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

①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兼人。孟子·滕文公下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晋书·孝武帝纪》:“狡寇纵逸,藩守倾没,疆埸之虞,事兼平日。”《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②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晋书 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南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③兼爱。墨子《兼爱》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④加上,还有。《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

兼爱

jiān’ài

①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荀子·成相》:“尧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兼爱,不羞执鞭。”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②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墨子中有兼爱三篇,阐述其主张。墨子《兼爱》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参见“杨朱”。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③处处爱护。《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兼爱无私

jiānàiwúsī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

兼倍

jiānbèi

二倍或数倍。《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梁皇后》:“后藉姊兄廕埶,恣极奢靡,宫幄彫丽,服御珍华,巧饰制度,兼倍前世。”王充《论衡·知实》:“夫如是,圣贤之实同而名号殊,未必才相悬絶,智相兼倍也。”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 之二》:“周官三百, 位兼倍。歷兹以降,游惰寔繁。” 李善注:“书曰,秦立百官,因循不革,自佐史至丞相,十三万三百八十五人。今云‘兼倍’,略言之耳。”

兼并

jiānbìng

指侵吞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抑其兼并。兼并小国。西汉·贾谊《过秦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清 张廷玉《明史》大户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兼并之家。

兼彩

jiāncǎi

多种色彩。《北史·魏纪二》:“所幸昭仪、贵人,衣无兼綵。”

兼程

jiānchéng

本意指一天走两天的路,指夜以继日,以加倍速度赶路。风雨兼程。日夜兼程。《东周列国志 第三回》:“公子成谏曰:‘我兵兼程而进,疲劳未息,宜深沟固垒,待诸侯兵集,然后合攻。此万全之策也。’”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伐罪安民,军机宜迅,兼程进,羽扇纶巾,看令下山河震。” 《聊斋志异 阿英》(甘)玉自东粤归,闻乱,兼程进。

兼程并进

兼程而进

兼程前进

jiānchéngbìngjìn

jiānchéngérjìn

jiānchéngqiánjìn

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时间紧迫,我们只好兼程前进。《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休兵三日,汰下疲病,只用精壮,兼程而进。《红楼梦》第十六回:“……因听见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并进,一路俱各平安。”

兼畜

jiānchù

犹兼并,并吞。《老子·第六十一章》:“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兼词

jiāncí

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等。

兼道

jiāndào

即兼程,加倍赶路。桓宽《盐铁论·结和》:“圣人不困其众以兼国,良御不困其马以兼道。”《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慕容垂)乃帅八千骑徐行蹑其后。(桓)温果兼道而进。《晋书 符坚载纪下》坚大悦,恐(谢)石等遁也,舍大军于项城,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

兼而有之

jiānéryǒuzhī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兼而有之。《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兼该

Jiān’gāi

亦作“兼賅”。兼备,包括各个方面。《资治通鉴 魏纪二》文帝(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扬雄《交州牧箴》:“大受命,中国兼该。”《隋书·音乐志上》:“雅乐郎杜夔,能晓乐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该。” 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二》:“见其条理详明,言词愷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清操亮节,体用兼賅。”

兼官

jiān’guān

在本官职以外,又任他官。《韩非子·说林上》:“公佩僕璽而为行事,是兼官也。”《韩非子·用人》:“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餘力於心,莫负兼官之责於君。”《汉书 王莽传》臣莽无兼官之材,今圣朝既过误而用之,臣请御史刻宰衡印章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晋书·孝怀帝孝愍帝纪论》"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执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古之兼官,多是暂时摄领;有长兼者,即同正官。”

兼官重绂

jiān’guānzhòngfú

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后汉书·翟酺传》:“昔竇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紱,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更改社稷。”

兼怀

jiānhuái

谓包容各个方面。《庄子·秋水》:“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成玄英疏:“怀,藏也。”

兼济

jiānjì

谓使天下民众、万物咸受惠益。《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导物。”孟子《尽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天下。唐 韩愈《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於闻用也……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白居易有兼济思想,凡不利民众和国家的朝政,敢于犯颜直谏。”参见“兼善”。

兼假

jiānjiǎ

兼任,暂代官职。《南史·王延之传》:“宋孝武选侍中四人,并以风貌,王彧、谢庄为一双,韜与何偃为一双。常充兼假,至始兴王师,卒。”《资治通鉴 随纪四》(隋炀)帝颇惜名位,群臣当进职者,多令兼假而已

蒹葭倚玉

jiānjiāyǐyù

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小女娇痴慕学,得承高贤不弃,今幸结此良缘,蒹葭倚玉,惶恐惶恐。·曾朴《孽海花第12回》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理,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恐折薄福。

兼金

jiānjīn

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银铜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银钱帛。《孟子·公孙丑下》:“前日於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赵岐注:“兼金,好金也,其价兼倍於常者。”晋 陆机《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兼金。”唐 王维《酬贺四赠葛巾之作诗》:“野巾传惠好,兹貺重兼金。”清 程恩泽《粤东杂感诗:“有尽兼金倾海去,无端奇货挟山来。”

兼览博照

jiānlǎnbózhào

广泛参照,明察四方。《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唐、虞之圣,犹务兼览博照,乃能成治。

兼利

jiānlì

谓使(天下万物)一并受到利益。《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庄子·天下》:“墨子氾爱兼利而非鬭。”成玄英疏:“普氾兼爱,利益羣生。”《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兼美

jiānměi

①指生活的各方面都豪华奢侈。《晋书·齐王攸传》:“又都邑之内,游食滋多,巧伎末业,服饰奢丽,富人兼美,犹有魏之遗弊。”②犹言完善,样样擅长。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閒焉。”宋 姜夔《续书谱·总论》:“古人有专工正书者,有专工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

兼明

jiānmíng

谓在主业之外,附带通晓他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歷者,均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兼目jiānmù

指眼睛在疲劳状态下产生的虚妄之相,这种状态会导致眼睛出现明暗两种状态,进而引发各种虚妄的想象和幻觉。《镜花缘第十六回》“第草野无知,兼目重听,今以草舍冒昧屈驾,未免简亵,尚求海涵。”

兼圻

jiānqí

清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谓之兼圻。如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两省,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老残游记第六回》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

兼洽

jiānqià

广博。宋·叶适《宋故宣教郎姚君墓志铭》:“洪卿之学勤苦兼洽,其文精俊详实,然后退藏抑损,常愿出人后。”②并用。《后汉书 刘表传》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

兼权尚计

jiānquánshàngjì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荀况《荀子 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宋·曾巩《陈书目录序》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忧人,则其始之所以兴。

兼权熟

jiānquánshújì

兼:指同时顾到各方面;权:比较,衡量;熟:精细、深入。多方面地衡量、比较,深入细致地考虑。~之后,他做出了取舍。《荀子·不苟》:“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兼人

jiānrén

①胜过他人;能力倍于他人。超过俩人。《论语·先进》:“求(冉求)也退,故进之;由(仲由)也兼人,故退之。” 《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孙)权后与陆逊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朱熹集注:“兼人,谓胜人也。”《汉书·韩信传》:“受辱於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滂清明逊悌以敏,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章炳麟《焦达峰传》:“持论刚断,不苟言,竞走蹴鞠皆兼人,校中戏呼之曰谭唐。”《资治通鉴 晋纪三》臣闻善御者必知六辔缓急之宜,故孔子以仲由兼人而退之,冉求退弱而进之。《聊斋志异 雷曹》乐(云鹤)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②谓兼并别国。《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兼容并包

兼容并蓄

兼收并蓄

jiānróngbìngbāo

jiānróngbìngxù

jiānshōubìngxù

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对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不能兼收并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贫僧岂不知,圣贤学问,兼容并包,释氏左道旁门,难于抗衡。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种兼容并蓄的大度精神还表现在庵里僧尼共存。””

兼肉

jiānròu

二种肉食。《尸子 卷下》:“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衣不重帛,食不兼肉。”《后汉书·刘虞传》:“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明 唐顺之《王冢妇唐孺人墓志铭》:“孺人从於宦者十年。然所服御一不改其素,非宾燕,不设兼肉。”

兼弱攻昧

jiānruògōngmèi

兼并弱国和攻取政治昏乱之国。《三国演义 第六十回:“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三》(陈尧臣)言于帝曰:“辽主望之不似人君,臣谨画其容以进,若以相法言之,亡在旦夕,幸速进兵,兼弱攻昧,此其时也。”

兼善

jiānshàn

①谓使他人得到好处。②全好,各方面都擅长。

兼摄

jiānshè

谓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礼记·丧服小记》士不摄大夫。唐 孔颖达疏:此谓士丧无主,不敢使大夫兼摄为主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移郡之邑,移邑之郡,或以佗官而兼摄,或以卑官而任重,往往辞烦就简,舍薄从厚,请求侥觊,惟利是趋,易置纷然,浸乱旧制,理宜戒饬。明 李东阳《赠右谕德谢君序》储宫之有左右春坊,犹朝廷之有翰林……其有迁转,则视其班级高下,或相出入,或相兼摄。

兼收并蓄

俱收并蓄

jiānshōubìngxù

不管来源和性质如何,一概收容积蓄。形容博采众议。

监守自盗

jiānshǒuzìdào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四回》总之少了谷石,却无案卷可凭,这就是监守自盗的匮空。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jiāntīngzémíng

piānxìnzéàn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凡事要了解其真实情况,必须倾听多方所提供的信息、意见等,因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味

jiānwèi

两种以上的菜肴。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衣不重彩,食不兼味。” 唐 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明 何景明《查城十五夜对月》诗:“小市无兼味,邻家酒亦。” 

兼行

jiānxíng

①谓以加倍速度赶路。《管子·禁藏》:“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孙子·军争》:“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帝等)遂得南出。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魏书·刘裕传》:“裕自以舟师南伐。季高(孙季高)乘海兼行,奄至番禺。”②同行。 唐 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鼠﹞昼累累与人兼行。”③犹言德行完备。王符《潜夫论·实贡》:“是故高祖所辅佐,光武所将相,不遂伪举,不责兼行。”

兼旬

jiānxún

二十天。《旧唐书·王及善传》:“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宋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一》:“衡门兼旬限泥潦,卧听窾木鸣相挨。”诸宗元《夜过海藏楼诗》:“兼旬再见已足喜,况能坐对秋宵长。”清 方苞《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兼营并鹜

jiānyíngbìngwù

同时从事本业以外的经营,并且心无定性,一心二用。其中,“兼营”指的是同时从事本业以外的经营,而“并鹜”则是指心无定性,一心二用。这个成语出自《曾国藩家训》,原话是“不可兼营并鹜”,意在告诫人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心无定性,要全心全意。

兼资

jiānzī

谓兼具两种资质;具备文武全才。《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晋 潘岳《杨荆州诔》:“君以兼资,参戎作弼。”《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聪睿夙成,兼资能断,其显祖之谓乎?明 屠隆《綵毫记·永王设计》:“惟有翰林供奉李白,天才豪迈,文武兼资。”

兼紫

jiānzǐ

谓一家中有数人为显官。紫,紫色印绶。《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李贤注:“金印紫綬。重、兼,言累积也。”

jiān

鹣鹣:古代传说中的比翼鸟。雌雄老在一起飞。《花月痕第一回》幸而为比翼之鹣,诏于朝,荣于室,盘根错节,脍炙人口《花月痕第十八回》此书既有韦、刘做了并命之鸳鸯,复有韩、杜做个同心之鹣鲽,天下无独必有偶,这话不真么?

鹣鲽

jiāndié

①比翼鸟和比目鱼。比喻交往密切的朋友或相亲相爱的男女。《花月痕第四七回》红卿不特与采秋意泯尹邢,就与瑶华也情如鹣鲽。②《史记 封禅书》:“古之封禪……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后因以“鹣鰈”代指海外进贡的珍异。

jiān

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之古称。双丝的细绢:缣素。缣缃。缣帛。《后汉书 董卓列传》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资治通鉴 陈纪十》赐缣万匹,珍玩称是。《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旧凉州粟麦斛至数千,及(李)汉通收率之后,一缣籴数十斛,积军粮支数十年。《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文)之邵,绵竹人,为曲水令,转运使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配卖。《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三》时山前诸路大饥,乾、显、宜、锦、兴中等路斗粟直数缣,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

缣帛

jiānbó

①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周礼·天官·丝》“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郑玄 注:“时者若温煖宜縑帛,清凉宜文绣。”《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縑帛,檐揭而去。”《汉书 王莽传下》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唐 韩愈《许受韩弘物状》:“韩弘荣於宠赐,遂寄縑帛与臣。”②作书写用。《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纸。”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 卷七》:“故有刀笔铅槧之説,秦末用縑帛。”清 周亮《工与胡元润书》:“王荆公作字,未尝轻用縑帛,独於佛语用之。”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两学校发达,经学又极烦琐,士人录写大量经传师说,竹简重,缣帛贵,很自然的需要一种代用品,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

缣綸

jiānlún

泛指丝织物。《晋书·武帝传论》:“絶縑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

缣囊

jiānnáng

细绢制成的袋子。《后汉书·杜根传》:"太后大怒,收执根等,令盛以缣囊,于殿上扑杀之。"《三国演义 第五九回》:"是夜北风大作,(曹)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为无盛水之具,作缣囊盛水浇之,随筑随冻。"《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九》(宋)齐愈初赴狱,以文书一缣囊授张浚曰:“齐愈不过远贬,它时幸为我明之。此李会劝进张邦昌草稿也。”

缣素

jiānsù

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九》帝(元英宗)御大安阁,见太祖、世祖遗衣,皆以缣素木棉为之,重加补缀,嗟叹良久。②指书册或书画;细绢。可供书画。缣素山积。

jiān

(用筷子)夹:菜。《红楼梦 第41回》凤姐笑道:“姥姥要吃什么,说出名儿来,我搛了喂你。”

jiān

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倚玉树(喻两人的品貌极不相称)。

蒹葭

jiānjiā

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蒹: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蒹长成后为萑(huán),葭长成后为苇。蒹葭之思:指恋人的思念之情。《庄子·则阳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宋 柳永《安公子词 远岸收残雨》:“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蒹葭伊人

jiānjiāyīrén

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徐世溥《寄侍御李匡山先生书》教忽焉经岁,蒹葭伊人,自是朋辈相怀,终以一水为恨;若不肖于先生,直高山仰止耳。

蒹葭倚玉

jiānjiāyǐyù

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小女娇痴慕学,得承高贤不弃,今幸结此良缘,蒹葭倚玉,惶恐惶恐。”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理,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恐折薄福。

jiān

鱼,体侧扁,长卵圆形,一般两眼都在身体的左侧,也有在右侧的,上方的眼睛靠近头顶,有眼的一侧黄褐色,无眼的一侧白色。生活在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