《后汉书·蔡邕传论》:“董卓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申,狂僭屡革。”《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吾(李袭志)世继忠贞,今江都虽覆,宗社尚存,尉佗狂僭,何足慕也!”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箕子推本狂僭,孔子直书水旱,目为凶灾宜矣。” |
狂狡 | kuángjiǎo | ①狂妄狡诈。《汉书·王莽传中》:“今狂狡之虏或妄自称亡将军,或称 成帝子子舆,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絶其萌牙故也。”《晋书 文帝纪》:“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狂狡奔北,首尾震溃,禽其戎帅,屠其城邑。”晋 郭璞《省刑疏》:“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北史·郭祚传》:“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②指狂狡诈之徒。《桓宽盐铁论·大论》:“伤毁圣人者,狂狡也。”③指叛乱者。《汉书·诸侯王表序》:“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新唐书·魏元忠传》:“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金 元好问《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南征北怨而俱荷来苏,西被东渐而无思不服,独兹狂狡,犹尔跳梁。”章炳麟《安君颂》:“狂狡颠覂,应时就戮。” |
狂狷 狂獧 | kuángjuàn | 亦作“狂獧”。 ①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何晏集解引 包咸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恆一。”《孟子·尽心下》:“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焦循《正义》:“此亦见《论语·子路篇》,獧作‘狷’。”《论语稽》曰:狂似太过,狷似不及,皆美才也。中行无过不及,得天独优,较易裁成,然不可得。惟就地取才,培之植之,至于有成,亦与中行无异。 柳亚子《哭仲穆诗》:“相逢乍忆过江年,狂狷殊途笑我颠。”②狂妄褊急。书疏中常用作谦辞。《汉书·刘辅传》:“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諫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唐 杜牧《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伏惟特宽狂狷,不赐诛责,生死荣幸,无任感恩攀恋惶惧汗慄之至。” 宋 朱熹《与陈丞相书》:“然熹之狂獧朴愚,不堪世用,明公知之,盖有素矣。”③洁身自好。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昔狂狷华士……隐於海隅,而太公诛之。” 宋 叶适《上西府书》:“伏念天子明圣……於是屡下直言之詔,招採山巖遁逸之士,狂狷朴野之人。”清 姚鼐《赠侍潞川诗》:“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④放纵,不遵礼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禰衡)恃才倜儻,肆狂狷于无妄之世。”宋 苏轼《上富丞相书》:“昔范公收天下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咸在,虽其狂獧无行之徒,亦自效于下风。” 瞿秋白《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学七》:“使读者感觉他那些矫激的愤世嫉俗的狂狷行为,确是为环境所压迫,不得不发的。”⑤指放纵而不遵礼法的人。唐 李绅《州中小饮便别牛相诗》:“从此别离长酩酊,洛阳狂狷任椎埋。”⑥指犯分跋扈。 桓宽《盐铁论·讼贤》:“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狂狷不逊,忮害不恭,刻轢公主,侵陵大臣。”《后汉书·李固传》:“固受任之后,东南跋扈,两州数郡,千里萧条,兆人伤损,大化陵遟,而詆疵先主,苟肆狂狷。” |
狂客 | kuángkè | ①放荡不羁的人。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②指唐诗人贺知章。因其自号“四明狂客”,故称。③杨花的别称。 |
狂狂 | kuángkuáng | 迷失本性。《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成玄英疏:“狂狂,失性也。”唐 柳宗元《东明张先生墓志》:“世皆狂狂,奔利死名;我独浩浩,端一以生。” |
狂浪 | kuánglàng | ①汹涌的浪涛。陆俊超《惊涛骇浪万里行》汹涌的海面上,狂浪翻滚,仿佛要吞噬一切敢于挑战它的存在。②轻薄放荡。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她曾经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孩,但自从跟了那群朋友后,就变得狂浪,让人痛心。《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小娼妇,你能上来了几年,你也跟那起轻狂浪小妇学。 |
狂率 | kuánglǜ | ①狂妄轻率。狂放直率。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徐后事》:"后主性多狂率,不守宗祧。"《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三》(宋徽宗)诏以蔡绦向缘狂率,废黜几年,念其父(蔡)京元老,勋在王室,未忍终弃,可特叙旧官,外与宫观,任便居住。《聊斋志异 陆判》朱(尔旦)又把酒灌地,祝曰:“门生狂率不文,大宗师谅不为怪。荒舍匪遥,合乘兴来觅饮,幸勿为畛畦。”乃负之去。②书疏中亦用为自谦之辞。宋 范仲淹《谢降官知耀州表》:"屡由狂率,自取贬放。" |
狂奴故态 | kuángnúgùtài | 奴:对狂士的亲昵称呼;故态:老样子,老脾气。旧称狂士的老脾气。狂放不羁者的老人脾气。《后汉书·严光传》:“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清·袁枚《随园诗话 卷九》仆老矣,三生杜牧,万念俱空;只花月因缘,犹有狂奴故态。 |
狂朋怪侣 狂朋恠友 狂朋怪友 | kuángpéngguàilǚ Kuángpéngguàiyóu | 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宋·柳永《戚氏》词:“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见你每朝逐日,伴着那火狂朋怪友,饮酒作乐。” |
狂嫖滥赌 | kuángpiáolàndǔ | 指沉溺于嫖妓赌博。《恨悔》第一回:“跑到上海,狂嫖滥赌抽大烟,生病死去。”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 |
狂犬吠日 | kuángquǎnfèirì | 指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或坏人诋毁好人。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狂人 | kuángrén | ①疯狂的人。战争狂人。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②狂妄自大的人。 |
狂人呓语 | kuángrényìyǔ | 呓语:一指梦话;二比喻荒谬糊涂的话;三指寒噤。晋王嘉《拾遗记·吴》(吕蒙)尝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座皆云:‘吕蒙呓语通《周易》。’宋 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一时传诵,为之纸贵,然皆谄词呓语也。 |
狂三诈四 | kuángsānzhàsì | 多方欺诈。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
狂生 | kuángshēng | 狂妄无知的人;不拘小节的人。狂生纵意高谈。《荀子·君道》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乐。《后汉书·仲长统传》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王淮、周必大)今屏居田野,不自循省,而诱致狂生,叩阍自荐,以觊召用。 |
狂士 狂者 | kuángshì kuángzhě | 指志向高远,勇于进取之士,或是狂放之士。《孟子·尽心下》:“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孙奭疏:“琴张、曾皙、牧皮三者皆学於孔子,进取於道而躐等者也,是谓古之狂者也。”《吕氏春秋·大乐》:“狂者非不武也。” 高诱注:“狂悖之人,虽武不足畏。”清·孙枝蔚《清明日阎再彭携歌童泛舟城北》诗之八:“曾点称狂士,固宜圣所与。”宋·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李太白,狂士也。”宋·陆游《书巢记》:“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 |
狂涛巨浪 狂涛骇浪 | kuángtāojùlàng kuángtāohàilàng |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巴金《废园外·长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为了迎合这种文学的狂涛骇浪,有许多文学单位和报刊杂志,纷纷办起了什么‘文学讲座’……” |
狂妄自大 | kuángwàngzìdà | 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世界上怎会有如此狂妄自大之人。《旧唐书·皇甫榑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而狂妄之甚也。” |
狂醒 | kuángxǐng | 极清醒。《庄子·人间世》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清 侯方域《祭吴次尾文》:“余时时见吾次尾之面冷而苍,髯怒以张,言如风发,气夺电光,坐于我上,立于我傍。狂醒酣醉,时一呼之,不知吾友之云亡也。” |
狂悻 | kuángxìng | 非常忿恨。《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忻城》:“宣正后,瑶僮狂悻,知县苏宽不任职。”《聊斋志异 马介甫》尹从屠半载,狂悻犹昔。 |
狂言 | kuángyán | ①狂妄的话。口出狂言。②胡说。③至言。《庄子·知北游》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
狂易 | kuángyì | ①精神失常。《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由素有狂易病。”颜师古注:“狂易者,狂而变易常性也。”《新唐书·裴遵庆传》:“尝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谋反,帝识其谬,置不问。” 《资治通鉴 晋纪四十》(刘)裕闻王镇恶死,表言“沈田子忽发狂易,奄害忠勋,”追赠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清 袁枚《新齐谐·鬼弄人》:“沉大喜,持锄掘丈余,卒无有,竟一怒而得狂易之疾。”《聊斋志异 冷生》如是多日,忽得狂易病。邹韬奋呆气:“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乃狂易。”②疏狂轻率。《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宋 叶适《崇国赵公行状》:“布衣上书狂易抵罪,公言:‘太上皇帝不罪言者。’”③荒诞。 金 王若虚《文辨一》:“尝读庾氏 诸赋,类不足观,而愁赋尤狂易可怪。” 清 钱谦益《效欧阳詹玩月 诗》:“老夫听罢心恻恻,低头自问笑狂易。” |
狂吟老监 | kuángyínlǎojiān |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曾担任秘书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所以有“狂吟老监”之称。后指诗人。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词:“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
狂饮暴食 | kuángyǐnbàoshí | 狂:纵情任性。大吃大喝。放纵的狂饮暴食对人的身体不利。 |
狂直 | kuángzhí | 疏狂率直。《汉书·朱云传》:“此臣素着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陈书·周弘正传》:“虽盛德之业将絶,而狂直之风未坠。” 宋 秦观《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自亦笑其阔迂,人或怜其狂直。” 清 龚自珍《题王子梅盗诗图诗》:“我喜攻人短,君当宥狂直。” |
狂子 | kuángzǐ | 狂妄无礼的人。《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唐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狂子,不足以共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汪士秀》便同小乌皮捉得狂子来,不然,胫股当有椎吃也!” |
诳 | kuáng | ①欺骗,瞒哄:诳语。诳骗。诳惑。诳诞。欺诈性言辞,蛊惑人心的言辞。为妖人所诳。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史记·高祖本纪》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时吕祉至庐州,而郦琼等复讼王德于祉,祉谕之曰:“若以君等为是,则大相诳。然张(俊)丞相但喜人向前,倘能立功,虽有大过,彼亦能阔略,况此小嫌疑乎!”《聊斋志异 阿宝》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②方言,谎:说诳。扯了个诳。《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张)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 |
诳驾 | kuángjià | 表示歉意的套语。用于暂时不陪侍来客时。《红楼梦 第一回》:“忽家人飞报:‘ 严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 |
诳上 | kuángshàng | 欺骗君上、尊长。《西游记第十五回》:“行者道:‘你等是也不知。我只为那誑上的勾当,整受了这五百年的苦难。’” |
诳时惑众 | kuángshíhuòzhòng | 指欺骗迷惑世人。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
诳耀 | kuángyào |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博常欲诳耀淮南王,即具记房诸所说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淮南王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莽日诳耀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莽为安公。”《汉书 王莽传上》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汉书 王莽传下》欲以诳耀百姓,销解益贼。众皆笑之。《资治通鉴·平帝元始四年》:“莽虽专权,然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长素徒以诏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诳耀天下,独不读刘知几载文之篇乎?” |
诳诱 | kuángyòu | 欺骗诱惑。《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此臣得以经年之冀愿,逢值千载之一会,辄自督竭,竭尽顽蔽,撰立笺草以诳诱休者,如别纸。《晋书 怀帝纪》(永嘉三年七月)辛未,平阳人刘芒荡自称汉后,诳诱羌戎,僭帝号于马兰山。宋 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往年保州之役,威罚实行,今为恶者,必诳诱其徒曰:“汝罪已大,出城必诛,保州近事,足以为戒。”《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八》愚民无知,为所诳诱,诛其首恶足矣 |
诳语 | kuángyǔ | 说谎话。骗人的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江老见提控词色严正,方知女儿不是诳语。 |
诳赚 | kuángzhuàn | 谓欺骗以谋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讲和割地,休兵息民,事迹有实,别无诬同外国诳赚本朝之意。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告示,表明赊卖中发生'诳赚'事故,但也说明赊买赊卖已极通行。" |
鵟 | kuáng | 鸟,形似老鹰,尾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稍淡,两翅下各有一白色横斑。常飞翔高空或栖止在高树梢。吃鼠类,为农田益鸟。俗称“土豹”。 《尔雅·释鸟》狂,茅鸱。《郭注》茅鸱,一名狂。 |
夼 | kuǎng | 表示“夏季暴雨洪水季节汇聚大水的洼地”。洼地。多用于地名。如:大夼;刘家夼;马草夼;前七夼。(都在山东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