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ān

①舍弃,抛弃:捐弃。捐生。捐躯。《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西汉·贾谊《治安策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西汉 《狱中上梁王书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晋书 元帝纪》昔吴起为楚悼王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是以皇帝(宋哲宗赵煦)践阼,圣母临政,奉承遗旨,罢导洛,废市易,捐青苗,止助役,宽保甲,免买马,放修城池之役。②献助:捐资。捐献。捐助。募捐。③旧时献钱得官职:捐官。捐纳。④赋税的一种:车捐。房

捐本逐末

juānběnzhúmò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捐复juānfù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清代的一种弊政。《清史稿·选举志七》:“(康熙)三十五年,帝念降革留任人员,因公处分,輒停陞转,詔许捐復。”《官场现形记第三回》:“然后拿银子捐復原官。”《花月痕第三十九回》原是陇西宁远卫守备,因公革职,此番进京捐复,路出蒲关。
捐官juān’guān

纳资求官。《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听人传说,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保举他,他不要,半夜里逃走了的,就是他吗?

捐馆

juān’guǎn

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亦省作“捐舍”。《资治通鉴 后唐纪一》安义旧将裴约戍泽州,泣谕其众曰:“余事故使逾二纪,见其分财享士,志灭仇雠。不幸捐馆,柩犹未葬,而郎君遽背君亲,吾宁死不能从也!”

捐瘠

juānjí

饥饿而死。《汉书·食货志上》:“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颜师古注:“孟康曰:‘肉腐为瘠。捐,骨不埋者。’瘠,瘦病也。言无相弃捐而瘦病者耳。”《资治通鉴 后唐纪三》近代税农以养兵,未有农富给而兵不足,农捐瘠而兵丰饱者也。 宋司马光 上皇帝疏:“老弱流离,捐瘠道路。”《金史·循吏传·卢克忠》:“会民艰食,克忠下令凡民有蓄积者计留一岁,悉平其价糴之,由是无捐瘠之患。”

捐甲

juānjiǎ

脱去铠甲。《战国策·韩策一》:“山东之卒,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捐阶

juānjiē

除去阶梯。《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赵岐注:“阶,梯也。使舜登廪屋而捐去其阶。”

捐金抵璧

juānjīndǐbì

谓不重财物。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

捐廉

juānlián

旧谓官吏捐献除正俸之外的养廉银。后多指个人捐款。《清史稿·高宗纪二》(十四年)二月乙酉,唐绥祖请率属捐廉助饷。"后多指个人捐款。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吴创捐廉集义勇,遥应为声援。《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赵尔巽捐廉赡族,赏御书“谊笃宗亲”匾额。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去来》因为前方车辆缺乏,陈夫人自己捐廉,把车皮改漆了一遍,送到前方来使用。

捐糜juānmí

弃食。犹牺牲。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我 李白 素懷忠義……常思捐糜七尺,以報國恩,豈從汝反乎?”

捐纳

juānnà

捐资纳粟以得官爵。亦称“纳资”。秦始皇四年(前243年),因蝗灾大疫,许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历代多沿袭,清中期后尤盛。《聊斋志异 僧术》岂冥中亦开捐纳之科耶?十千而得一第,直亦廉矣。清 昭连《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诏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聊斋志异 公孙夏》保定有国学生某,将入都纳资,谋得县尹。

捐弃

juānqì

抛弃。《管子·立政》:“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王褒《九怀·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隋和。”《后汉书 袁绍传》太傅日磾位为师保,任配东征,而耗乱王命,宠任非所,凡所举用,皆众所捐弃。《北齐书·封隆之传》:“逆胡尒朱兆,穷凶极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弃。”明 郑若庸《玉玦记·设誓》:“奈捐弃家室,迷恋烟花。”清 刘大櫆《吴君墓志铭》:“盖君虽捐弃科名,而其於学问文章未尝须臾怠废。”丁玲《母亲二》:“为了孩子们的生长,她可以捐弃她自己的一切。”

捐弃前嫌

juānqìqiánxián

抛弃以前的疑忌或仇怨。指重归于好。汉王褒《九怀·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陈国凯《两情总是久长时》看在儿女面上,就捐弃前嫌,破镜重圆吧。

捐躯

juānqū

为国家、为正义而舍弃生命。为国捐躯。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明 方孝孺《豫让论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捐躯报国

捐躯殉国

juānqūbàoguó

juānqūxùnguó

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6回:“而战士仅食升斗之余,欲使捐躯殉国,不亦难乎?”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

捐躯赴难

juānqūfùnàn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

捐舍

juānshě

抛弃。《后汉书·陆康传》:“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捨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百喻经·驼瓮俱失喻》:“既犯禁己,捨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乘及浄戒,二俱捐捨。”去世的讳称。《聊斋志异 梦别》及明,以告太公敬一,且使备具,曰:“玉田公捐舍矣!”太公请先探之,信,而后之。不听,竟以素服往。

捐势

juānshì

舍弃权势。《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捐书

juānshū

废书不读。《庄子·山木》:“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唐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诗》:“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 宋 王安石《窥园诗》:“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严复《和荆公 适意》:“不知适意缘何事?只信捐书一语真。”

捐俗

juānsú

抛弃世俗。《庄子·山木》:“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卷五》引清 汪为霖《游栖霞诗》:“有官到底难捐俗,毕竟斜阳喝道回。”

juān

有娟形、姿态柔美的、长曲的样子等意。常用于人名。

娟好

juānhǎo

①清秀美丽。老残游记 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谣最多,俱是手录,字迹娟好。” 《聊斋志异 巧娘》虽知巧娘非人,而心爱其娟好,独恨自献无隙。《聊斋志异 江城》见女明眸秀齿,居然娟好,心大爱悦②指情操高尚。寅半生《读两译本书后》:“吾向读《迦因小传》,而深叹迦因之为人,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之天仙也。”

娟好静秀

juānhǎojìngxiù

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娟娟

juānjuān

①姿态柔美貌。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闥闲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冰心《往事二三》:“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②长曲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 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李善注:“上林赋曰,‘长眉连娟’。”唐 沉佺期《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四月诗》:“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③明媚貌。宋 司马光《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宋 汪藻《点绛唇 新月娟娟》:“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清 孙枝蔚《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月光娟娟,照见众齿,歷落如排朽琼。”④飘动貌。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閒幔,片片轻鸥下急湍。”⑤同“涓涓”。缓流;细流。前蜀 韦庄《夜景诗》:“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清 吴伟业《过席允来山居诗》:“石笋一林云活活,药栏千品雨娟娟。”

娟丽

juānlì

秀丽。《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丽人杂记》引宋 孙宗鉴《东皋杂录》:“王定国岭外归,出歌者劝东坡酒,坡作定风波,序云:‘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娟丽儇巧,则西北非东南敌矣。”清 唐孙华《宋坚斋刑部斋中观 南巡图 恭纪诗》:“有时春物写娟丽,柳丝飘颭花枝垂。”徐迟《歌德巴赫猜想八》:“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鸣,姣妙、娟丽,变态无穷。”

juān

①细小的流水:涓涓。涓滴。涓埃(喻微末)。《清史稿·太宗纪一》语曰:“涓涓不塞,将成江河。”其严禁之。②选择:涓吉。③除去,清除:涓除不洁。

涓埃

juān’āi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唐 杜甫《野望》:“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回》: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涓埃之力

juānāizhīlì

比喻微小的力量。我愿尽涓埃之力帮助灾区重建。宋·岳珂《金佗粹编》第九卷:“念臣寒陋无堪,上感圣恩,备员军事,未有涓埃之力,以报国家。”

涓滴

juāndī

点滴的水,比喻极少量的钱、物或贡献。涓滴归公。唐 柳宗元《为王京兆贺雨表一》渥泽徒加,涓滴无助。《五代史平话 晋史 卷上》皇帝不可信从赵延福诞妄说谎,贪取涓滴之微利。《水浒传第九五回》忽见前面水无涓滴,宋江等已遁去,惊疑不已。《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然必涓滴归公,撙节动用,始得实济。

涓滴不漏

juāndībùlòu

涓滴:小水珠,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一点儿也不遗漏。亦作“涓滴不留”、“涓滴不遗”。极小或极少的东西,一点儿也不遗漏。现在,机关上下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节约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不要怕麻烦,要想方设法降低办公能耗,尽量做到涓滴不漏。

涓滴成河

juāndīchénghé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涓滴成河,我们坚持节约,那将受益匪浅。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无。”

涓滴归公

juāndīguīgōng

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清史稿.卷二○ 文宗本纪》:然必涓滴归公,撙节动用,始得实济。

涓浍

juānhuì

细小的水流。谢眺《高松赋》:夫江海之为大,实涓浍之所归。

涓吉

juānjí

选择吉祥的日子。晋左思《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聊斋志异 潍水狐》翁曰:“我将久居是;所以迟迟者,以涓吉在十日之后耳。”《聊斋志异 青梅》母笑慰之。因谋涓吉合卺。《聊斋志异 封三娘》且疑十一娘有私意于(孟)生,遂涓吉速成礼。《聊斋志异 白秋练》媪悉不受,但涓吉送女过舟。

涓涓

juānjuān

细小的水流。绢绢源水。细水缓流的样子。《六韬文韬守土》涓涓不塞,将为江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流

juānjuānxìliú

形容液体,涓涓:缓缓流动,涓涓细流: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茂名晚报》:“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家家和谐全国和谐。”

涓日

juānrì

涓吉。选择吉祥的日子。《乐府诗集·宋章庙乐舞歌·登歌之一》:“帝容承祀,练时涓日。”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 卷二》:“涓日,以次备法驾羽卫前导赴宫。”《宋史·乐志八》:“涓日洁齐,有严厥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二》(宗泽)遗表犹赞帝还京,先言“已涓日渡河而得疾”,其末曰:“属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怒,出民水火之中。夙荷君恩,敢忘尸谏!”参见“涓吉”。《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用是恐惧靡宁,冀昭告於上帝祖宗,实图省戒,有司其涓日以闻。

涓人

juānrén

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屏营仿偟于山林之中,三日,乃见其涓人畴 。”韦昭注:“涓人,今中涓也。”《史记·陈涉世家》:“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年》:“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胡三省注:“春秋以来,诸侯之国有涓人,秦之间有中涓。师古曰:‘涓,洁也。言其在中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盖王之亲旧左右也。’” 清 鄂尔泰《昭陵石马歌》:“千金市骏世希有,美名徒挂涓人口。”参见“中涓”。

涓涯juānyá

细小的水流。《封神演义 第二回》纵有犬马微劳,不过臣子分内事,尚不足报涓涯于万一耳,又何劳圣心垂念!

涓子

juānzǐ

传说中的仙人名。 刘向《列仙传·涓子》:“涓子者,齐人也,好饵术……著天人经四十八篇。后钓于荷泽,得鲤鱼,腹中有符。隐于宕山 ,能致风雨。”三国魏 嵇康《琴赋》:“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唐 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等诗》:“ 涓子非我宗,然公有真诀。”

juān


鹃:见“”。

鹃啼燕妒juāntíyàndù

形容美好事物或人物因其出众而引发他人的羡慕或嫉妒。《红楼梦第七十回》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juān I.

人:古代帝王的侍臣,如“王行,遇其故人”。亦作“涓人”。II.juàn古同“”,车环。III.xuān①盆形平底两边有环的小锅。②敲玉声:“展诗应律鋗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