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

①慎重,小心;重视;仔细检查: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汉书·律历志上》:“谨权量,审法度。” 颜师古注:“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畜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郑重,恭敬:谨启。谨祝。《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谨按

jǐn’àn

①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胡铨上疏曰:“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敌。袁赋正《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言》:"谨按家庙之所奉祀与夫祖父之所面训诠次为谱,纪其世系、字讳以炳来兹。"②谓紧握在手。

谨案

jǐn’àn

①慎查考。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臣(真德秀)谨案图史,女真叛辽在政和甲午,其灭辽也在宣和己巳。②详细案问。

谨察

jǐnchá

严密观察;谨慎考察。《孙子·行军》:“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杜牧注:“当谨伺察之,恐有奇伏旁起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晋书 武帝纪》若长吏在官公廉,虑不及私,正色直节,不饰名誉者,及身行贪秽,诌黩求容,公节不立,而私门日富者,并谨察之。宋 张栻《雷州学记》:“则其於毫釐疑似之间,皆有以详辨而谨察之。”明 胡居仁《续白鹿洞学规》:“故必於事物初接、本心萌动之际,谨察精辨,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谨敕

谨勅

jǐnchì

①谨慎自饬。《汉书·元后传》:“谭等虽与臣至亲,行皆奢僭,无以率导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谨敕,臣敢以死保之。”颜师古注:“敕,整也。”《汉书 王莽传》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后汉书·马援传》:“効伯高不得,犹为谨勑之士。”宋 宋祁《代晏尚书亳州谢上表》:“遂用谨勅,进服宠光。”②严令。《六韬·乌云山兵》:“谨勅三军,无使敌人知我之情。”


谨饬

jǐnchì

犹谨敕。同“谨慎”。《南史·程文季传》临事谨饬,御下严整。(宋太祖赵匡胤)因谓左右曰:“朕每遣使四方,常谕以谨饬,颇闻鲜克由礼,远人何观焉!自今出使四方,要当审择其人。”清 冯景《癸酉试顺天上董总宪书》:“江浙走名者,不过数人,谨饬自好者比比也。”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五:“平日自持,都很谨饬。”


谨独


jǐndú


犹慎独。谓在独处时谨慎不苟。宋 张栻《与曾节夫抚干书》《中庸》谨独,《大学》诚意,乃是下工夫要切处,不可悠悠放过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其说以谨独为能,以践履为高,以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为事。元 戴良《存省斋箴》惟子思子,深闵斯世,戒惧谨独,提纲以示。清 陈仪《李封君七十寿序》谨独以居,抱一以游,故春秋日高,而有婴孺子色,先生可谓闻道者也。


谨笃


jǐndǔ


谨慎笃实。《后汉书·杨终传》:“时太后兄衞尉马廖,谨篤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南史·王琨传》:“琨少谨篤,为从伯司徒謐所爱。” 元 揭傒斯《杨隐君叔宏墓志铭》:“娶张氏,子四人,心方、直方、义方、正方,皆修飭谨篤。


谨度


jǐndù


慎行礼法;严守礼法。《孝经·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唐玄宗注:“慎行礼法谓之谨度。”晋 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下》盖闻诸侯之义,以制节谨度为忠,然后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明史 卷十六 武宗》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明 海瑞《规士文》束以青丝,欲其节制谨度,收敛於礼法之内而不敢纵也。

谨干

jǐn’gàn

谨慎干练。唐 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新唐书·宇文融传》:“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谨干自将。”《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五》其三,乞置招安寨,中容数千人,以处所招百姓,(王)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谨厚

jǐnhòu

谨慎笃厚。《墨子·节用中》:“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饜,殁世而不卷。”《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后汉书·赵孝传》:“贼见谭似谨厚,独令主爨,暮輒执缚。”《资治通鉴 宋纪十》无复廉耻之风,谨厚之操;明 归有光送毛君文高之任元城序:“而毛君为人谨厚,往以佐之,必和而能济也。”彭芬《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交游亦多理学中人,故以谨厚名,人皆以恂恂儒雅称之。”

谨恪

jǐnkè

犹谨敬,敬慎。《后汉书·樊宏传》:“其后楚事发觉,帝追念鯈谨恪,又闻其止鮪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北院枢密使韩德让举南院侍郎萧和绰为中丞,和绰起家刀笔吏,无完行,不为时议所许,惟德让称其谨恪。世无匹第六回:“你也做过官儿,居乡便该谨恪,怎不守法度,兜揽説情,招摇生事?”

谨良

jǐnliáng

谨慎善良。《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问之曰:‘都虞候某甲者何如人?’怀德曰:‘在军职中最为谨良。’”明 章懋《从父文山府君墓志铭》:“天资温厚谨良,虽未尝问学,朴野无文,而行甚湻篤,无市井儇薄之态。”

谨毛失貌

jǐnmáoshīmào

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谨密

jǐnmì

谨慎细密,形容办事极细心。(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谨悫

jǐnquè

亦作“谨慤”。厚重朴实。《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彊/高言谨愨者也。”《宋书·恩倖传·杨运长》:“性谨慤,为太宗 所委信。”《隋书·艺术传·庾季才》:“庾季才至诚谨慤,甚得人臣之礼。”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以一物不知者为谨慤,以全无心肝者为善良。”《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然温柔谨悫,常逊言恭色以取媚于时,无忠直之风,天下以此薄之。

谨慎小心

jǐnshènxiǎoxīn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仔细一想,又怕赵大架子拿他看轻,立刻又做出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柔声下气的说道:“这都是大宪的恩典,尧翁的栽培。”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谨始

jǐnshǐ

慎之于始。《谷梁传·桓公元年》“年春,王。”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范宁注:“诸侯无专立之道,必受国於王,若桓初立便以见治,故详其即位之始,以明王者之义。”宋 毕仲游《谢赐历日表》谨始建官,职绍重黎之后;务农重谷,功高舜禹之前。

谨识

jǐnshí

郑重记叙。谓牢记于心。《资治通鉴 周纪一》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谨守

jǐnshǒu

谨慎守护;敬慎守持。操守严谨。《晏子春秋·谏下三》:“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晋书 王羲之传》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晋·陆机《辨亡论下》:“将谨守峡口以待擒耳。”宋·楼钥 《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亲尽礼,谨守家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九十八回》切不可战,务在谨守。

谨卫

jǐnwèi

谨慎警卫。《新唐书·卢弘宣传》弘宣始谒愬,愬敕左右谨衞,既与语,见其冲远,不觉洗然。《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汝之职分既定,其无以一二人从行,亦当谨卫门户。

谨小慎微

jǐnxiǎoshènwēi

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的事。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

谨信

jǐnxìn

恭谨诚信。谓郑重地盟誓以示信任。《论语·学而》:“谨而信,泛爱众。”邢昺疏:“言恭谨而诚信也。”《后汉书·臧宫传》:“宫 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谷梁传·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唐 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公为人谨信,居家纯孝。”清 何绍基 《使黔草 自序》:“孝弟谨信,出入有节。”

谨修

jǐnxiū

敬慎修习、守持;敬谨撰写。《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庄子·渔父》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明·章懋《方母贞节传》:“其教子廷仪,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宋·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启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谨言慎行

jǐnyánshènxíng

谨、慎:小心,慎重。指说话小心,行动谨慎;常用于形容人言行小心谨慎。先秦·先秦诸子《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谨言慎行”。元·脱脱《宋史·李穆传》:“质厚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 明·朱国桢《涌潼小品·笃行》:“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谨言慎行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作家·艾芜《活着得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他只有清醒地,谨言慎行地,走着‘著书只为稻粱谋’这条小心的窄路。”

谨养jǐnyǎng

精心抚养;小心奉养。《孙子·九地》:“谨养而勿劳,併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王晳注:“谨养,谓抚循饮食周谨之也。”《吕氏春秋·尊师》:“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

谨抑

jǐnyì

恭谨谦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但伪作騃钝。积二年馀,赏给倍於常廪,而生谨抑如故。” 

谨愿

jǐnyuàn

谨慎;诚实。谨愿自守。《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初,上(唐文宗李昂)以晋王普,敬宗长子,性谨愿,欲以为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初,庆元人余天锡,为史弥远童子师,性谨愿,弥远器重之。


谨约

jǐnyuē


敬慎检约。《后汉书·樊宏传》:“鯈字长鱼,谨约有父风。”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吴龙图中复性谨约,详於吏治。”《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六》元俨性谨约寡欲,喜儒学,好文词。《明史·上高王宸濠传》:“奠堵独谨约,不能坐以过失。


谨直

jǐnzhí

忠谨正直。《魏书·王建传》:“建兄回,诸子多不顺法,建具以状闻,回父子伏诛。其谨直如此。”《资治通鉴 齐纪一》更置谨直者数百人,使防逻街术,执喧斗者而已。自是吏民始得安业。《北齐书·斛律羡传》:“羡歷事数帝,以谨直见推,虽极荣宠,不自矜尚。”唐 白居易《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言行谨直,风操端庄,肃然礼容,清庙之器。”


jǐn

美玉,亦喻美德:瑜。“怀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瑾瑜

jǐnyú

①二美玉名。泛指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 晋 陶潜《读山海经 诗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唐 欧阳詹《瑾瑜匿瑕赋》:“玉之美者,其曰瑾瑜。” 元 卢亘《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一》:“荆璞抱瑾瑜,龙渊淬锋鍔。” ②比喻美德贤才。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清 冯桂芬《滩上有纪诗》:“勿违世所好,被褐怀瑾瑜。”

槿

jǐn

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互生,花钟形,单生,通常有红、白、紫等颜色。茎的纤维可造纸或做蓑衣,花和种子可入药。宋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槿篱jǐnlí

木槿篱笆。赵殿成 笺注引《通志略》木槿,人多植庭院間,亦可作籬,故謂之槿籬。《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槿心朝在

jǐnxīnzhāozài

木槿花朝开夕凋,因以"槿花心"比喻易变的心。槿心朝在,夕不存矣。


jǐn

荒年:饥《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九》先是(卢)琦任永春,初下车,即赈饥馑,止横敛,均贼役,减口盐一百馀引,蠲包银、榷铁之无征者。

jǐn I.

①堇菜,草本植物,花白色,带紫色条纹,全草可入药。②紫堇,草本植物,花紫色。全草味苦,可入药。《庄子·徐无鬼》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雍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③堇通勤,作尽讲。《道德经·第六章》其若存,用之不堇。④《博雅》:“堇少也。”。《老子·第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史记·货殖列传》:“堇堇物之所有。”。⑤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用于表示美好的事物或者事情,比如:堇年,就代表美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