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 jiè | ①到:届时。届期。②量词,略同于“次”,用于定期的会议或毕业的班级等:上届。应届(指本期的,用于毕业生)。第一届。 |
届期 | jièqī | 到预定的日期,到期。届期不另通知。《清史稿卷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两宫皇太后以亲政届期,懿旨勉上“祇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学”。《儒林外史 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期齐集湖亭,各演杂剧。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第162篇》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宫皇太后以亲政届期,上(指皇帝)亲政,同治帝载淳chún仅亲政一年,第二年疾大渐,崩於养心殿,年十九,无后嗣。 |
解 | jiè I. | 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发送。押解。起解。解差(chāi)。解回北京。押送财物或犯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科举之制,州郡解,额狭而举子多;漕司解,其数颇宽。 II.参见jiě。III.参见xiè。 |
藉 | jiè I. | ①垫在下面的东西。藉地而坐。《晋书 惠帝纪》(祁)弘等奉帝还洛阳,帝乘牛车,行宫藉草,公卿跋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城》:“顾(生)即导生旋转多所,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泪睫惨黛,藉坐廊隅。”②衬垫:枕藉。作动词表示铺上。《庄子·达生》吾将三月㹖汝,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汉书 王莽传下》乃身短衣小袖,乘牝马柴车,藉槁,瓦器,又以历遗公卿。《晋书 元帝纪》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资治通鉴 卷一百零五》(符)丕曰:“(慕容)垂在邺如藉虎寝蛟,常恐为肘腋之变,今远之于外,不犹愈乎!…”③同“借”。依靠。助者,藉也。赵岐注:犹人相借力助之也。《战国策》:藉兵乞食于西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秦 李斯《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晋书·苻坚载记上》藉宗庙之灵,禀陛下神算,残胡不足平也。《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今藉其屡奔,人情未固,夷獠乌合,易为摧殄,正当共出百死,决力取之,无故停留,时事去矣。唐 虞世南《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秦桧与(李)光初不相知,特以和议初成,将揭榜,欲藉光名以镇压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纲运之人,非巨室则官吏,载县官之舟,藉县官之重,影带私盐出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九》朕(宋理宗)既命宰臣以督师,正藉诸阃之协济,所宜一乃心力,同应事机。④抚慰:慰藉。⑤含蓄:蕴藉。⑥假设,假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资治通鉴 卷三十三》藉其灾可移,仁君犹不忍为,况不可乎!《资治通鉴 卷一百零五》藉彼有谋,吾以智防之,无能为也。II.jí①践踏,凌辱:“人皆藉吾弟”。狼藉。②进贡:“其藉于成周”。③“藉藉“同“籍籍”。④姓。 |
藉草枕块 | jiècǎozhěnkuài | 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六十四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
藉藉 | jièjiè | 众多而杂乱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不被创刃而死者,它它藉藉,填阬满谷,掩平弥泽。”颜师古注引郭璞曰:“言交横也。”《南史·孝义传上·乐预》:“外传藉藉,似有伊周之事。”《新唐书·苏定方传》:“所弃鎧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续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一》(王老志)自言常遇钟离真人授内丹要诀,弃妻子,结草为庐,施病者药,喜与人言休咎,颇藉藉有闻,故有是命(赐号安泊处士)。《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一》陈俊卿密疏曰:“陛下(宋孝宗)经月不御外朝,口语藉藉,由臣辅相无状,不能先事开陈,以致惊动圣躬,亏损盛德。”清 吴伟业《悲滕城》诗:“路骨藉藉无主名,塟者死生俱未明。”藉藉纷纷,参见“纷纷藉藉”。 |
藉稿 | jiègǎo | 坐卧于草荐之上。谓谢罪待刑。《资治通鉴 卷三十一》车骑将军音藉稿请罪,商、立、根皆负斧质谢,良久乃已。 |
藉口 | jièkǒu | ①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复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预注:"藉,荐;复,白也。"孔颖达词语释义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②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宋 陈善《扪虱新话》卷二:" 唐史称房杜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③谓充饥。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馑。"《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馀级,何以复命!且食尽矣,请袭取宥州,聊以藉口。" |
藉使 | jièshǐ | 假使。 贾谊过秦论下:“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絶也。” 《资治通鉴 卷八十九》卜(崇)泣谏曰:“陛下方侧席求贤,而一旦戮卿大夫七人,皆国之忠良,无乃不可乎!藉使(陈)休等有罪,陛下不下之有司,暴明其状,天下何从知之!…”宋 马永卿《嬾真子·杜牧之诗寓意》:“藉使意不出此,以景趣为意,亦自不凡,况感寓之深乎?” 明 宋濂《林府君墓铭》:“朝廷何负尔辈,乃敢弄兵反,藉使州县赋敛急,或不能堪,当诉之方岳大臣足矣。”《清史稿卷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 |
藉手 | jièshǒu | 犹借助。借人之手以为己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此子有贵征,必能大君门户,今以还郎,抚养他成人,妾亦藉手不负于郎矣。 |
藉荫 | jièyīn | ①谓托父祖馀荫作为庇护。《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藉荫为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望令审官院、吏部铨,凡京朝官藉廕入仕者,非灼然绩状,勿与知州、州县官。②指积有功勋的世家。《南史·荀伯子传》:"伯子常自矜藉荫之美,谓弘曰:'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 |
籍 | jiè I. | ①借助。②含蓄。③垫着。指以……为垫;坐。明 刘基《苦斋记》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④凭借。⑤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II.参见jí。 |
唶 | jiè I. | ①嗟叹。赞叹。唶唶(赞叹声);唶惋(叹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八》傍贵人唶曰:“此忠臣也!”②大声咄斥。《聊斋志异 崔猛》母搴帘而呼曰:“唶!又欲尔耶!” II.zuō古通“嘬”,吮吸。 |
犗 | jiè | ①阄割过的牛。《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②阄割。③健壮的牲畜。 |
褯 | jiè | 褯子:(方言)婴儿的尿布。 |
价 | jie I. | ①(方言)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不价。②副词性词尾:震天价响。③旧时称仆役:小价。《聊斋志异 胡四娘》俄而四娘遣价候李夫人。唤入,仆陈金币,言:“夫人为二舅事,遣发甚急,未遑字覆。聊寄微仪,以代函信。”II.参见jiè。III.参见jià。 |
家 | jie I. |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II.jia①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家。②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III. 参见ji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