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

①边境,一个区域的边限:界石(标志地界的石碑或石块)。界标。界址。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地界。②可作动词,表示划界。和约再成,界山河而如旧。③范围:眼界。世界。自然界。④按职业或性别等所划的人群范围:教育界。科学界。各界人士。⑤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无机界。有机界。⑥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界”以下为“”。

界道

jièdào

①划为一道疆界。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善注:谓为道疆界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目今见行两界道共四千五百馀万道,较之天圣之初,何啻数十倍!②指行格。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又有茧纸。

界方

jièfāng

即戒方。旧时塾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小木板。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背书不过,写字不堪……其馀小事,轻则学长用界方打,重则于圣人前罚跪。”《聊斋志异 狐妾》一日,张(道一)方祝,似有人以界方击额,崩然甚痛。《聊斋志异 爱奴》朱怒,执界方,大骂而出。妇惧而奔;朱迫之,自后横市臀股,锵然作皮肉声。令人笑绝! ②镇书纸的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织成》:“后以故至武昌,有崔媪卖女,千金不售;蓄一水晶界方,言有能配此者,嫁之。” “生起拜辞,王者赠黄金十斤,又水晶界方一握。” 

jiè

①防备:戒心。戒备;发布命令。戒严。戒骄戒躁。小心。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诗·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晋书 武帝纪》於戏戒哉!②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③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④准备:戒途。戒装。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⑤古同“”,界限。

戒备森严

jièbèisēnyán

戒:警戒;备:防备。警戒防备极严密。《国语·晋三》:“日考而习,戒备毕矣。”陈若曦《任秀兰》:“记得那日是烈日当空,两万多人席地坐在大操场上,场外戒备森严。”

戒饬

jièchì

告戒。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尧之在位,七十馀载,戒饬咨嗟,以致平治。”《说岳全传 第二一回》:“那牛皋吃惯了的人,怎熬得清淡,未免做些不公不法的事。牛安人戒饬不住,一口气气死了。”《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四回》:“要离曰:‘公子可亲坐船头,戒饬舟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七》戒饬州县,勿为侈费;若排办太过,有苦于百姓者,令监司按劾。

戒旦

jièdàn

①报晓警睡。警戒黎明贪睡,早起及时出发。《文选》赵景真《与嵇茂齐书》:“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 《聊斋志异 叶生》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②黎明。③待旦。

戒方jièfāng

亦作“戒尺”。亦作“戒飭”。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清 李渔《比目鱼·改生》:“戒方终日不离头。”《儒林外史第七回》:“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飭来,照例责罚。”《笑林广记 梦周公明昼,其徒亦效之,师以戒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鲁迅《朝花夕拾·丛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戒戢

jièjí

警戒禁止。《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一》今尔等当体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杀戮。《明史·列女传二·孙烈女》乃以臂痕示李 ,使戒戢之。《明史·外国传八·鞑靼》(永乐)十九年,阿鲁台贡使至边,要劫行旅,帝谕使戒戢之,由是骄蹇不至。

戒骄戒躁

jièjiāojièzào

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我们公司的迅速发展,有赖于十四个国家二十一个外商的支持和光顾,公司决心再接再厉,戒骄戒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遵守承诺,同更多的外商一道,为消费者服务,共创劳保手套事业的美好明天。

戒儆

jièjǐng

同“戒警”。《明史卷八 仁宗》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

戒警

jièjǐng

亦作“戒儆”。警戒。明 刘基《唱和集 序》纵不能救当时之失,而亦可以垂戒警于后世。明 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为营长辖众兵,朝夕铜鱼常戒儆。

戒惧

jièjù

警戒恐惧。《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王充《论衡·讥日》:“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晋书 符坚载纪 上》君子处高,戒惧倾败,可不务乎!明 沉鲸《双珠记·奏议颁赦》:“吉凶不能掩人耳目,朕心无任戒惧。”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一段描写,实在是我们做父亲的人应该震惊戒惧佩服的。”

戒厉

jièlì

告诫劝勉。《北齐书·魏收传》:“收以子侄少年,申以戒厉,著《枕中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帝(赵匡胤)知堂吏擅中权,多为奸赃,欲更用士人,而有司所选终不及数,遂召旧任者刘重华等四人,面如戒厉,令复故,岁满无过,与上县令;稍有愆咎,重置其罚。

戒奢宁俭

戒奢以俭

jièshēnìngjiǎn

jièshēyǐjiǎn

:戒除;:奢侈;:用;宁:宁可,宁愿;: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戒慎

jièshèn

警惕而审慎。《中庸·第一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广东军务记》自不戒慎。

戒行

jièxíng

①佛教指恪守戒律的操行。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宋云、惠生见彼比丘戒行精苦,观其风范,特加恭敬。”宋 郭彖《睽车志》卷四:“郭门外精舍;老僧戒行严洁。”《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宋时王通禪师,修行了五十年,因触了知府柳宣教,被他设计,教妓女红莲假扮寡妇借宿,百般诱引,坏了他的戒行。”②登程,出发上路。《新唐书·石洪传》:“(乌重胤)乃具书币邀辟,洪亦谓重胤知己,故欣然戒行。”宋 王安石《答范峋提刑书》:“戒行有日,适以服药疲顿,不获追路,岂胜愧悵。”《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六》(李)纲出,与殿帅王宗濋等入见曰:“陛下(宋钦宗赵桓)已许臣留,今复戒行,何也?”

戒勖

戒勗

jièxù

告诫勉励。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丁未,诏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宋真宗赵恒皇后郭氏)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勖。

戒严

jièyán

国家遇到非常情况时在全国或局部地区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如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从本月10日起对该城实行戒严。警戒;戒备。《晋书 文帝纪》五月戊子夜,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发甲于陵云台,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戒严俟旦。唐 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戒谕

jièyù

告诫训谕。《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壬寅,(赵光义)班外官戒谕。帝初作戒辞二,一以戒京朝官受任于外者,一以戒幕职、州、县官。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朝廷録其功,止加戒谕而已。”《水浒传 第八九回》:“宋江再用好言戒谕,二丞相恳谢而去。”

jiè

警告;劝告:告。劝。规

诫敕

诫勅

jièchì

①代皇帝诏书的一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辛未詔曰”唐 李贤注:“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诫敕……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 ②告诫;嘱咐。《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昔摩罗国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勅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隋书·高祖纪下》:“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勅殷勤。”宋 王安石《诫励诸道转运使经画财利宽恤民力制:“此礼义庸耻之所兴,而二帝三王诫勑百工诸侯之所先,后世不可以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