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 | kuàng | ①空阔:空旷。旷远。旷野。地旷人稀。②(使)开朗,心境阔大:旷达。心旷神怡。《后汉书 袁绍传》(公孙)瓚因此以书譬绍曰: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唐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③相互配合的东西之间空隙过大:这双鞋穿着太旷了。④荒废,耽误:旷工。旷时持久。旷日经年。晋 刘琨《劝进表》臣闻尊位不可久虚,万机不可久旷。晋 谢灵运《登江中古屿》:“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⑤长时间所无:旷代伟人(当代无人比得上的伟大人物)。旷古绝伦。盛世旷典(兴盛时代的罕见难逢的隆重典礼)。⑥无妻的,有时也指无夫的。旷女(无夫的成年女子)。《聊斋志异 黄九郎》君旷无偶,前言表妹,慧丽多谋,必能分忧。⑦姓。 |
旷败 | kuàngbài | 失败;失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宜悉令有司按其历任,经三摄无旷败,即以名闻;受伪署者不在此限。《宋史·陈韡传》:“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宋 苏辙《辞御史中丞札子》:“(臣)常恐才小责重,一有旷败,孤负圣恩。”《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求人之际,但信其言而用之;有所旷败,亦如其言而坐之。” |
旷弛 | kuàngchí | 谓玩忽职守。宋 李纲《与张相公书 之二五》:"抚、吉、筠、袁羣盗有名字者,并已招捕了当。实赖朝廷威德所及,获免旷弛,岂胜感惧!"《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八》丁卯,召三司使陈恕等,责以职事旷弛。《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川陕长吏、监押、巡检有旷弛者,代之。" |
旷达 | kuàngdá | 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 宋 叶适《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 《聊斋志异 乐仲》及仲蹇落,存问绝少。仲旷达,不为意。 |
旷达不羁 | kuàngdábùjī | 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
旷代 | kuàngdài | ①久历年代。 晋 葛洪《抱朴子·时难》:“高勋之臣,旷代而一。” 唐 白居易《驺虞画赞 序》:“予爱其外猛而威,内仁而信,又嗟旷代不觌,引笔赞之。” 清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惟是登封大,旷代希逢。”姚雪垠《李自成 第三卷第二八章》:“陛下为忠臣亲拟祭文,实旷代未有之殊恩。”②空前;绝代。《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五》己酉,(桓)温集百官于朝堂。废立既旷代所无,莫有识其故典者,百官震栗。南朝宋 谢灵运《伤己赋》:“丁旷代之渥惠,遭谬眷于君子。” 宋 无名氏《鬼董 卷一》:“(章翰)有爱妾曰 裴六郎者,容范旷代。” 明 屠隆《彩毫记·汾阳报恩》:“老爷旷代奇才,名闻荒裔。” 郭沫若《喜闻攀上珠穆朗玛峰 诗》:“英雄肝胆夷天险,集体精神旷代功。” |
旷典 | kuàngdiǎn | ①前所未有的典制。清 昭槤《啸亭杂录·定恩骑尉》:“凡阵亡人员,其封爵袭替者,皆赏给恩骑尉,以世其家,真旷典也。”《镜花缘 第八回》目今召见旷典虽未举行,若认真用功,有了文名,何愁不有奇遇。《清史稿·刑法志三》:“迨嘉庆二十五年,始将到配未及三年人犯一体查办,尤为旷典。”②稀世盛典。《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日皇上陞殿,真乃旷典!” |
旷夫 | kuàngfū | 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旷夫寡妇。《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旷夫怨女 | kuàngfūyuànnǚ |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饿虎逢羊,苍蝇见血,那有工夫问名叙礼。 |
旷古绝伦 | kuànggǔjuélún | 旷古:空前的;从古以来所没有的;绝伦:没有相比的。古来所无;没有可以相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论从哪一个角度说,都是旷古绝伦的一场大战。《北史 赵彦深传》:“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
旷古奇闻 旷古未闻 旷古未有 | kuànggǔqíwén kuànggǔwèiwén kuànggǔwèiyǒu | 旷古:自古以来。指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这真是旷古奇闻,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不会相信。《诗经·周颂·敬之》孔颖达疏:“人臣而代天子,旷世也所罕闻。”《北齐书·王纮传》:“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吴江阙大尹接得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八回:臣受殿下隆礼深恩,旷古未有,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周作人《代快邮》:“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气作用,有些人诧为旷古奇闻,以为国家将兴之兆。” |
旷古无两 | kuànggǔwúliǎng | 旷古:空前的。空前未有,同世无双。《慈禧太后演义》第四回:“宏敞壮丽,旷古无两。” |
旷古一人 | kuànggǔyīrén | 旷古:空前;从古到今。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形容绝无仅有。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
旷官 | kuàngguān | 空居官位。指不称职。空着职位。孔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后汉书·独行传·李业》:“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魏书·高允传》:“乃旷官以待之,悬爵以縻之。”唐 韩愈《争臣论》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一》臣光曰:苟推是心以行之,又何遗贤旷官之足病哉! |
旷怀 | kuànɡhuái | 豁达的襟怀。唐 白居易 《酬杨八》诗:“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
旷绝 | kuàngjué | ①空缺;断绝。《史记 孝武本纪》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②从来没有;绝无仅有。③僻远;荒僻。 |
旷邈无家 | kuàngmiǎowújiā | 独居无妻。旷,男子壮而无妻。邈:远。家,结婚成家,这里指妻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 |
旷日 | kuàngrì | ①历时。《汉书·贾山传》:“(秦)为 阿房 之殿……使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②耗费时日。《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獘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蔕不拔之道乎?”元 黄溍《晚晴诗》:“旷日固所虞,聊兹息营营。”③犹终日。《淮南子·原道训》:“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④空缺的时候。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读书法》:“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録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
旷日长久 | kuàngrìchángjiǔ | 历时长久,久经时日。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
旷日积晷 | kuàngrìjīguǐ | 久经时日。明·张居正《种莲子戊午稿序》:“若旷日积晷,则铅刀效于一割,驽马可致千里。故曰兵宁拙速,未睹巧之迟也。” |
旷日经久 | kuàngrìjīngjiǔ | 犹言旷日持久。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自非天姿茂异,旷日经久,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 |
旷日经年 | kuàngrìjīngnián | 久经时日。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旷日累时 | kuàngrìlěishí | 累:积累。耗费时日,拖延很久。宋 曾巩《为人后议》:“今世议者纷纷,至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也。” |
旷日离久 | kuàngrìlíjiǔ | 解释见“旷日弥久”。《韩非子·说难》:“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
旷日弥久 | kuàngrìmíjiǔ | 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 |
旷日引久 | kuàngrìyǐnjiǔ | 犹言旷日长久。《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宋·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既除丧矣,而继以疾病,又念心之曲折,造次不足以自达,故旷日引久,而阙然不即叙感,实冀宽大仁明有以容而察之而已。 |
旷日持久 旷日弥久 | kuàngrìchíjiǔ kuàngrìmíjiǔ | 旷:耽搁荒废。荒废时日,拖延很久。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 |
旷日引月 | kuàngrìyǐnyuè | 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宋 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 |
旷若发蒙 | kuàngruòfāméng |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宋 苏轼《与佛印禅师书》忽奉手笔,旷若发蒙。 |
旷世 | kuàngshì | 当世没人比得上;当代所没有的。汉·张衡《东京赋》:“蓂荚为难莳也,故旷世而不觌。”宋·司马光《上谨习疏》:“治平百年,顽民殄绝,众心咸安,此乃旷世难成之业。” |
旷世不羁 | kuàngshìbùjī | 旷世:旷代,历时长久;羁:束缚。历代都不受束缚。晋·孙楚《为石苞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献山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 |
旷世奇才 | kuàngshìqícái |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二回:“倘要求旷世奇才、名重天下之人,惟有御史杨公令公子方才当得起。” |
旷世逸才 | kuàngshìyìcái |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
旷世无匹 | kuàngshìwúpǐ | 旷世:当代所没有的。匹:相当。当代没有能比得上的。形容极为突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至夜,焚香坐伺,妇果携女至。态度娴婉,旷世无匹。” |
旷岁持久 | kuàngsuìchíjiǔ | 旷:荒废,耽误;持:持续,拖延。荒废时间,长期拖延。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师徒之众寡不敌,然尚旷岁持久,师老费财。” |
旷涂 | kuàngtú | 亦作“旷途”。 ①犹大道。南朝宋 宗炳《明佛论》:“竞入流俗之险路,讳陟佛法之旷涂,何如其智也!”②远路,长途。南朝宋 何承天《鼓吹铙歌·朱路篇》:“雄戟辟旷涂,班剑翼高车。”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 |
旷望 | kuàngwàng | 极目眺望,远望。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 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李善注引广雅:“旷,远也。”吕延济注:“言远尽见高深也。”唐 李白《送魏万还王屋诗》:“岧嶤四荒外,旷望羣川会。”唐 王维《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元 赵孟頫《东郊诗》:“旷望得所怀,欣然消我忧。” |
旷心怡神 | kuàngxīnyíshén | 舒畅心胸,愉悦精神。明·沈榜《宛署杂记·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
旷性怡情 | kuàngxìngyíqíng | 旷:开朗;怡:安适愉悦。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贾妃挨次看姊妹们的题咏,写道是:旷性怡情。” |
旷瀁 | kuàngyǎng | 宽阔的样子。马融《长笛赋》:彷徨纵肆,旷瀁敞罔,老庄之概也。 |
旷野 | kuàngyě | 空旷辽阔的原野。南北朝 佚名《陇头歌辞 三首》:“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
旷职 | kuàngzhí | 工作人员未经请假而缺勤。《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
旷职偾事 | kuàngzhífènshì | 旷:空缺;偾事:把事情搞坏。不尽守职责,把事情搞糟。《明史·刘健传》:“文武臣旷职偾事,虚糜廪禄者,宁可不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