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 | juān I. | 关闭:把鸡圈起来。他已被圈在监狱里。II.juàn①养家畜的棚栏:圈舍shè。圈养。圈牢(饲养家畜的地方)。猪圈。②姓。III.参见quān |
圈禁 | juānjìn | 清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地,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圈禁一共分四种:墙圈、屋圈、坐圈和人圈。削爵圈禁。《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宗人府奏平郡王纳尔都打死无罪属人,折伤手足,请革爵圈禁。 |
镌 | juān | ①指用凹线、凹面或点雕刻,如镌功;镌题;镌错;镌石。镌刻。镌镂。《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安民泣曰:“被役不敢辞,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后世。”闻者愧之。②规劝:镌说(劝说)。镌谕(规劝晓谕)。③降级,削职:镌级。镌罚。镌汰(裁减冗官)。诏更镌一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请镌褫chǐ职名,示天下以至公之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近制减作十八人,比旧例几镌其半,皇后仍谦冲辞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林采言:“伪学之成,造端自周必大。宜加贬削。”遂镌必大一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李埴怒守臣史师道文报稽迟,劾之,镌二级,罢归。 |
镌斥 | juānchì | 谓削去官职。《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绍定二年》请申饬监司、郡守,自今所属阙官,以次摄事,毋得差非见任官。如有违,其受差及差之人并镌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请行戒饬,如循习不悛,并与镌斥,帅、漕并置于罚。 |
镌骨铭心 | juāngǔmíngxīn | 镌:雕刻;铭:刻写。指牢牢记在心上。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
镌级 | juānjí | 降低官阶,降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甚至废罢而镌级,削夺而流窜,皆以为陛下(宋理宗)黜远善士,厌恶直言,去者遂以此而得名,朝廷乃因此而获谤,亦何便于此?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耘松观察》未几,擢贵州贵西兵备道,而以广州谳事镌级。遂乞养,归田十年,母既终,不复出。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 卷十二》治中及大宛 二县皆镌级去,比题名录出,士论哗然。《清史稿卷十四 高宗本纪五》乾隆四十一年秋七月庚申,索琳以不职镌级,以伍弥泰为理藩院尚书。 |
镌减 | juānjiǎn | 削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九年》:"若更能镌减冗官,四川民力,庶几其少纾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一十》顷缘议者务减吏员,诸州教授,例从镌减。 |
镌降 | juānjiàng | 谓免官降职。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王惟忠》既申乞镌降,又令其党陈大方、丁大全力攻之,必欲寘之死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诸路宪司每岁将州县系囚瘐死最多者,具狱官姓名以闻,重与镌降。《明史·郭英传》褫刑部尚书吴山职,侍郎都御史以下镌降有差,而免勋籍没,仅夺诰券而已。 |
镌刻 | juānkè | 雕刻:那通碑上镌刻着一篇铭文。孙犁 《澹定集·乡里旧闻上》:“他们正在叮叮当当,在大石碑上,镌刻那些抗日烈士的不朽芳名。” |
镌灭 | juānmiè | 凿去,消除。《汉书 王莽传下》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清 姚范《复某公书》:“而云鐫灭铜人膺文,令武士拔剑提击高庙 …… 莽皆附於经而为之。” |
镌勒 | juānlè | 在金石上雕刻文字。多用于表彰人物的功业、事迹。南朝梁·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故精庐妄启,必穷镌勒之盛。”唐 韩愈《石鼓歌》:“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颜真卿为平原太守,立三碑……其二碑求得旧文,买石镌勒,树之郡门。”《水浒 第一○一回》:“宋江令萧让、金大坚镌勒碑石,记叙其事。” |
镌心铭骨 | juānxīnmínggǔ | 镌:雕刻。意同“刻骨铭心”。形容永记不忘。明·陆采《明珠记·获荫》:“漂泊留潭府,荷深思解衣推食,自知惭负;又荷吹嘘登云路,娇女肯教同赴,这厚德镌心铭骨。” |
镌凿 | juānzáo | ①一种木工手凿,有一个扁薄的刃口,引申为雕刻。《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给事中严善思上疏,以为:“乾陵玄宫以石为门,铁锢其缝,今启其门,必须镌凿。”宋 朱弁《曲洧旧闻 卷四》:“石质坚硬,不可鐫凿。”②比喻刻意修饰文字。宋 苏舜钦《赠释秘演诗》:“不肯低心事鐫凿,直欲淡泊趋杳冥。”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庄南杰》:“气虽壮遒,语过鐫凿。” |
蠲 | juān | ①除去,免除;消除:蠲除。蠲免。《晋书 武帝纪》方今世运垂平,将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使百姓蠲多幸之虑,笃终始之行,曲惠小仁,故无取焉。《资治通鉴 卷一百二十四》丙申,诏鲁郡修孔子庙及学舍,蠲墓侧五户课役以供洒扫。《资治通鉴 宋纪八》癸酉,诏赈恤郡县民遭寇者,蠲其税调。《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武则天)制天下武氏咸蠲课役。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②捐;集聚:《红楼梦 第22回》: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红楼梦 第41回》: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红楼梦 第55回》: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③显示,昭明:《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④清除污秽。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⑤积存。清《三侠五义》第33回:小二道:“有十年蠲下的女贞陈绍,就是不零卖。 |
蠲除 | juānchú | ①废除;免除。蠲除曩弊。《史记·太史公自序》:“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今边郡盗谷五十斛,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除此法,同之内郡。《晋书 文帝纪》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晋书·孝武帝纪》:“以比年荒俭,大赦,自太元三年以前逋租宿债皆蠲除之。”《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启国承家,修废官,举俊逸,蠲除烦苛。《世说新语·政事》“贾充初定律令”南朝梁刘孝标注:“充有才识,明达治体,加善刑法,由此与散骑常侍裴楷共定科令,蠲除密,以为晋律。”《南史·齐纪上·武帝》:“吴兴、义兴遭水县,蠲除租调。”《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其议减死刑及可蠲除约省者,令较然易知,条奏!《花月痕 第十四回》:“謖如要送酒安席,荷生道:‘方説甚么套,都已蠲除,你又来犯令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现今苛捐尽数蠲除,物价也渐便宜了,人民也渐富足了。”②清除。《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
蠲涤 | juāndí | 清除,除去。《后汉书·桓帝纪》庶望羣吏,惠我劳民,蠲涤贪秽,以祈休祥。明 李东阳《应诏陈言奏宏治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节该钦奉敕谕》蠲涤旧过,勉图后功。《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朕崇尚德教,蠲涤烦苛,大小诸臣,咸被恩礼。 |
蠲赋 | juānfù | 免除赋役。《资治通鉴 梁纪十五》如此,虽年降复业之诏,屡下蠲赋之恩,而民不得反其居也。《元史·泰定帝纪一》:“曩屡詔中外百司,宣布德泽,蠲赋详刑,賑恤贫民,思与黎元共享有生之乐。” |
蠲阁 | juān‘gé | 指免征赋税。阁,通"搁"。《宋史·道学传四·黄灏》言者罪其专,移居筠州,已而寝谪命,止削两秩,而从其蠲阁之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天下二税,有司检放灾伤,执守谬例,每岁侥幸而免者,无虑三二百万,其馀水旱蠲阁,类多失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臣僚请自今歉岁蠲减,经费有亏,令户部据实以闻,毋得督趣已蠲阁之数。 |
蠲洁 | juānjié | 清洁。《墨子·尚同中》:"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吕氏春秋·尊师》:"临饮食,必蠲絜。" 唐 刘禹锡 《管城新驿记》:"劳迎展蠲洁之敬,饯别起登临之思。"《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思温尝观诸女洒扫,唯后蠲洁,喜曰:“此女必成家。”及立为后,能参决朝政,辽主敬礼之。清 刘大櫆《方桤林墓表》:"安人於祭祀宾客之供,靡不极其蠲洁。" |
蠲略 | juānlüè | 犹免除;废除。《后汉书·卢植传》:“散利者,天子之体,理无私积,宜弘大务,蠲略细微。”《新唐书·崔纵传》:“时兵虽定,民彫耗,纵治简易,蠲略细苛。” |
蠲免 | juānmiǎn | 免除(租税、罚款等)。
|
蠲省 | juānshěng | 废除;免除。《北齐书·文宣帝纪》:“乃赴晋阳 ,亲总庶政,务从宽厚,事有不便者咸蠲省焉。”《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宋 陆游《上殿札子》:“寿皇圣帝临御以来,所以节用裕民者,皆继承高宗蠲省之指也。” |
朘 | juān I. | ①缩;减少:《汉书·董仲舒传》 “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②剥削:朘民脂膏。《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七十四》士大夫不廉,朘民膏血为己甘腴,民不堪命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百姓之膏血日朘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明 刘基《雷说上》:“磨牙吮血,朘膏刮骨。”《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近年登进冒滥,流品猥杂,多倚胥吏而朘闾阎,民生何赖焉。③汁少的肉羹。II.zuī男孩的生殖器:《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怒。” |
朘薄 | juānbáo | 侵损。《清史稿·文宗纪》若似此徵求无艺,朘薄民生,尚复成何政体。 |
朘削 | juānxuē | 剥削、盘剥。椎剥州县,朘削里闾。《水浒后传》“排摈正人,朘削百姓。”《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今城郭兼并之家,朘削贫民,豪猾之徒,隐漏租赋,此甚弊事,安得良吏规制称朕(赵光义)之意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廪给朘削而士卒有不足之怨,奏谳不时报而久系者怨。《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岂督、抚、镇、按不得其人,有司朘削,民难自存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