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①吝惜,不肯给予:靳秘(吝惜而不外传)。《资治通鉴 后梁纪五》王(晋王李存勖)或时须钱博及给赐伶人,而(张)承业靳之,钱不可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今既许其(西夏)内附,若靳而不与,彼必曰:新天子即位,我卑辞厚礼以事中国,庶几归我侵疆,今犹不许,则是恭顺无益,不若以武力取之。《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能效力建功者,不靳爵赏。《清史稿卷十七 宣宗本纪一》(嘉庆)谕内阁曰:“忠孝兼备,岂容稍靳恩施。”《聊斋志异 王成》主人怼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也?再少靳之,八百金在掌中矣。”《聊斋志异 水莽草》某急诣寇所,实告以情,长跪哀恳; 寇以其将代女死,故靳不与。《聊斋志异 红玉》卫知(冯)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于资。《聊斋志异 宫梦弼》急人之急, 千金不靳。②戏辱,奚落。③古代套在辕马胸前的皮革,因用作夹辕两马的代称。④姓。

靳惜

jìnxī

吝啬;吝惜;珍惜。靳惜财货。宋 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上户有米者,皆靳惜而不肯出,其势非大出官米,不能救此患。”明 方孝孺《答许廷慎书》:“斯文世以为细事,然最似为天所靳惜,其赋於人也,銖施两较,不肯多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綑负送之。’”

靳直

jìnzhí

直,值。吝惜钱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女将觅父,刘止之曰:‘无须,但言其价,我不靳直耳。’” 《聊斋志异 细侯》有富贾慕细侯名,托媒于媪,务在必得,不靳直。《聊斋志异 白秋练》妾在君家,谋金不下巨万,区区者何遂靳直也!

jìn

舅母。《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聊斋志异 花姑子》青衣曰:“男子无问章也。此是渠妗家,花姑即今在此,容传白之。”

jìn I.

通假字,通“墐”。 II.参见jǐn III.qīn①粘土。②诚。

堇泥

jìnní

亦作“墐泥”,粘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城中无食,米斗直钱五十缗,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者太半。”胡三省注:“堇泥,黏土也。”《资治通鉴 后梁纪四》会阴雨积旬,黄泽道险,堇泥深尺馀,士卒援藤葛而进,皆腹疾足肿,死者什二三。

jìn

①用泥涂塞。②同“殣”。

jìn

①掩埋。②饿死。道殣:饿死在路上。参见“道殣相望”。

jìn

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见。朝觐:谓臣子朝见君主。《尔雅》觐,见也。《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每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亦使左右文学之臣与之论难。《资治通鉴 晋纪十六》(苏)峻兵既入,叱褚令下,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聊斋志异 宫梦弼》娘子极欲一觐;然恐郎君知,尚候隙也。《聊斋志异 瑞云》实不相欺:昔曾一觐其芳仪,甚惜其以绝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术晦其光而保其璞,留待怜才者之真鉴耳。

觐见

jìnjiàn

①朝见。觐见皇帝。 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上回正说彩云要觐见德皇,催着雯青去办文,知照外部。②会见;拜见。

觐谒

jìnyè

进见。《晋书·隐逸传·陶潜》:“既絶州郡覲謁,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