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

①进:晋级。晋升。晋谒(进见)。②中国周代诸侯国名。③中国山西省的别称:晋剧。④中国朝代名:西晋。东晋。

晋邦

jìnbānɡ

春秋时代的晋国。《韩非子·喻老》:“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之於兵也……劲将之阵也。”②曹魏以后的晋朝。《晋书 惠帝纪》天祸晋邦,冢嗣莫继。

晋接

jìnjiē

①进见;接见。语本《易·晋》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明 叶宪祖《鸾鎞记·合鎞》晋接纔休,雨餘暮春,闺阁且欢娱。《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朕於诸王贝勒,晋接既疏,恩惠复鲜,情谊暌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②交接;接触。清 陈用光《上翁学士书》是故两汉诸儒,往往以一士而与公卿大夫相晋接。孙传瑗《安徽革命纪略》耳目所晋接,或与传闻失实者异。

晋阳之甲

jìnyángzhījiǎ

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南朝宋 刘义庆《世语新说·规畿》殷荆州兴晋阳之甲,往与觊别,涕零。《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吕)公著实无此言,盖孙觉常为帝言:“今籓镇大臣如此论列而遭挫折,而当唐末、五代之际,必有兴晋阳之甲以除君侧之恶者矣。”帝(宋神宗)误记以为公著也。

晋谒jìnyè拜谒,进见;谒见。《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晋用楚材

jìnyòngchǔcái

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清 严复《<原富>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晋秩

jìnzhì

进升官职或等级。《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李汉琼、刘遇、田钦祚、梁迥、李继隆,并晋秩有差,赏江南之功也。

jìn

插。搢笏(插笏于腰间);搢扑(插扑于带间。扑为教刑之具);搢版(插笏版于腰。引申指朝见)《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七》同列皆惕息不敢动,(吕)蒙正搢笏俛而拾其书,徐怀之而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五》详定礼文所言:“请自今皇帝亲祠郊庙,搢大圭,执镇圭。”

搢绅

缙绅

jìnshēn

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一般都称之为缙绅搢绅学古之士。《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济南(济南王高殷)继业,大革其弊,风教粲然,搢绅称幸。北史·周纪下》:“邹鲁搢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宜铨录。”《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然(沈伦)当国十年,无所建明,搢绅少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礼部侍郎冯起请致仕,帝顾宰相,问其年。王旦曰:“起清名素履,搢绅少及,年实七十,以诚引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四》(吴)子聪依凭城社,势焰薰灼,以官爵为市,搢绅之无耻者辐凑其门,公论素所切齿,不可用。《聊斋志异 乔女》女冤愤无以自伸,哭诉于搢绅之门。

搢笏

jìnhù

古代官员的官服,没有口袋,于是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叫"搢笏"。插笏,后引申为指朝见。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春秋谷梁传》卷七〈僖公·卷七·僖公三年〉阳谷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晋·范宁集解:搢,插也。笏,以记事者也。《庄子·天地》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续资治通鉴 魏纪一》唐坰乃搢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座前听答刂子!”

jìn

似玉的美石。

jìn

①水名。②水貌。

jìn

绅: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亦作“搢绅”。②赤色的帛。

缙绅

jìnshēn

绅士之所以又叫“缙绅”,就因为他们的腰带上,是要插笏的。腰带,就叫“绅”;插笏,就叫“缙”。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庄子·天下》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后汉书·董卓传论》:“夫以刳肝斮趾之性,则羣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縉绅,迟疑陵夺。”《资治通鉴 梁纪二十二》其君信有罪矣,缙绅何咎,皆为皂隶!清孔尚任《桃花扇》:你与缙绅往来,必有绝技,正要请教!《资治通鉴 唐纪八十一》自馀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进,居三省台阁,以名检自处,声迹稍著者,(朱全忠)皆指为浮薄,贬逐无虚日,缙绅为之一空。参见“荐绅jiànsh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