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

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绣山河”、“锦绣前程)”。锦上添花。宋 刘克庄《莺梭》:“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织锦中字:锦中织文字。宋 刘克庄《玉楼春 戏林推》:“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参见“织锦”。②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锦标

jǐnbiāo

本是锦制的标旗,后泛指授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如:锦旗、银杯等。宋 黄裳《减字木兰花竟渡》:“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锦襜

jǐnchān

①锦制的帷幕。《新唐书·李蔚传》:“始,懿宗成安国祠,赐寳坐二,度高二丈……前被绣囊锦襜,珍丽精絶。”②锦鞯。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九七》:“红龙锦襜黄金勒,不是元君不得骑。”前蜀 毛文锡《甘州遍词》:“金鞍白马,雕弓寳剑,红缨锦襜出长鞦 。”③襜:战袍。衣蔽前曰“襜”。宋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亦解释为:锦绣短衣。)

锦墩jǐndūn用锦装饰的一种坐具。其状略似长鼓。《水浒传第四二回》:“宋江哪里敢抬头。教四箇青衣扶上锦墩坐,宋江只得勉强坐下。”《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后主赐锦墩,坐于殿右,设御宴待之。”

锦帆

jǐnfān

亦作“锦颿”,参见“颿fān”。①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 唐 颜师古《大业拾遗记》:“煬帝幸江都 ……至汴,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綵缆,穷极侈靡。”唐 李商隐《隋宫诗》:“玉璽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清 徐昂发《扬州诗》:“木鵞沉处锦颿斜,隋氏离宫接暮霞。”②借指装饰华丽的船。南朝陈 阴铿《渡青草湖诗》:“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③指杀人越货的亡命徒。本《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民闻铃声,即知是寧”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寧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繒锦维舟。”清 乐宫谱《毛生》:“前明熹庙时,天下多故,盗贼充斥,锦帆緑林之徒,所在多有。”

锦官城

锦城

jǐn’guānchéng

城名。故址在今四川成都南。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古为掌织锦官员之官署,因称“锦官城”。后用作成都的别称。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其道西城,故锦官也。”《初学记 卷二七》引晋 任豫《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官也。”北周 庾信《奉和赵五途中五韵》:“锦城遥可望,廻鞍念此时。”唐 李白《蜀道难诗》:“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唐 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宋 张素《拟李义山 井络 诗》:“玉垒山前花黯黯,锦官城外鼓逢逢。”亦省称“锦官”、“锦城”。 明 陆采《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蜀,春风依旧锦官城。”清 查昇《陈丈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得明字》:“金谷何如蜀锦城,放翁旧谱閲天彭。”李劼人《死水微澜 第五部分十一》:“锦城荣乐,且住为佳。”

锦罽jǐnjì

丝织品和毛织品。指有纹彩的毡毯。 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就在卧室外面,虽不甚宽敞,却也地铺锦罽,壁列电灯,花气袭人,镜光交影。

锦罽鹴衾jǐnjìshuāngqīn

罽: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带有花纹的毛毯和用鷸(shuāng)鸟羽毛制成的被子。鷸是一种雁,其羽毛质地柔软且保暖,常用于制作高档被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诗《冬夜即事》中提到“锦罽鹴衾睡未成”,描绘了他在冬夜里因寒冷而难以入睡的情景。

锦荐

jǐnjiàn

以锦缘饰的席子。亦泛指华美的垫席。唐温庭筠《常林欢歌》:“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咿喔鸡鸣早。”顾予咸补注:“《邺中记》:‘石季龙作席,以金裹五香,杂以五彩线,编蒲皮,缘之以锦。’”南唐张泌《南歌子》词:“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皇。” 《聊斋志异 甄后》乃展锦荐,设瑶浆,捉坐对饮,与论古今事,博洽非常。

锦江

jǐnjiāng

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刘逵注引三国蜀 谯周《益州志》:“成都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唐 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明 许潮《龙山宴》:“愁暗锦江云,泪洒巫山雨。”清 赵翼《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锦江櫂。”

锦里

jǐnlǐ

即锦官城。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於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唐 李商隐《筹笔驿诗》:“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餘。”明 何景明《送杨太常归省诗之二》:“锦里趋庭日,声华冠蜀都。”

锦鳞

jǐnlín

①鱼的美称。南朝宋 鲍照《芙蓉赋》:“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明 卓尔堪《近青堂诗》:“独向晴江破寂寥,锦鳞泼剌戏春潮。”②指传说中的鲤鱼。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指望待跃锦鳞,过禹门,纔是俺男儿发愤,终有日际会风云。”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龙门。”参见 “锦鳞书”。 

锦鳞书

jǐnlínshū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锦鳞书”借指因指远方之书信。”亦省称“锦鳞”。

錦幕jǐnmù

锦制的帐幕。南朝梁 江淹 《别赋》:“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以虚凉。”唐 司空图《牡丹》诗:“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二日》:“铺设宏丽,锦幕四遮,亦游人玩憩之所也。”

锦囊

jǐnnáng

用绸、缎、帛等做的袋子,在古代用来装信函,相当于信封。锦字本身就是指好看的或质量好的绸缎帛等,例如锦上添花、锦绣河山等中的锦字。锦囊又称香囊,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在民间,端午节有佩戴香囊的习俗。欧阳修《新五代史 伶官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锦囊佳句

jǐnnángjiājù

指优美的文句。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这机此已伏矣。

锦囊妙计

jǐnnángmiàojì

本义指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后人提炼出“锦囊妙计”。

锦囊玉轴

jǐnnángyùzhóu

①谓玉轴装裱,盛以锦囊。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宝藏。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六》:“苏东坡一日得麤纸一幅,题云:此纸甚恶,止可鑱钱餉鬼而已。余作字其上,后世当有锦囊玉轴什袭之宠。”②借指名贵的书画作品。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之二》:“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宋 苏轼《书戴嵩画牛》: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宋 陈师道《答无咎画苑诗》:“君家画苑倾东都,锦囊玉轴行盈车。”

锦袍

jǐnpáo

锦缎制的衣袍。唐 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回》: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十回》:承曰:“适蒙天子宣召,赐以锦袍玉带。”操问曰:“何故见赐。”承曰:“因念某旧日西都救驾之功,故有此赐。”操曰:“解带我看。”承心知衣带中必有密诏,恐操看破,迟延不解。操叱左右:“急解下来”看了半晌,笑曰:“果然是条好玉带。再脱下锦袍来借看。”。

锦片jǐnpiàn

一片锦绣。形容色彩鲜艳美丽。一片锦绣。形容事物的美好。金 元好问《赋瓶中杂花》诗之六:“昨日桃花錦片新,兔葵今日到殘春。”《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這是錦片的一團美意。”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孟夫人要私赠公子,玉成亲事,这是锦片的一团美意,也是天大的一桩事情,如何不教老园公亲见公子一面?

锦屏

jǐnpíng

锦绣的屏风。 唐 李益《长干行》:“鸳鸯緑浦上,翡翠锦屏中。” 指妇女居处,闺阁。唐 温庭筠 《蕃女怨》词:“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聊斋志异 潞令》其方盛也,则竭攫未尽之膏脂,为之具锦屏;其将败也,则驱诛未尽之肢体,为之乞保留。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锦屏人

jǐnpíngrén

指闺中女郎,亦指富家中人。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朝飞暮捲,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浅!”

锦绮

jǐnqǐ

华丽的丝织绸缎。锦:华丽的;绮:丝绸。《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自五十外便断房室,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褘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

锦衾

jǐnqīn

锦缎的被子。《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南朝梁 江淹《学梁王兔园赋》:"美人不见紫锦衾,黄泉应至何所禁。"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三》广陵人竞以珠玉金缯诣(张)雄军贸食,通犀一,得米五升,锦衾一,得糠五升。

锦瑟

jǐnsè

漆有织锦纹的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何时詔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仇兆鳌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寳玉者曰寳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唐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明 无名氏《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刘盼,蹔醉佳人锦瑟旁。”清 龚自珍《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锦瑟华年

锦瑟年华

jǐnsèhuánián

jǐnsèniánhuá

喻青春时代。唐 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宋 贺铸《青玉案 横塘路词》:“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宋 仲并《浪淘沙·赠妓词》:“家本凤楼高处住,锦瑟华年。”明 汤显祖《紫钗记·花朝合卺》:“喜才子佳人,双双锦瑟华年。”

锦上添花

jǐnshàngtiānhuā

指在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上再绣上花朵。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今日便是锦上更添花。”后人由此提炼出“锦上添花”。宋·黄庭坚《了了庵颂》:“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宋·王安石《即事》: “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

锦书

jǐnshū

书信的美称。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宋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 陆游《钗头凤》词:“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锦体jǐntǐ

犹文身。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质少不俭,文其身,赐号‘锦体謫仙’。”《水浒传第八一回》:“锦体社家子弟,那里去问揎衣裸体。”

锦天绣地

jǐntiānxiùdì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明 李翠微《正宫山樵灯犯 元宵艳曲》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妆点出锦天绣地。

锦亭

jǐntíng

指成都锦江亭。唐 杜甫《古柏行之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严武有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诗,故曰锦亭。” 杨伦笺注:“即成都锦江亭。”

锦团花簇

jǐntuánhuācù

形容五色缤纷,十分华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八回:“那巧姐儿身上穿得锦团花簇,手里拿着好些顽意儿,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

锦幄

jǐnwò

①锦制的帷幄。亦泛指华美的帐幕。宋 周邦彦《少年游·商调词》:“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②喻繁花。

锦心绣腹

jǐnxīnxiùf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元 汤式《一枝花 冬景题情》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锦心绣口

jǐnxīnxiùkǒu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

锦绣

jǐnxiù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锦绣山河。《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宋书 本纪武帝下》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其雕文刻镂,锦绣纂组,一皆禁断。

锦绣肝肠

jǐnxiùgāncháng

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唐 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宋·刘过《沁园春·王汝良自长沙归》词:“还有人争说,鸣琴手段,教侬重吐,锦绣肝肠。”

锦绣河山

锦绣江山

锦绣山河

jǐnxiùhéshān

jǐnxiùjiāngshān

jǐnxiùshānhé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同“锦绣乾坤”。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元 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元 戴良《秋兴五首(其二)》王侯第宅苍茫外,锦绣山河感慨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不听忠言,信任奸邪,将一座锦绣江山,弄得粉碎。朱德《寄南征诸将》诗: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锦绣前程

jǐnxiùqiánchéng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的或美好的。前程:前途。比喻前途光辉灿烂,无限美好。也作“锦片前程”、“前程似锦”。由于他贪图名利,把自己的锦绣前程也断送了。元·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绣前程;十分恩爱。”

锦衣

jǐnyī

①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毛传:“锦衣,采色也。”孔颖达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唐 李白《越中览古诗》:“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诗序》:“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②指禁卫军士卒。《前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③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明 冯梦龙《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浙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浙辑事,作威受赂,新捕治之。” 清 余怀《板桥杂记·轶事》:“定生大为锦衣冯可宗所辱。”清 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黄澍、督抚袁继咸、大锦衣张薇。”参见“锦衣卫”。

锦衣纨袴

jǐnyīwánkù

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纨:细绢,细的丝织品:纨素(白绸子)。纨绔(旧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泛指富家子弟,如“纨绔子弟”)。袴: 同“”。

锦衣卫

jǐnyīwèi

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 洪武 十五年始设。原为管理护卫皇宫的禁卫军和掌管皇帝出入仪仗的官署,后逐渐演变为皇帝心腹,特令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权力。《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正统八年六月丁亥,侍讲刘球陈十事,下锦衣卫狱,太监王振使指挥马顺杀之。《薄熙来传》:月余,熙来亦废为庶人,下锦衣卫狱。

锦衣行昼

jǐnyīxíngzhòu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宋·辛弃疾《水龙吟》:“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

锦衣玉食

jǐnyīyùshí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司马光《训俭示康》:“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孤本元明杂剧.衣锦还乡.第三折》:一个个金紫银青,承恩受职。禄享千钟,官封九锡。肥马轻裘,锦衣玉食。受宠荣,享富贵。户列簪缨,门排画戟。明 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锦衣肉食非吾乐,蘖操冰心岂自坚。”

锦茵

jǐnyīn

锦制的垫褥。喻指芳草。

锦裀

jǐnyīn

锦茵,锦褥。唐 薛涛《十离诗·其四: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唤人。” 《聊斋志异 青娥》乃饵以肴酒,即令婢设榻于西堂,施锦裀焉。《聊斋志异 张鸿渐》俄顷,罗酒浆,品物精洁;既而设锦裀于榻。《红楼梦 第五三回》:“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

锦帐jǐnzhàng

①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西游记第九六回》这一场富贵,真赛过珠围翠绕,诚不亚锦帐藏春!②借指郎官职位。

锦轴jǐnzhóu

锦、绫装裱的卷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宋·汪洙《神童诗》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清 钱澄之《孤萤篇》:能臨錦軸窺銀字,還拂瑶琴見玉徽。清 昭槤《啸亭杂录·昌龄藏书》:性耽書史,築謙益堂,丹鉛萬卷,錦軸牙籤,爲一時之盛。借指诏书。明 吴承恩《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蘭省,已頒錦軸之榮;今日薇垣,又捧綸音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