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越。妄。伪(封建王朝称割据对立的王朝)。盗。《汉书 王莽传》公手劾高昌侯董宏,改正故定陶共王母之僣坐。《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无滥。《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董)卓车服僭似天子,召呼三台,尚书以下皆自诣卓府启事。《晋书 怀帝纪》(永嘉三年七月)辛未,平阳人刘芒荡自称汉后,诳诱羌戎,僭帝号于马兰山。《晋书 元帝纪》刘曜僭即皇帝位于赤壁。《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车马衣服僭同王者,官齐君子。

僭傲

jiàn’ào

骄横非礼。《后汉书·史弼传》:“是时桓帝弟渤海王悝 素行险辟,僭傲多不法。弼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

僭逼

jiànbī

亦作“僭逼”。越分胁迫君上。《后汉书·何敞传》:“宪秉三军之重,篤、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偪,诛戮无罪,肆心自快。” 宋 司马光《重微》:“不惜名器,导僭逼之源;假借威福,授陵夺之柄。” 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颁行女训》:“近年重刊吕氏闺范, 翊坤宫郑妃作序,拟其书仁孝后之女诫、章圣后之女训,説者遂有僭偪之疑,致启大狱,貽祸迄今未解。”

jiànchà

①僭越失度。刑赏僣差。《尚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孔传:“在位不敦平,则下民僭差。”《史记·礼书》:“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唐 元稹《茅舍诗》:“不使及僭差,粗得御寒夏。”宋 龚鼎臣《东原录》:“如三德之不善,则臣僭而后凶,民亦僭差。”②差错;差失。章炳麟《訄书·订文附录正名杂义》:“后王置文部之官,以同一文字,比合形名,勿使僭差,其道犹齐度量,一衡榘也。”

僭称

jiànchēng

①犹言妄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科场·乡试怪事》:“又会试始有知贡举官,岂乡举所得僭称。”鲁迅《呐喊·阿Q正传》:“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所以不敢僭称。” ②用作谦词。《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以升平元年僭称大秦天王,诛生幸臣董龙、赵韶等二十余人,赦其境内,改元曰永兴。清 李渔《巧团圆·得妻》:“我从今以后,只得僭称婆婆,唤你们做孩儿媳妇了。” 

僭侈

僭奢

jiànchǐ

jiànshē

奢侈过度。桓宽《盐铁论·授时》:“故民饶则僭侈,富则骄奢,坐而委蛇,起而为非,未见其仁也。”《南史·荀伯玉传》:“时武帝在东宫,自以年长,与高帝同创大业,朝事大小悉皆专断,多违制度,左右张景真偏见任遇,又多僭侈。”《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太弟颖僭侈日甚,嬖倖用事,大失众望。”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富商赵掇等车服僭侈,诸公竞引以为卿。《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九》(崔)隐甫、(宇文)融及御史中丞李林甫共奏弹(张)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严复《论中国教化之退》:“其富也,僭侈逾度,国家听之;其贫也,转乎沟洫,国家亦听之。”

僭度

jiàndù

逾越法度。 荀悦《纪·武帝纪一》:“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资治通鉴·宣帝甘露二年》:“望之欲待以不臣之礼,加之王公之上,僭度失序,以乱天常,非礼也!”《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僭度失序,以乱天常,非礼也!

僭贵

jiàn’guì

越分而显贵。《汉书·刘向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轂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歷上古至秦,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僭号

僣号

jiànhào

①冒用帝王的称号。《资治通鉴 秦纪三》妻之父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汉书·扬雄传下》:“诸儒或讥以为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盖诛絶之罪也。”《三国演义 第九八回》:“孙权不久必将僭号称尊,如称尊号,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脣齿。”李善注引魏志:“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王。”《后汉书 吕布传》(袁)术遣韩胤以僭号事告布,因求迎妇,布遣女随之。《晋书 惠帝纪》李雄僭号成都王,刘元海僭号汉王。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里中有峻岭,号曰王岭,相传彭玗反于吉州,僭号称王,南唐遣兵征之,彭玗数败,遂退保於此以死守。”②超越本分的封号。《汉书·师丹传》:“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礼。”

僭居jiànjū

越分处在某个地位。有时用为谦词。《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郑襄公知楚师得胜,亲自至邲城劳军,迎楚王至于衡雍,僭居王宫,大设筵席庆贺。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外舅謂同省諸公曰:僭居此位,殊厚顔也。’”非法占据。季子《革命其可免乎》夫固將永永萬世以自保兮,寧肯爲胡人之所僭居。

僭礼

jiànlǐ

越礼。《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汉 王充《论衡·感类》孔子,大人也,讥管仲之僭礼。《汉书·五行志上》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辠徵,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帝(元仁宗)以市人靡丽相尚,僣礼费财,命中书省定其等第。

僣立

jiànlì

越分擅立。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僭越。僭妄。僭伪(封建王朝称割)。《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是岁(北魏和平六年即465年),刘子业叔父彧杀子业僭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吴)曦僣立凡四十一日。

僭乱

jiànluàn

①虚妄淆乱。《尚书·吕刑》:“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孔传:“无听僭乱之辞以自疑。”孔颖达疏:“其囚有僭乱之虚辞者,无得听之,勿用此辞断狱。”②犯上作乱。《后汉书·杨震传》:“时袁术僭乱,操託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交趾叛涣,罪由宗室,遂使僭乱数州,弥历年稔。唐 陆龟蒙《求志赋》:“沟公墓以淹废逐,隳私城而防僭乱。”宋 苏轼《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自天宝以后,河北诸镇,相继僭乱,虽宪宗英武,亦不能平。”

僭拟

僣拟

jiànnǐ

越分妄比。谓在下者自比于尊者:《后汉书 董卓列传》百官迎路拜揖,卓遂僭拟车服,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而室第相望,久磐京邑,骄奢僭拟,宠禄隆过。《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五》于是(刘)表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遂不供职贡,郊祀天地,居处服用,僭拟乘舆焉。《三国志·魏志·李胜传》:“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资治通鉴 齐纪一》(南齐武帝)信任左右张景真,景真骄侈,被服什物,僭拟乘舆;内外畏之,莫敢言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谅祚(西夏国主)举措,近岁多不循旧规,恐更僭拟朝廷名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三》前此人臣,未有如(张)浚之跋扈僣拟、专恣误国、欺君慢上者,浚兼有众恶,望早赐窜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禁臣庶之家妇饰僣拟。

僭逆

jiànnì

①越礼犯上;称帝。《后汉书·孔融传》:“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三国演义 第九八回》:“众议皆谓孙权僭逆,宜絶其盟好。”《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僭逆之谋。《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四》源休以使回纥还,赏薄,怨朝廷,入见,屏入密语移时,为陈成败,引符命,劝之(朱cǐ)僭逆。宋 苏辙《历代论五·陆贽》:“臣料其间必有旁遭詿误内畜危疑而计不能止者,未必皆处心积虑果於僭逆也。”②指僭逆之人。南朝宋 谢灵运《撰征赋》:“涤僭逆於岷山,羈巢处於西木。”《资治通鉴 宋纪四》(慕容)慕上表曰:“臣俘擒僭逆,献捷王府,爵秩虽崇而土不增廓,车旗既饰而财不周赏;愿垂鉴察。”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补乡试》:“自庚申已后,诸僭逆以次削平,各省次第补行乡试。”

僭虐

jiànnüè

超越法度,暴虐不仁。《隋书·高祖纪下》:“昔有苗不宾,唐尧薄伐;孙皓僭虐,晋武行诛。”

僭窃

jiànqiè

①越分窃取。唐 李肇《唐国史补 卷上》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于鲁公。《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三》(陈友谅)及太平既陷,急谋僣窃,乃于采石舟中使人诣(徐)寿辉前,佯为白事,令壮士持铁锤自后击之,碎其首。②指僭窃者。宋 岳飞《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伏念臣本无才术,误膺眷渥,未能恢复疆宇,扫除僭窃。

僭赏

jiànshǎng

谓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误赏。唐 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鯾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諫如流之美。”《旧唐书·郭子仪传》:“况久经兵乱,僭赏者多,一人之身,兼官数四,朱紫同色,清浊不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执中再入相,未及二年,变祖宗大乐,堕朝廷故,缘葬事除宰相,除翰林学士,除观察使,其餘僭赏,不可悉纪。”

僭赏滥刑

jiànshǎnglànxíng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僭上

jiànshàng

谓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戴宗相让,那汉那里肯僭上。

僭盛

jiànshèng

越礼而嚣张。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託公。”

僭妄

jiànwàng

在旧社会冒用上级的地位和名义,被认为超越本分,妄为。《警世通言第三卷》:子瞻既不肯考老夫,老夫却不好僭妄

僭伪

jiànwěi

①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四淳谓所亲曰:“吾观僭伪纷纷改制,妃后妻妾,卿相僚佐,何如常称成都尹,乃无灭族之祸乎!”②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资治通鉴 晋纪十一》今便当遣六南袭平阳,除僭伪之逆类,降知死之逋羯,顺天副民,翼奉皇家,斯乃曩年积诚灵之所致也!《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 宋 周煇《清波别志 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 清 赵翼《瓯北诗话·高青丘 诗》:“独是张士诚有浙右时,羣彦多受其宫,青邱独屏居吴淞江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白寿彝《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僭位

僣位

jiànwèi

越分窃据上位。《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坚僭位五年,凤皇集于东阙,大赦其境内,百僚进位一级。宋 沈作喆《寓简》卷十:“伪齐刘豫既僭位,大飨羣臣。”《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季)质,(张)邦昌子婿,闻僣位,自系越州狱,提举茶盐司以闻,至是擢用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八》戊申,刘豫僣位于北京(河北省大名县)。明 屠隆《彩毫记·渔阳鼙鼓》:“东都僭位,以诛杨氏为名,藉口晋阳之申,国号大燕。”

僭物

jiànwù

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一》史元忠献杨志诚所造兖衣及诸僭物。丁卯,流志诚于岭南,道杀之。

僭先

jiànxiān

越礼占先。《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慧娘道:“嫂嫂是客,奴家是主,怎敢僭先!”

僭用

jiànyòng

越分使用。《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汝上殺母后,自立爲王,僭用天子鑾輿,非反而何?何其芳《重庆随笔》古來老百姓僭用与皇帝相同相似之衣服用品,即以谋反论。

僭诈

jiànzhà

不守本分而行欺诈。《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羣龙。昌芳僭诈,梁齐连锋。”《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嫡嗣废黜,宗枝僭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