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 jiā | ①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论语·子路篇》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②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③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④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⑤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⑥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宋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⑦通“假”,给予。《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⑧姓。 |
加餐 | jiācān | ①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唐 李颀《送三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加餐共爱鱸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清 纳兰性德《送张见阳令江华诗》:“吾怜张仲蔚,临别劝加餐。”郁达夫《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②犹进餐。清 戴名世《詹烈妇传》:“至三日,烈妇收泪请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脏只供那些乌鸦加餐。” |
加持 | jiāchí | 参见“伽持“。 |
加额 | jiā’é | 双手放置额前。旧为祷祝仪式之一。亦用以表示敬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王氏母子感泣,见者亦以手加额。元 武汉臣《老生儿 第一折》他道小梅行必定是个厮儿胎,不由我不频频的加额,落可便暗暗的伤怀。《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白氏问了详细,知得丈夫中了头名状元,以手加额,对天拜谢。 |
加官晋爵 加官进爵 | jiāguānjìnjué | 加封官阶,晋升爵位。晋:晋升指中国传统寓意图案。古时加封官衔,晋升爵位,谓加官晋爵。纹饰而天官冠带朝服,童子献爵杯,“冠”与“官”同音,爵字共通,以此谐音寓意组成。明·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九十一回:“如功成之日,定然加官晋爵。”高阳《玉座珠帘》下册:恭王因为皇帝的告诫,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 |
加官进禄 | jiāguānjìnlù | 旧社会称官吏的薪水。提升官职,增加俸禄。元·脱脱等《金史·章宗元妃李氏传》:“向外飞则四国来朝,向里飞则加官进禄。” |
加冠 | jiāguàn | 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②著冠。 |
加耗 | jiāhào | 历代在正税定额以外借口弥补损耗而加收的份额。起于五代后唐明宗时,规定民间纳米,每石加二升,名“鼠尾耗”。五代汉隐帝时,增为每石加二斗,名“省耗”。又有借口量米损失的“升斗耗”,堆放仓库损失的“仓场耗”等。在熔铸银两中,为弥补损耗而加收的份额,叫“火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两浙运判吴渊请诸路州郡输纳秋苗,加耗不得过三分。 |
加惠 | jiāhuì | ①谓于正礼之外加增的优惠待遇。《左传·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杨伯峻注引邵瑛刘炫规杜持平:“此谓年老者有加增恩惠。”《周礼·秋官·司仪》:“明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之积”郑玄注:“礼赐谓乘禽,君之加惠也。”孙诒让正义:“云君之加惠也者,以在致飱及饔餼诸正礼之外,故曰加惠。”②施予恩惠。《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宋 陈亮《国子》:“东之置五经师以教四姓小侯,唐分四学以官品而教其子弟,盖亦足以加惠於公卿士大夫矣。” 朱自清《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但可知的,运命决不加惠于她!” |
加减乘除 | iiājiǎnchéngchú | 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明 王九思《端正好 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1回:“无论你加减乘除,怎样变法,总出不了这‘正’‘负’两个字的范围。” |
加冕 | jiāmiǎn | 指把皇冠加在君主头上,是君主即位时所举行的仪式。真正的“加冕”意味着对可信度、责任和权力这三个重要概念作出指导,确认其权威的合法。 |
加派 | jiāpài | ①增加人数。增派(部队等)。②正项以外增收的赋税。《明史·食货志二》(嘉靖)三十年,京边岁用至五百九十五万,户部尚书孙应奎蒿目无策,乃议於南畿、浙江等州县增赋百二十万,加派於是始。《明史卷二十三 庄烈帝一》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分掠鄜州、延安。 |
加人 | jiārén | ①凌轹他人。《论语·公冶长》:“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加,陵也。”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余戇而狂,年未三纪,乘气加人,无挟自恃。”宋 王安石《与王禹玉书三》:“阁下亲屈势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乐与之为善。”②增加人的好品性、提高人的人格水平。《老子·第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
加人一等 | jiārényīděng | 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你这见解,一定加人一等,这等玄妙高超法,我两个怎能帮助你得来。 |
加诬 | jiāwū | 虚构诬陷。《汉书·王尊传》:“浸润加诬,以復私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虵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駡辱妇之父母。”唐 刘禹锡《谢上连州刺史表》:“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竞生口语,广肆加诬。” |
加膝坠渊 | jiāxīzhuìyuān | 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清·钱谦益《王季木墓表》:“肺肠太热,善善恶恶,或溢而为加膝坠渊,以贻小人口实。”《花月痕第六回》我们本是凭人摆弄的,爱之加膝,不爱之便要坠渊,又有什么凭据可说得出来? |
加油加醋 加油添醋 | jiāyóujiācù jiāyóutiāncù |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他说话总爱加油加醋的。克非《春潮急》二六:“有种人并不怀着什么恶意,却专喜欢探究人家的隐秘,然后再加油添醋,偷偷地、热衷地广播出去。”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有创作才能的人,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加油加醋说给人听。” |
加诸 | jiāzhū | ①凌驾于。《论语·公冶长》:“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加,陵也。”唐 韩愈《争臣论》:“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訐以为直者。”②诬谤;乱说。唐 张鷟《游仙窟》:“岂敢在外谈説,妄事加诸!”《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雀儿夺宅,今见安居。所被伤损,亦不加诸,目验取实,何得称虚?”《旧唐书·宣宗纪》:“诬贞良造朋党之名,肆谗构生加诸之衅。” |
伽 | jiā I. | 伽倻:朝鲜乐器名,有些像中国的筝。II.qié①伽南香:沉香。②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指佛寺。 III. gā伽马射线:即“丙种射线”,镭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的射线,应用于工业和医学等领域。 |
伽持 | jiāchí | 佛教用语。一般写作“加持”。意谓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西游记第八回》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
伽楠 | jiānán | 即“伽南香”。沉香的别名。《笑林广记 屁香》有奉贵人者,贵人偶撒一屁,即曰:“那里伽楠香?” |
茄 | jiā I. | ①古指荷茎。②雪茄。II. qié茄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果实球形或长圆形。在热带则为多年生灌木。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
笳 | jiā |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笳鼓 | jiāgǔ |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唐 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唐 祖咏《望蓟门诗》:“燕臺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宋 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宋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笳鼓悲鸣。遣人惊。”明 沉采《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明 夏完淳《即事三首》:“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
㹢 | jiā | 㺢㹢狓:哺乳动物,体形像长颈鹿,但小得多,毛赤褐色,臀部与四肢有黑白相间的横纹。生活在非洲原始森林中,吃树叶。 |
迦 | jiā | 用于译音,也用于专名。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
迦持 | jiāchí | 谓佛教戒律。《西游记第五二回》:“行者顿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与唐朝师父西来。’” |
珈 | jiā | 古代妇女戴的簪子两头的玉饰。瑜珈或瑜伽。 |
枷 | jiā | 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披枷带锁。《释名·释器用》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过穗而出其谷也。《隋书·刑法志》凡死罪枷而拳,流罪枷而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三》(蔡)确引陈安民,置枷于前而问之。 |
枷脰械手 枷颈铐手 | jiādòuxièshǒu | 脰:脖子、颈。拘系囚犯。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辟(叛将刘辟)穷见窘,无地自处……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
枷号 | jiāhào | 带枷示众。《水浒传第五十二回》三日外不搬,先把你这厮枷号起,先吃我一百讯棍!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 第四折》着重责四十板,枷号三个月。《金瓶梅 第十七回》圣旨下来,拿送南牢问罪。门下亲族用事人等,都问拟枷号充军。《清史稿卷十六仁宗本纪》枷号两个月,遣戍黑龙江。入教侍郎蒋予蒲褫职。 |
枷杻 | jiāniǔ | ①木枷与手械。带于囚犯颈项、手腕的刑具。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枷棒》:“六月盛暑,去囚火、枷杻,决断刑狱,放宥之也。”宋 欧阳修《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大过札子》:“传闻燕度 勘鞫滕宗谅事,枝蔓勾追,直得使尽邠州诸县枷杻,所行栲掠,皆是无罪之人。”《水浒传第八回》府尹听了林冲口词,且叫写了回文,一面取刑具枷杻来枷了,推入牢里监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仙女笑道:‘汝欲脱离苦厄么?’上前把手一指,那枷杻纷纷自落。”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巧哉造化心,此罚胜枷杻。”②谓带枷、上手械。《旧唐书·懿宗纪》:“贼初劫乌江县,雍(刺史崔雍)令步奏官二人探知,雍 犹不信,二人并被枷杻。 |
枷责 | jiāzé | 施枷审讯责罚。清·吴敬梓《 |
痂 | jiā | 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聊斋志异 画皮》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
泇 | jiā | 泇河:古称“泇水”,源出中国山东省,流经江苏省入运河。《明史 卷二十一 神宗二》(万历三十二年)是月(四月),浚泇河工成。 |
跏 | jiā | 行走时脚向内拐。跏坐:结跏趺坐;即双足交迭而坐。参见“跏趺”。《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脚。 |
跏趺 | jiāfū | ①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佛教用语“结跏趺坐”的省称。俗称“打坐”,双足交叉,盘腿而坐。《聊斋志异 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②泛指静坐,端坐。 |
袈 | jiā | 袈裟:梵语音译词。和尚、尼姑所穿的法衣。 |
鴐 | jiā | 鴐鵝:鴻雁。《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四》禁江西、湖广、 汴梁私捕鴐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