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捲 風捲殘雲 | juǎn I. | ①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卷尺。卷帘子。②裹挟带动,席卷:卷入。卷扬。宋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③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卷儿。纸卷儿。④收起来。《论语·卫灵公篇》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参见“卷怀”。II.参见juàn。 |
卷地 | juǎndì | 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从地面席卷而过。形容势头迅猛。多指风。唐 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宋 范成大《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二》:“碧城香雾连天暝,黄叶霜风捲地凉。”宋 苏轼《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鸟府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宋 苏轼《望湖楼醉书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歌。”宋 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元 萨都剌《题雪山壁图诗》:“长空万里絶飞鸟,捲地旋风吹马倒。”亦形容来势迅猛。元 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 其三》:“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清 李玉《一捧雪·讦发》:“那里许多人马,捲地而来。” |
卷甲 | juǎnjiá | ①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晋书 宣帝纪》于是卷甲晨夜赴之。(诸葛)亮望尘而遁。《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高祖率精兵三千,卷甲兼行以救之,频战屡捷。《新唐书·王晙传》:“书未报而虏已叛,乃敕晙将并州兵济河以讨。晙间行,卷甲捨幕趋山谷。”②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
卷甲倍道 | juǎnjiǎbèidào |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明史·宋忠传》燕王度忠必争居庸,帅精兵八千,卷甲倍道趋怀来。 |
卷甲衔枚 | juànjiǎxiánméi | 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将铠甲用棉絮等东西包裹起来,并且给马嘴里面衔这东西,这样一来完全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北史·隋纪下》:“其外轻齎游闕,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出自于神甘宁的“裹甲衔枚,劫营如入无人之境。” |
卷帘 | juǎnlián | 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緑。”五代 张泌《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儿女英雄传 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 |
卷舒 | juǎnshū | ①卷起与展开。卷缩和伸展。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陈)执中赏罚在手,率意卷舒。②犹进退;隐显。汉 刘向《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王章妻知卷舒之节。"唐 韩愈《遣兴联句》诗:"蘧宁知卷舒,孔颜知行藏。"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元 刘祁《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
卷逃 | juǎntáo | (家中的或单位的人或者经管的人)携带所有的贵重物品逃走。《孽海花第三回》我的确是孝琪那里出来的,不过人家说我卷逃,那才是屈天冤枉呢! |
卷土 | juǎntǔ | ①尘土卷起。②卷地皮。谓搜夺无遗。前蜀 韦庄《秦妇吟》:“入门下马若施风,罄室倾囊如卷土。”③卷土重来。宋 王安石《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卷土重来 | juǎntǔchónglái | 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 王安石《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卷子 | juǎnzi I. | 一种面食品,把面制成薄片,一面涂上油盐、葱花等,再卷起蒸熟。《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园里拔些青菜,做粉汤,发面蒸卷子,再煮白米饭,烧香茶。参见 II.juànzi。 |
锩 | juǎn | 刀剑等的刃弯曲。指金属刀具的卷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