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g

①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zhòng)。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②表示敬意的礼物:喜敬。寿敬。③有礼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④谨慎,不怠慢:慎始敬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聊斋志异 细侯》贾以负贩诣湖南,敬侦(满)生耗。⑤姓。

敬陈管见


jìngchénguǎnjiàn

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蔡东藩《清史演义》第71回:“因御史董元醇敬陈管见一折,内称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俟数年后,朕能亲裁庶务,再行归政。

敬惮


jìngdàn

犹敬畏。《汉书·何武传》:“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汉书 王莽传》“红阳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父内敬惮之。”宋 陈亮《陈性之墓碑铭》:“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清 昭槤《啸亭续录·蔡葛山相公》:“为上书房总师傅三十餘年,诸皇子皆敬惮之。”《资治通鉴 汉纪四》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

敬而远之


jìngéryuǎnzhī

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孔子的意思是,对于鬼神之说,可以信,但要保持敬畏之心,不可以象对待平常的事物一样理解,也不要有过于亲近的想法。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敬恭桑梓


jìnggōngsāngzǐ

指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曾朴《孽海花》第七回: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

敬鬼神而远之

Jìngguǐshén’éryuǎnzhīi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常用来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所以对他客客气气,但是绝不接近。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敬戒

jìngjiè

警戒;戒备。《周礼·夏官·职方氏》:“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荀子·大略》:“敬戒无怠。”《孟子 富贵不能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故引《诗》美刺之义为寿,岂独以荣吾姊哉!又使幼小者将闻吾言而知敬戒。”

敬酒不吃吃罚酒

jìngjiǔbùchīchīfájiǔ

谚语,比喻不识抬举不知好歹。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这叫做‘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好和他商量,再也霸住了不肯的。”京剧《红灯记·赴宴斗鸠山》:“鸠山(威胁地)老朋友,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话,可别怪我不懂得交情。”

敬老慈幼

jìnglǎocíyòu

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近义词:敬老爱幼、敬老慈小。《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时时矜恤。

敬老尊贤

jìnglǎozūnxián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做晚辈的自己要知道敬老尊贤。”

敬如上宾

jìngrúshàngbīn

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敬若神明

jìngruòshénmíng

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民率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旧唐书·李密传》是以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国多年。

敬上爱下

敬上接下

Jìngshàngàixià

jìngshàngjiēxià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谓待人谦恭有礼。《汉书·王莽传下》:“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於黄髮,靡有愆失。”《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敬慎


jìngshèn

恭敬谨慎。《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张宾任遇优显,群臣莫及;而谦虚敬慎,开怀下士,屏绝阿私,以身帅物,入则尽规,出则归美。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雅,辞必清鑠,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唐 元稹《镇圭赋》:“尽举凡而得一,故相传而莫二。义存敬慎,道在底绥。”明 方孝孺《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由义则安,蹈利则危。敬慎则获福,恣肆则致凶。”

敬事


jìngshì

①敬慎处事。《逸周书·谥法》:“敬事供上曰恭。”朱右曾校释:“敬事,不懈于位。”《论语·学而》:“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清 朱焘《北窗呓语》:“持躬植品,敬事慎言。”②恭敬奉事。《尚书·立政》:“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王粲《出妇赋》:“竦余身兮敬事,理中馈兮恪勤。”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帝王之贵,犹自卑降以敬事之。”

敬事不暇


jìngshìbùxiá

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形容百依百顺,竭尽全力地效劳。《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李)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李)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资治通鉴 后唐纪六》安重诲用事,自皇子从荣、从厚皆敬事不暇。

敬守良箴


jìngshǒuliángzhēn

箴:规劝,劝告。认真地听从、遵守有益的规戒。·李汝珍镜花缘 第一回》:“非素日恪守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敬授


jìngshòu

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出自《书·尧典》。《汉书 王莽传》司马典致武应,考方法矩,主司天文,钦若昊天,敬授民时,力来农事,以丰年谷。

敬授人时


jìngshòurénshí

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晋书 文帝纪》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殖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敬亭山


jìngtíngshān

山名。在安徽省宣州市北。一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山上有敬亭,相传为南朝齐谢朓赋诗之所,山以此名。山高数百丈,千岩万壑,为近郊名胜。唐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贤礼士

jìngxiánlǐshì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臣说狼主宽洪仁德,敬贤礼士,讲了一番。”

敬贤重士

jìngxiánzhòngshì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亦“尊贤重士”。西汉 贾谊《过秦论》: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明·无名氏《四马投唐 第四折》:“元帅宽仁厚德,敬贤重士,岂肯记旧仇,并不挟冤。”

敬谢不敏

jìngxièbùmǐn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春秋·左传·子产坏晋馆垣》:“使士文伯谢不敏焉。”郭沫若:若曰凡为诗者,必须意深思远,神韵悠然,则敬谢不敏矣。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

敬信

jìngxìn

尊重崇信。油然而生敬信之心。《晋书 文帝纪》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

敬业乐群

jìngyèlèqún

指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敬异

jìngyì

敬重,推崇。《后书·党锢传·刘淑》:“以淑宗室之贤,特加敬异,每有疑事,常密諮问之。”《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王)融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清 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道光十年,县令王君闻而敬异,聘君主讲翼经书院。”

敬止

jìngzhǐ

敬仰。止,语词。《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朱熹集传:“止,语辞……言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天命集焉。”《北史·隋纪下·炀帝》:“瞻望郊廛,缅怀敬止。”

敬中

jìngzhōng

敬修内智。《庄子·庚桑楚》:“备物以将形,藏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 成玄英疏:“中,内智也。”

敬终慎始

jìngzhōngshènshǐ

为人处事小心谨慎。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康法朗》:“敬终慎始,研核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