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監 | jiān I | ①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②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II.参见jiàn |
监当 | jiāndāng | 宋代掌管税收、冶铸等事务的地方官。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有萧守道者,日侍左右,忽得罪,绌为外郡监当。"《宋史·职官志七》:"监当官掌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侍御史李光远坐言事贬监当。 |
监国 | jiānguó | ①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史记·晋世家》:“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晋书 符坚载纪上》监国冲幼,銮驾远临,脱有不虞,其如宗庙何!旧唐书·高宗纪下:“上以服饵,令皇太子监国。”《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武帝每巡幸四方,太子常留监国。《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张说曰:“此必谗人欲离间东宫。愿陛下(睿宗李旦)使太子(李隆基)监国,则流言自息矣。”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其书是明仁宗东宫所閲,上有监国之寳。”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回》:“﹝太祖﹞命太子皇太极监国,自率二万劲旅,到天坛祭天。”②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新五代史·周太祖纪》:“太后制以威(郭威)监国。” 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5篇》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由马士英、东林党官员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sōng监国于南京,次年改元弘光,史称南明。 |
监护 | jiānhù | ①对未成年者、精神病人等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与保护。②督察。《后汉书 袁绍传》即表(沮)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③对危重病人严密观察,以便及时抢救。 |
监戒 | jiānjiè | 鉴察往事,警戒将来。《汉书 王莽传》及(刘)崇社宜如亳社,以赐诸侯,用永监戒。 |
监酒 | jiānjiǔ | ①监督造酒的官吏。《说郛卷三二》引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四十年前,抚州监酒范寺成妻色美而妒,范甚宠而惮之。”②指酒宴上临时监察礼仪的官员。《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 |
监军 | jiānjūn | ①监督军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后汉书 袁绍传》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明史·陈新甲传》:“若麒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新甲力庇,復令出关监军。”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②监督军队的官员。《后汉书·袁绍传》:“绍遂以岱为监军。”唐 房千里《杨娼传》:“监军即命娼冒婢以见帅。”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四折》:“你为儿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战场,请你箇行号令的监军自想。”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监军专将柄,司礼为阿衡。” |
监领 | jiānlǐng | 监督掌管。《汉书·王莽传》:“以故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乃置养赡官稟食之,使者监领。”《后汉书·邓训传》:“建初三年,拜训謁者,使监领其事。”唐 黄滔《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及宣皇帝復寺,刺史瑯琊王公迎以幡花,舍於郡开元寺,俾为监领。” |
监寐 | jiānmèi | ①假寐。《后汉书·桓帝纪》:“监寐寤叹,疢如疾首。”李贤注:“监寐言虽寝而不寐也。”王先谦集解引钱大昕曰:“监寐,犹假寐也。”②犹寤寐。《后汉书·袁谭传》:“我州君臣监寐悲叹。”即日夜悲叹。 |
监门 | jiānmén | 守门人。《韩非子 五蠹》监门之服养。监门之养。《史记 魏公子列传》不以监门困。《战国策·齐策四》:“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閭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
监奴 | jiānnú | ①为权贵豪门监管家务的奴仆头子。《汉书 霍光传》初,光爱幸监奴冯子都,常与计事,及显寡居,与子都乱。②泛指奴仆。 |
监生 | jiànshēng | 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具有此资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样应乡试。《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上试汉军笔帖式、监生,曳白八百人,均斥革,令其读书再试。 |
监市履狶 | jiānshìlǚxī | 《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於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后以“监市履狶”喻善于体察事物。宋 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诗之一》:“少年有功翰墨林,中岁作吏几陆沉,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知民心。” |
监守自盗 | jiānshǒuzìdào | 监守:监管;盗:偷窃。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知法犯法。《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
监司 | jiānsī | 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亦可作动词,监察。监察。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简称。宋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明 杨珽《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后汉书·贾宗传》:“宗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五曰刚方岂弟,劳绩著闻,可备监司、郡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郡守不职,缘监司不得其人。监司得人,则一道蒙福。 |
监寺 | jiānsì | ①佛寺中主持寺务之僧。地位次于方丈。《水浒传第六回》智深道:“洒家不管菜园,俺只要都寺、监寺。”②封建朝廷监、寺等机构的长官。 |
监斩 | jiānzhǎn | 监督执行死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元 关卿《窦娥冤第三折》:“竇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无怨。”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外边行刑的准备,一切都已经停当了,是土抚台土大人亲自监斩。” |
监照 | jiānzhào | ①监,通“鉴”。犹照临。《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②监生的凭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一百回》:“他到得上海来,就盘缠断绝了。此刻拿了一张监照,两个奖札,在这里兜卖。” |
礛 | jiān I. | “石”与“监”联合起来表示“督察玉石的切割打磨”。本义:玉石制作业的监工。说明:玉石是古代的宝石,异常珍贵,其保管、加工都需要严密监察,既要防止短少,也要防止因失误而造成废品。礛诸:打磨玉石用的青色磨石,如“玉待礛诸而成器。” II.jiàn锋利:“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礛磻: 锐利的石制箭头。《战国策·庄辛论幸臣》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