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I.

①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②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③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④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⑤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⑥礼度,礼节;法制,法度。规定。《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又山陵之节,亦有成命。⑦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⑧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庄子·让王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汉书 霍光金日磾dī传》由是著忠孝节。《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敍,乱男女之节。”宋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⑨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⑩略去,简略:节选。节录。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12.姓。13. 节奏,时机,关键节点。《孙子兵法·势篇》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II.jiē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读轻声)。

节哀顺变

jiéāishùnbiàn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清 无名氏《西湖二集 洒雪堂巧结良缘》吾兄节哀顺变,保全金玉之躯。

节操

jiécāo

气节操守。《汉书 王莽传》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指乐曲的节拍。

节次

jiécì

①逐次;逐一。《续资治通鉴 卷第八十一》诏:“户部取索应干财用,除诸班诸军料钱、衣粮、赏给特支依旧外,其馀浮费,并行裁省,节次以闻。”宋 朱熹《劝农文 之一》其塍畔斜生茅草之属,亦须节次芟削,取令净尽,免得分耗土力。《水浒传 第四一回》五起人马登程,节次进发,只隔二十里而行。②程序;次序。《朱子语类》卷一二八:"今枢密要发兵,须用去御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若有紧急事变,何如待得许多节次?"

节度

jiédù

①规则;法则。王充论衡·明雩:“日月之行,有常节度,肯为徙市故,离毕之阴乎?”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东坡)在黄州自作蜜酒,惠州自作桂酒,皆一试而止,盖出於一时之戏剧,未必皆中节度耳。” 明 吴承恩《春秋列传 序》:“观之六代之乐,其规条节度岂不极盛也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灰焙之法必有节度,亦必有宜忌。”②犹节制,约束。《汉书·循吏传·龚遂》:“功曹以为王生素耆酒,亡节度,不可使。”《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旧唐书·田绪传》:“初,田悦性俭嗇,衣服饮食,皆有节度,而绪等兄弟,心常不足。”③调度;指挥。《后汉书·刘虞传》:“初,詔令公孙瓚讨乌桓,受虞节度。”《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中外群僚,其更平议,务令得中,详为节度。《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一》钧令右扶风仲光等收羌禾稼,光等违钧节度,散兵深入,羌乃设伏要击之,钧在城中,怒而不救。《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孙)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晋书·元帝纪》:“今遣车骑将军、瑯玡王裒等九军,鋭卒三万,水陆四道,逕造贼场,受(祖)逖节度。”《资治通鉴 晋纪三》初,诏书使王浚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建业,受王浑节度。《资治通鉴 晋纪八》刘弘以张方残暴,知必败,乃遣参军刘盘为都护,帅诸军受司空越节度。《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命将出师,指授节度,从命者无不制胜,违爽者率多败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潮汐去还,谁所节度?”

节度使

jiédùshǐ

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宾赞戒(李)全曰:“节使当庭趋,制使必免礼。”参见“节使”。

节概

jiégài

操守和气概。行立有节概。《汉书·杨恽传》:“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节候

jiéhòu

季令和气候。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天节候。唐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节级jiéjí

①次第。②唐宋时低级武职官员。③宋元地方狱吏。《水浒传第二十七回》且说陈府尹哀怜武松是个有义的烈汉,如常差人看觑他,因此节级牢子都不要他一文钱

节纪

jiéjì

犹节期。纪为纪年的单位,若干年循环一次为一纪。《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至平帝乃三七二百一十岁之厄,今已涉向其节纪。”

节角

jiéjiǎo

指文字因笔画方正所显露的棱角和屈折处。唐 韩愈《石鼓歌》:“剜苔剔蘚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节节败退

jiéjiébàituì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我今天能够描述出罗隆基节节败退的过程,当然也得益于罗隆基的性格。”

节节胜利

jiéjiéshènglì

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四十六回:卢金山因北路袁祖铭军节节胜利,毫不在意,每日只在司令部中,征花侑酒,打牌消遣。

节解

jiéjiě

①旧时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又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宋 孔平仲《续世说·方正》:“颜杲卿为安禄山所擒…… 禄山怒甚,缚於东都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气絶,大駡不息。”②草木枝叶残谢脱落。《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韦昭注:“本,氐也。谓寒露之后十日,阳气尽,草木之枝节皆理解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草木节解,鸟兽腯肤。”吕延济注:“言草木凋落。”宋 苏轼《中山松醪赋》:“烂文章之纠缠,警节解而流膏。”谓乐曲节奏分明。文选·马融《长笛赋》:“牢剌拂戾,诸賁之气;节解句断,管商之制也。”吕向注:“管仲、商鞅二人,皆有断决之材,笛声节曲相解,句度断决,则管仲、商鞅之制度也。” ④剖开竹节。喻顺利无阻。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为谢司马撰 楚辞章句 序》:“他若定其二十五篇以后志,章剖句析,不必斤斤求合而自能以意逆志,可以一空前人之支离附合,与余夙所疑者不啻冰释而节解也。”

节理

jiélǐ

①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的裂纹或裂缝。②调度管束,使合于礼仪准则。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李周翰注:“节理,谓以节度理人也。”

节量jiéliàng

节制度量,限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臣欲多还所受,恐天恩不听许,节量所留,於臣畅饶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节旄

jiémáo

①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东汉 班固《苏武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②指旌节。

节末

jiémò

情节本末。引用于: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心头小人》:“安丘明经张某当昼寝,忽一小人自心头出,身才半尺许,儒衣儒冠,如伶人结束。唱昆曲,音节殊可听,说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合,所唱节末,皆其平生所经历。”

节目

jiémù

①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称之为"节",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称之为"目"。《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凡此巨材,一椽已上,皆由赐畀,且莹洁无节目,所以更不彩饰。②指竹节。清 谢道承《冬笋》诗:胚胎何坚贞,节目自苞孕。③关键。④条目;项目。庾信《赵国公集序》若使言乖节目,则曲台不顾。⑤特指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⑥程序。宋·陆游《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至於都邑措置,当有节目⑦犹枝节,麻烦。晋 车永《与陆士龙书》具说此县既有短狐之疾,又有沙蝨害人。闻此消息,倍益忧虑。如其不行,恐有节目,良为愁愤。

节如发机jiérúfājī

时机如扣动扳机,瞬间即发。《孙子·势篇》“势为彍弩,节如发机”,

节使

jiéshǐ

①节度使的省称。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王节使另是一个座船,他家小先到一日。”清 袁枚《随园随笔·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碑文中於大唐文宗、宣宗及上书皆空二格,于清河公亦空二格,于陇西令公则跳行书。盖当时河朔之俗,知有节使不知有天子也。”②持符节的使者。《汉书 霍光传》遣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唐 王维《老将行》:“节使三河募年少,詔书五道出将军。”清 姚鼐《翁学士苏米斋诗》:“披榛逢节使,摹石载舟还。”

节士

jiéshì

有节操的人。《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世法。”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毂》:“轂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清 蒋士铨《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説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节适

jiéshì

谓有节制而适度。《晏子春秋·问上二六》:“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张纯一校注:“节适,官无冗设。”西汉·贾谊《治安策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是以当食不知辛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

节损

jiésǔn

省俭减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伏愿依《白虎通》为三仞之坟,器物制度,率皆节损,仍刻石立之陵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荒歉州县,且专以救荒为务;宴会之类,理合节损。

节外生枝

jiéwàishēngzhī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宋·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不曾道节外生枝。”

节文

jiéwén

①谓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筭,为之节文也。”孔颖达疏:“男踊女辟是哀痛之至极也,若不裁限,恐伤其性,故辟踊有筭为準节文章。”《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宋 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夫礼之初,始诸人情,视其所安者而为之节文。”②礼节;仪式。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鼎俎之礼,节文曲备。”《隋书·经籍志二》:“兴, 叔孙通定朝仪, 武帝时始祀汾阴后土, 成帝时初定南北郊,节文渐具。” 宋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五礼之威仪,至於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严复《论世变之亟》:“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③减省文字。《后汉书·应劭传》:“(臣)輒撰具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及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蠲去復重,为之节文。”

节下

jiéxià

①对将领的敬称。古代授节予将帅以加重职权,故敬称将领为节下。后对使臣或地方疆吏亦称节下。《晋书·殷仲堪传》:“愿节下弘之以道德,运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陈书·高祖纪上》:“节下奉辞伐罪,故当生死以之,岂可畏惮宗室,轻於国宪?”王闿运《上巡抚恽侍郎书》:“愚虽不才,不后於监门卖浆之徒,节下虽未相见,不减於虚左欢游之仪。”②犹麾下,部下。《新唐书·哥舒翰传》:“翰疑图己,表请乾运兵隶节下,因诡召乾运计事者,至军,即斩首梟牙门,并其军。”③指节日或接近节日的日子。老舍《老字号》:“节下报账,虽然没赚什么,可是没赔。” 

节孝jiéxiào

贞节和孝顺。清 刘大櫆《方节母传》余观女妇之以节孝著闻,惟新安为尤。”《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武相公老太太节孝的事,你作速办妥了,以便备文申详。”《镜花缘 第一百回》其有被害以及尽节者,男人贤良祠,女人节孝祠,所有应得公爵,令其子孙承袭。

节信

jiéxìn

①符节。节为信物,故称。《汉书·高后纪》:“(朱虚侯章)欲夺节,謁者不肯,章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颜师古注:“因謁者所持之节,用为信也。章与謁者同车,故为门者所信,得入长乐宫。”②节操信义。晋 干宝《晋纪总论》:“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明 吴宽《鹤臞解》:“当绍(嵇绍)时贱名检而狭节信,君子小人无以别白於世。”

节行

jiéxíng

节操品行。《战国策·楚策一》:“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数逆天子之令,不顺。言节行以高兄,无礼。”颜师古注:“谓请守母冢,自为名节而表异行,用以矜高於兄耳。”西汉·贾谊《治安策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宋 梅尧臣《观居宁画草虫诗》:“权豪不可致,节行今仍独。”《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贱妾无媒苟合,节行已亏,岂可更事他人。”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要之,国有政党,非直政事多垢黷,而士大夫之节行亦衰,直令政府转为女閭,国事夷於秘戏,此盖法家所深惎者。”

节序

jiéxù

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南朝梁 江淹《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畴昔篇》:“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聊斋志异 成仙》节序登堂,如一家焉。《聊斋志异 鲁公女》偶值节序,欲与偕归。女忧足弱,不能跋履。

节养

jiéyǎng

自奉俭省。《晏子春秋·问上十四》为君节养,其馀以顾民,则身尊而民安。张纯一校注:“君自养俭,苟有馀财,尽以眷念於民而施之。”《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圣躬过劳,宜少节养。

节衣缩食

jiéyīsuōshí

省吃省穿。形容节俭。《史记·贷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

节仪jiéyí节日礼物。宋 吴自牧《梦粱录·十一月冬至》:“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餽送节仪,及举盃相庆,祭享宗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每年束脩五十金,其外节仪,与夫供给之盛,自不必説。”《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主人送他节仪二两,孟沂袋在袖子里了,步行回去。

节义

jiéyì

亦作“节谊”。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后汉书·安帝纪》:“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穀,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李贤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新唐书·张建封传》:“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赐之,曰:‘卿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按,《旧唐书·张建封传》作“节义”。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论节义呵,我学那存忠孝施正礼行仁道治纲常伊尹扶汤。”清 顾炎武《述古诗》:“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节用裕民

jiéyòngyùmín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节钺

节鉞

jiéyuè


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持节”。重要的外交使臣大多持节,如汉代的苏武。《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后汉书 袁绍传》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吴志·陆逊传》曰:逊假节钺为大督,逆曹休,斩获万馀。《吴录》曰:假陆逊黄钺,吴主亲执鞭以见之。《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二》王行瑜战数败,恐获罪于(朱)玫,与其下谋曰:“今无功,归亦死;曷若与汝曹斩玫首,迎大驾,取宁节钺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范讷落节钺,淄州居住。

节制

jiézhì


指挥管辖:这三个班全归你节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御史中丞汪澈为湖北、京西宣谕使,置司鄂州,仍节制两路军马。朱子语类 卷八七》大将自击此鼓,为三军听他节制。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皆属荣所节制。②限制或控制:饮食有节制,就不容易得病。《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而东支吴人辅车之势。吕延济注:节制,言亮军士有节度制法也。宋 沈括《<孟子>解》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③摒弃私欲,正直行事。④指节度使。《旧唐书·李德裕传》(邺郡道士)谓予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前,符节至矣。”

jié

节肢动物,一种海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