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殲 | jiān | 消灭,灭尽:歼灭。歼击(攻击和歼灭)。围歼。聚而歼之。 |
歼殄 | jiāntiǎn | 消灭;灭绝。歼殄无遗类。《晋书·张轨传》:"主簿谢艾,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钺,委以专征,必能折冲御侮,歼殄凶类。"唐 元稹《鼓吹曲辞·芳树》:"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一十》吴敏兵寡,宜就遣(韩)世忠以为之副,俾歼殄群寇,收拾遗民。 |
歼一警百 | jiānyījǐngbǎi |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清 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
肩 | jiān | ①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肩膀。肩胛。并肩。②担负:肩负。肩荷(hè)。肩舆(轿子)。 |
肩背难望 | jiānbèinánwàng | 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七卷:“则尤簪缨世胄,肩背难望者矣!” |
肩胛 | jiānjiǎ | ①肩膀。《水浒传第七回》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②比喻承担的责任。 |
肩肩 | jiānjiān | 瘦小细长貌。《庄子·德充符》:“闉跂支离无脤説卫灵公。灵公説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陆德明释文引 李轨曰:“羸小貌。”唐 刘禹锡《有獭吟:“人立寒沙上,心专脰肩肩。”宋 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诗〉:“全人脰肩肩,瓮盎嫵且宜。” |
肩尻 | jiānkāo | 肩膀和屁股。借指人或牲物的全体。《庄子·达生》:“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宋 孔武仲《瓜步阻风诗》:“我当卖剑买牲牢,再埽灵宇陈肩尻。” |
肩摩 | jiānmó | 亦作“肩靡”。 ①肩与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淮南子·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 汉 桓宽《盐铁论·论菑》:“刑者肩靡於道,以己之所恶而施於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 《聊斋志异 王成》至邸,则鹑人肩摩于墀下。 ②指靠近。 陈毅《送旧友南归》诗:“妙善隐蔽,与敌肩摩;我不出手,敌不知觉。” |
肩摩毂击 肩摩毂接 | jiānmógǔjī jiānmógǔjiē | 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肩摩毂击,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
肩摩接踵 肩摩踵接 | jiānmójiēzhǒng jiānmózhǒngjiē | 肩与肩相磨,脚与脚相接。形容人多拥挤不堪。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走进周庄》“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 |
肩排 | jiānpái | 肩挨着肩。谓人多杂沓。南朝梁 何逊《拟轻薄篇》:“长安九逵上,青槐荫道植。轂击晨已喧,肩排暝不息。”《西游记第一回》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齿肩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 |
肩挑 | jiāntiāo | 本为挑担,亦借指工役。清 朱柏庐《朱子家训》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则夫此间之数万万人所恃以赡饔飱而资事蓄者,惟有鬻身入笠,充某製造厰之工匠、某洋行之肩挑、某铁路公司之驛卒。” |
肩舆 | jiānyú | ①轿子。肩舆是指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东晋及南朝时即盛行。其制为二长竿,中设软椅以坐人。很像四川现代的"滑竿"。《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xì,乘肩轝,具威仪。”《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每至阁门,令乘肩舆以进。唐 白居易《东归诗》:“翩翩平肩舁yú,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道:‘要往江寧,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我只记得我们走旱路的时候,母亲乘着肩舆,我们兄弟两人是一人坐一个箩兜被一人担着。”②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资治通鉴 唐纪十五》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李世民)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 |
菅 | jiān |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很坚韧,可做炊帚、刷子等。杆、叶可作造纸原料:草菅人命。草菅:草茅。比喻微贱。汉贾谊《新书·保傅》:“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谓之诽谤,深为之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唐 皇甫湜《狠石铭》:“穷珍总奇,力瘁财殫,驱逐而前,而刈草菅。”清 唐孙华《厮养儿》诗:“自悲生死草菅轻,不如作君堂下犬。”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参见“草菅”“草菅人命”。 |
戋戔 | jiān | 本义是“一排(列)士兵”,引申义为“薄片”,再引申义为“薄”。 |
戋戋 | jiānjiān | ①形容少。“戋戋微物”,“为数戋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官人》:“戋戋微物,想太史亦当无所用,不如即赐小人。” ②指浅狭。③显露。 |
浅 | jiān I. | 形容流水声。II.参见qiǎn。 |
笺 | jiān | ①注释:笺注。②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笺。信笺。③(写)书信:笺札。笺牍。华笺。作动词表示写信。《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孙)权内惮(关)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法正笺与刘璋,为陈形势强弱。《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曰。《晋书 王羲之传》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宋 唐婉《钗头凤》:“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④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笺奏。奏笺(多呈皇后、太子、诸王)。《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四》裴冕、杜鸿渐等上太子笺,请遵马嵬之命,即皇帝位,太子(肃宗李亨)不许。笺五上,太子乃许之。 |
笺释 | jiānshì | 犹笺注。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梅村诗从未有注。近时黎城靳荣藩字介人,以十年之功,为之笺释。"《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王珪欲除(吴)处厚馆职,为(蔡)确所沮,处厚由是恨确,故笺释其诗上之。 |
笺书 | jiānshū | 书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篇》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 |
笺奏 | jiānzòu | 书札、奏章。《后汉书·胡广传》:“诸生试章句,文吏试牋奏。” 李贤注:“周成杂字曰:‘牋,表也。’杂事曰:‘凡羣臣之书,通於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旧五代史·梁书·孙隲》:“魏博从事公乘亿以女妻之,因教以牋奏程式。”宋史·曾巩传:“(曾巩)寻掌延安郡王牋奏。”《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
溅 | jiān I. | 溅溅:拟声词。流水声。形容水流急速的样子。《乐府诗集 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宋 周邦彦《满庭芳词》:“人静乌鳶自乐,小桥外,新緑溅溅。”II.参见j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