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②末了: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六》苻氏尝季夏思冻鱼,仲冬须生地黄,熙下有司切责不得而斩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昔魏室将季,海内分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聊斋志异 张诚》讷曰:“明季清兵入境,掠前母去。父遭兵燹,荡无家室。先贾于西道,往来颇捻,故止焉。”参见“孟”和“仲”③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风。④ 一段时间:季节。季候。季相(xiàng)(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季。⑤ 姓。

季布一诺

jìbùyīnuò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明·陆采《明珠记·吐衷》:“昔聂政一言而破面自决,季布一诺而千金不移。”

季常之惧

季常之癖

jìchángzhījù

jìchángzhīpǐ

指惧内。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苏轼被贬至黄州,常与好友陈季常一起谈论文学。陈季常很好客,经常邀客人到家里,他的妻子是河东郡柳氏经常敲墙赶客,苏轼作诗“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笑陈季常怕老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杨万石)生平有季常之惧。妻尹氏,奇悍,少迕之,辄以鞭挞从理……万石惧,长跽床下。

季春

jìchūn

农历三月,即春季最后一月。参见“初春”、“仲春”。

季父

jìfù

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资治通鉴 汉纪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张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资治通鉴 汉纪八》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九》季父(崔)安潜谓所亲曰:“吾父兄(崔慎由)刻苦以立门户,终为缁郎所坏!”缁郎,(崔)胤小字也。

季汉

jìhàn

即蜀,犹言之季世。《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季路一言

jìlùyīyán

比喻信用极好。《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伯言》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

季孟之间

jìmèngzhījiān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北齐书·元文遥传》:“虽不如彦深清贞守道,又不为士开贪淫乱政,在于季孟之间。”

季年

jìnián

①晚年;末年。《左传·文公元年》:“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汉书·鲁恭王刘馀传》:“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资治通鉴 宋纪四》季年(拓跋)被疾,刑罚滥酷;太宗(拓跋嗣)承之,吏文亦深。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咸丰季年,中西重立和约。” 陈垣《党使我获得新的生命》:“我出生在清朝季年。”②指第三年。王国维《观堂集林·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唐六户部尚书职,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

季女

jìnǚ

少女。小女儿。《北齐书·废帝纪》(许)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百十》初,宿州人马公,与(郭)子兴为刎颈交,马公卒,以季女属子兴,子兴因抚为己女。明 王世贞《鸣凤记·仙游祈梦》当今小人得志,季女斯飢。学生虽得侥倖,未知究竟如何。

季世

jìshì

末代;衰败时期。《左传·昭公三年》:“叔向曰:‘齐其何如?’ 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桓宽《盐铁论·授时》:“三代之盛无乱萌,教也;夏商之季世无顺民,俗也。”《魏书·王肃传》:“穷諭再期,蔬緼不改,诚季世之高风,末代之孝节也。” 《资治通鉴 汉纪六》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呼!郁达夫《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最怜季世河东叟,十载驰驱鬢欲霜。”《资治通鉴 汉纪十》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清 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我太祖龙兴关外,值明之季世,天与人归。”

季孙

jìsūn

复姓。春秋时鲁有季孙宿。②即季康子。春秋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周文 敬姜论劳逸》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季孙之忧

jìsūnzhīyōu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先秦·孔子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友伯兄

jìyǒubóxiōng

比喻交情深,义气重。唐·宋之问《饯湖州薛司马》诗:“交深季作友,义重伯为兄。”

季运

jìyùn

凶运,破舟进海,贫苦逆恶卦,吉尽凶相,穷乏之数。《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遭值季运,天下分崩。《桐城耆旧传》的作者马其昶论方以智说。“躬豪杰之才,遭逢季运,以占毕称,岂其志哉。”

季札让国

jìzháràngguó

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资治通鉴 周纪一》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泰伯血食矣。

季子

jìzi

年龄最小的一个儿子;少子。(赵)善湘季子汝楳,史弥远婿也,故凡奏请得无阻。②方言: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③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字季子。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山色王维画浓淡,鸟声季子舌纵横。

因害怕而自觉心跳:惊悸。悸栗(心惊肉跳)。悸动。心有余悸。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悸慑

jìshè

犹惶恐。惊慌恐惧。《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冬,十月,建州刺史于延陵入辞,上曰:‘建州去京师几何?’对曰:‘八千里。’上曰:‘卿到彼为政善恶,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则万里也,卿知之乎?’延陵悸慑失绪,上抚而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