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 | jīng | ①植物体上生枝长叶开花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养料的作用,是植物的中轴。晋 左思《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②量词,指长条形的东西:几茎小草。数茎白发。白居易《初见白发》: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二》(范仲淹)读书僧舍,日作粥一器,分塊为四,早暮取二塊,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盖三年焉。 |
泾 | jīng | ①“巠”义为“南北向的”、“纵向的(由高向低处的)”。“水”与“巠”联合起来表示“南北流向的水流”、“由高处向低处流的水”。本义: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动的水。②特指:泾水。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至平凉县境合流后,又东南流入陕西省,至高陵县入渭河。如:泾渭分明。③沟渠。叶圣陶《一课》一条小船,在泾上慢慢地划着,这是神仙的乐趣。 |
泾川 | jīngchuān | 即泾溪。水名。在安徽省泾县西南。下流汇入青弋江。《晋书 怀帝纪》今乘舆播越,二宫久旷,常恐氐羌饮马于泾川,蚁众控弦于霸水。 |
泾清渭浊 | jīngqīngwèizhuó | 泾水清,渭水浊,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泾涨渭涸,则‘泾清渭浊’;泾涸渭涨,则‘泾浊渭清’。” |
泾渭不分 | jīngwèibùfēn | 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泾渭分明 | jīngwèifēnmíng |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 |
泾浊渭清 | jīngzhuówèiqīng | 泾水浊,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泾涨渭涸,则‘泾清渭浊’;泾涸渭涨,则‘泾浊渭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