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 kuài I. | ①总计:会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②姓。II.参见“会huì”。 |
会稽 | kuàijī | ①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守宗庙,故建立越国。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②郡名。秦置,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吴人。”《史记 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 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清 吴伟业《过朱买臣墓诗》:“翁子穷经不自贫,会稽连守拜为真。” |
会计 | kuàijì | ①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包括填制记帐凭证,处理帐务,编制财务报表等。②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③古時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算账。《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
廥 | kuài | 存放草料的房舍:“时右校刍廥在寺北垣下”。《说文》廥,刍稁之藏也。从广,会声。《广雅》廥,仓也。《史记·赵世家》邯郸廥烧。又如:廥廪(储存粮草的仓库)粮仓。如:廥仓;廥库。 |
廥积 | kuàijī | 指库藏的粮食或秣草。《新唐书·王起传》:“方蝗旱,粟价腾踊,起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馀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势不从,寘于法。由是廥积咸出,民赖以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堤吏告急, (赵)昌言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 |
侩 | kuài | 旧指以拉拢买卖从中取利为职业的人:市侩。牙侩。驵侩(zǎngkuài)。 |
哙 | kuài | ①咽下去。②喙,鸟兽嘴。③古同“快”,畅快。 |
哙伍 | kuàiwǔ | 指平庸之辈。《汉书・韩信传》韩信曾访问樊哙将军,樊哙趋拜送迎,伏低称臣。韩信出门后笑道:“生乃与哙等为伍!”意谓韩信不屑与樊哙为伍。后以“哙伍”指平庸之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则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 |
狯 | kuài | 《说文》狯,狡狯也。《新唐书·裴寂传附马三宝》马三宝,性敏狯。《宋史·侯陟传》陟有吏干,性狡狯。又如:狡狯(狡猾);狯猾(狡猾)。 |
浍 | kuài I. | 田间水沟;田间的排水沟。涓浍(小流)。《周礼·稻人》以浍写水。注:“田尾去水大沟。”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而深山卡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II. huì河名,浍河。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北部,上游为东沙河和包河,在临涣汇合后,向东南流经固镇、边城,又向东流至五河县北与沱河汇合,最后流注洪泽湖。 |
郐 | kuài | 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②姓。 |
郐下无讥 | kuàixiàwújī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
脍膾 | kuài | 指细切的肉、鱼。《说文》脍,细切肉也。《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庄子·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切细的鲤鱼肉) |
脍炙 | kuàizhì | ①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膾炙哉!’”西汉 枚乘《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 宋 杨万里《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清 刘大櫆《郑子山诗集 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②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寇準诗)为人膾炙。” 明 叶盛《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清 褚人穫《坚瓠九集·成语破》:“浙江陈煒字本叔,时艺膾炙一时。” 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 卷三》:“滕王阁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王勃一序,膾炙今古。”参见“膾炙人口”。③犹宰割,处置。明 李贽《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武昌鱼,任人膾炙矣。” |
脍炙人口 | kuàizhìrénkǒu |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五代·王定宝《唐摭言 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闻一多《歌与诗》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
鲙 | kuài | 解释同“脍”。细切肉。又作鲙鱼,即“鳓鱼”。亦作“快鱼”。(鱠)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又作方言。鳜鱼。《干禄字书》脍通鱠。《博物志》吴王江行食鱼脍,弃残馀於水,化为鱼,名脍残,卽今银鱼。 |
璯 | kuài i. | 古人名用字。II.huì玉饰冠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