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 jiè I. | ①在两者中间:介于两者之间,亦可表示位置,表示“处于”。介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介入。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②这样,这么: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③放在心里:介意。介怀。④耿直:耿介。有节操。《聊斋志异 真生》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曩从抱真子游,彼怜我介,以此相贻。《聊斋志异 王成》王(成)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聊斋志异 黄英》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 有辱黄花矣。”⑤甲:介胄。介壳。⑥个(用于人):一介书生。⑦大:介圭(大玉)。参见“介福”。⑧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笑介。饮酒介。⑨助:介寿。⑩引申指“特立、突出”。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介异于人臣,而独忠于主。”。《水经注·释地》:“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庄子·内篇·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11.由隔开又引申指“刖、断足”。如:《庄子·内篇·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假如是“刖、断足”还要疑问“天与?其人与?”12.隔也。引申为阻碍。《左传·昭二十年》晏子曰: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注》介,隔也。迫近国都之关。《庄子·田子方》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13.引申指“孤独(的人)、单身”。如:《左传·昭公十四年》:"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庄子·庚桑楚》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14.通“芥”,细微。《晋书·苻坚载记上》臣庸劣孤生,操无豪介。15.姓。II.gài祀求。参见“以介眉寿” |
介弟 | jièdì | 同义词:令弟。对他人之弟的敬称,或对自己弟弟的爱称。《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鲁国公(宇文)邕,朕之介弟,宽仁大度,海内共闻,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 |
介福 | jièfú | 大福。《晋书 文帝纪》明公宜承奉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奉承讨好。《西游记第十二回》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 |
介怀 | jièhuái | 介意。指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南史·张裕传》:“勿以西蜀介怀。”《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愿陛下勿以介怀。” 明 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一笑知卿不介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古多此例,公亦何必介怀。”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 |
介介 | jièjiè | ①有所感触而不能忘记;耿耿。介介于胸。耿耿于怀。《聊斋志异 青凤》(耿)生曰:“诚然, 但使人不能无介介耳。卿果死,定不相援。” ②分隔;阻隔。③形容固守不变,坚定不移。《花月痕第二回》岂知痴珠在都日久,资斧告罄,生平又介介不肯丐人… |
介鳞 | jièlín | ①甲虫与鳞虫。《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 唐 无名氏《李林甫外传》:“兹介鳞之属,其间苦事亦不少。”②古代传说中的鱼类祖先。《淮南子·墬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於庶鱼。”③比喻远夷。含贬义。《后汉书·杨终传》:“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絶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注:“介鳞喻远夷,言其人与鱼鳖无异也。” 宋 苏轼《伏波将军庙碑》:“扬雄有言,朱崖之弃,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 |
介马 | jièmǎ | ①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杜预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资治通鉴 卷二百九十一》帝(后周世宗柴荣)介马自临陈督战。明 包捷《过通济门 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②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吴越,祸诚不可言。”③披甲的战马。南朝梁 沉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 宋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京峴山,朱旗北斗闪江关。” |
介倪 | jièní | 犹睥睨。侧目而视。《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 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介倪,犹睥睨也。”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介’独也。马独立而怒视也。”一说,介当为“兀”,“兀倪”即“阢隉”,不安貌。或说介为“兀”之讹字,“兀”为“杌”省,“倪”借为“輗”,“杌輗”,谓折毁车輗。 |
介然 | jièrán | ①专一;坚正不移;坚定不动摇。介然不动。《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胡三省注:“介然,坚正不移之貌。”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②心有所不安;耿耿于怀。《汉书·陈汤传》:“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颜师古注:“介然犹耿耿。”明 方孝孺《祭邹博士》:“数十年之所称慕,一旦而失之,其何无介然於心胸。”郭沫若《苏联游记》:“我虽遨游天外,能无介然于怀?”③间隔;隔开。《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汉书·杜钦传》:“穰侯,昭王之舅也,权重於秦,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宋 司马光《上皇帝疏》:“遂使两宫之情,介然有隙。”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 卷二》:“龙去壁已穿,介然用成路。”鲁迅《集外集拾遗·辛亥游录一》:“介然成路,不荒秽焉。”④“介”字是借作“芥”,微小义,“介然”相当于“稍微”(“芥”本指小草,引申为微小义)《老子·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
介士 | jièshì | ①武士。《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一日,(金日磾)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②耿介正直的人。《聊斋志异 神女》君贞介士,愚兄弟不能早知君,有愧裙钗多矣。 |
介寿 | jièshòu | 以介眉寿:介:祀求;眉寿:长辈。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也长。祀求长寿。《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酒,冻醪也。眉寿,豪眉也。 |
介意 | jièyì | 在意,把令人不高兴的事存留于心中。不必介意。《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
介者 | jièzhě | ①披甲的人。晋谊《新书·容经》:“礼,介者不拜,兵车不式。”②独足的人。《庄子·庚桑楚》:“介者拸画,外非誉也。”参见“介11.”。 ③有甲壳的虫类。《淮南子·墬形训》:“凡介者生於庶龟。” |
介胄 | jièzhòu | ①铠甲和头盔。宋 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高祖(刘宋武帝刘裕)虮虱生介胄,经启疆埸;后之子孙,日蹙百里。《水浒传 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②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贾谊《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副净扮高杰,末扮黄得功 ……俱介胄上。”③甲冑之士。指武士。介胄之士。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资治通鉴 秦纪一》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明何景明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
价價 | jiè I. | 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走价驰书来诣”。 II.参见jià。III.参见jie。 |
芥 | jiè I. | ①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种子黄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称“芥末”,作调味品。按用途分为叶用芥菜(如“雪里蕻”);茎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头菜”)。②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草芥。纤芥。芥舟。③动词,视为草芥。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II.gài芥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大,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可食。亦作“盖菜” |
芥蒂 | jièdì | 亦作“芥蔕”。 细小的梗塞物 产生(心存)芥蒂。《聊斋志异 镜听》二郑落拓,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冷暖相形,颇存芥蒂。 |
芥豆之事 | jièdòuzhīshì | 小草和豆子。《红楼梦》第六回: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芥豆大小人家:比喻小户人家。 |
芥拾青紫 | jièshíqīngzǐ | 芥:小草;青紫:官印上青色或紫色的绶带,借指高官显位。把任高官看作象捡起一棵小草那样轻松。比喻有才能,可以轻松取得高位。《聊斋志异 仙人岛》念己才调,自合芥拾青紫,富贵后何求弗得。参照俯拾地芥。 |
芥视 | jièshì | 轻视。《元史·巎巎传》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明 方孝孺《祭童伯礼》我伤时人,以利胜恩,珍贵锱铢,芥视天伦。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女诃之曰:“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 |
芥舟 | jièzhōu | 小草般大小的小船。《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唐太宗李世民《小池赋》:“牵狭镜兮数寻,泛芥舟而已沉。”明 张岱《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疥 | jiè | 一种传染性皮肤病,非常剌痒,是疥虫寄生而引起的。通常称“疥疮”,亦称“疥癣”。 |
疥癞 | jièlài | 皮肤病名。俗谓头癣。亦用以喻丑陋,表示鄙视之意。《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吾奉魏王旨,来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癩小儿,吾不杀汝,快唤汝父来!” |
疥搔 | jièsāo | 疥疮。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事多发役以夺民时,作谋增税以夺民财。病疥搔,温体,足胻痛。” 《焦赣易林·涣之震》:“疮疡疥搔,孝妇不省。”《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夫边垂之患,手足之疥搔,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 |
疥癣 | jièxuǎn | ①疥与癣。亦特指疥。疥癣一类的疾患。比喻小患。《封神演义 第五回》止有北海逆命,已令太师闻仲剿除奸党,此不过疥癣之疾,何足挂虑?②比喻细微。有鄙视之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疥癣蚊虻,或未能免。 |
玠 | jiè | 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说文》大圭guī也。从玉,介声。《尔雅》圭六尺二寸谓之玠。 |
蚧 | jiè | 介壳虫。蚧总科。成虫极小,雌虫无翅,雄虫有前翅一对,体背有蜡质硬壳或蜡质覆盖。种类很多,大多是果树、林木及农作物的害虫,如吹绵蚧、梨园蚧等。蛤蚧géjiè:爬行动物,外形像壁虎而大,头大,背部灰色而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可入药。 |
骱 | jiè | (方言)∶骨节与骨节衔接的地方。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而肩髀不能举,则骱已脱矣。又如:脱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