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ù

①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救济。救命。救护。救国。救难(nàn)。救灾。救药。救正(补救匡正)。救死扶伤。救困扶危。②终止,阻止:濯以救热。《论语·八佾篇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庄子·天下》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救拔jiùbá拯救;解救。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追荐亡灵,救拔先考。”《水浒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六》:“我打算干点儿新的工作,我想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从绝境救拔出来。”

救焚投薪

救焚益薪

jiùféntóuxīn

jiùfényìxīn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救焚拯溺

jiùfénzhěngnì

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亦“拯溺救焚”。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若王安石、吕惠卿等所建,为天下害,非先帝本意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犹恐不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民生穷踧,怨愤莫伸,啸聚山森,势所必致。救焚拯溺,可不亟为之谋哉?《明史卷八 仁宗》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郭孝成《云南光复记》将佐诸人,皆极一时之选,抵川之后,必能救焚拯溺,捍患卫民。

救过

jiùguò

纠正过失。汉 刘向《新序·杂事三》:"今君厚受德於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於君矣。"《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新唐书·李绛传》:"天子有谏臣,所以救过。"《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三》官吏救过不暇,若加以水旱之灾,乘以戎夷之患,不知在庙堂者用何智略,总军兵者作何筹谋!

救过补阙

jiùguòbǔquē

阙:同“缺”,不足,缺点。挽救过错,弥补不足。《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救患

jiùhuàn

救解祸患;救济患难。《左传·僖公元年》:“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务於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有国有家,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救火投薪

jiùhuǒtóuxīn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救火扬沸

jiùhuǒyángfèi

把沸水泼出去救火。比喻劲没有用在点子上,不解决根本问题。《史记·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政若救火扬沸。

救急扶伤

jiùjífúshāng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救驾jiùjià解救帝王于危难,现在多用来比喻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含诙谐意)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4篇》谭嗣同密访袁世凯,曾面劝袁世凯杀荣禄,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举兵救驾

救经引足

jiùjīngyǐnzú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宋·张守《毗陵集·再论增置教授状》:“而乃置教官数十员,何异适楚而北辕,救经而引其足耶!”

救苦救难

jiùkǔjiùnàn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元 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金庸《鹿鼎记》:“这名字倒怪,我只听过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救困扶危

jiùkùnfúwēi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不能救困扶危,岂可随奸附恶,屈陷忠良?”

救民水火

jiùmínshuǐhuǒ

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清·魏秀仁《花月痕》:“谡如此来,是要救民水火,不想无民可救,只有贼可杀呢。”

救命稻草

jiùmìngdàocǎo

借以活命的稻草。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王朔《永失我爱》:“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余华《活着》:“当初心里想得和现在不一样,在当初那可是救命稻草。”

救死

jiùsǐ

拯救濒临死亡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救死扶伤

jiùsǐfúshāng

抢救快死的人,扶持守护伤病员。现在常用来形容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救亡图存

jiùwángtúcún

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

救灾恤患

jiùzāixùhuàn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这是天赐我救灾恤患的大好时机。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

救正

jiùzhèng

匡正;纠正。宋无名氏《儒林公议 卷下》事下中书,夷简乃贬修为峡州夷陵令。时王曾同在相位,意甚不平,然不能救正,但令亲戚宽谕贬者而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在朝以术数相倾,以躁竞取进,风俗之弊,当救正之。

jiù

同“”。《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其被贼州县,蠲免三年,以示抚绥捄恤之意。

jiù

马棚,泛指牲口棚:马肥。《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东汉 班固《汉书 苏武传》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聊斋志异 秀才驱怪》缘墙而走,择短垣逾,则主人马厩也。厩人惊;徐告以故,即就乞宿。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厩监

jiùjiàn

管马厩的官。东汉 班固《苏武传》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厩置

jiùzhì

厩:马棚,泛指牲口棚:马厩。厩肥。古时的驿传机构。驿传制度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秦时,已有厩置、承传、副车、食厨等驿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