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丛生的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②针形的刺:棘皮动物。③古同“”,兵器。④通“亟”。急切,急迫。《毛诗·小雅·出车》: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毛苌传云:仆夫,御夫也。郑玄笺云:棘,急也(假借字)。王命召己,己即召,御夫使装载物而往。王之事多难,其召我必急,欲疾趍之。此序其忠敬也。《老子·第五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

棘匕jíbǐ用棘木做的匕匙。《诗·大雅·大东》:“有饛簋飧,有捄棘匕。”朱熹集传:“棘匕,以棘为匕。所以载鼎肉而升之於俎也。”刻拍案惊奇 谁想厨房中锅灶俱无,止有些椰瓢棘匕之类。

棘壁

jíbì

棘壁,古地名,位于永城西北。《汉书 楚元王传》起兵会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

棘地荆天

jídìjīngtiān

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清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周实《感事》诗之一: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

棘津

jíjīn

古代黄河津渡名。地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相传周文王师姜尚 (吕尚))未遇时曾卖食于此。《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史记·游侠列传》:“昔者虞舜窘於井廩,伊尹负於鼎俎,傅説匿於傅险,吕尚困於棘津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张守节《正义》:“尉繚子云 太公望行年七十,卖食棘津云。”按,今本尉缭子作“盟津”。唐 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宋 秦观《司马迁论》:“傅説匿於傅巖,吕尚困於棘津。”

棘门

jímén

①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②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汉 司马迁《周亚夫细柳》: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③指棘门军。

棘矜

jíqín

戟柄。棘,通"戟"。《史记 卷一一二 主父偃传》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文选·贾谊》锄耰棘矜,非銛於钩戟长铩也。唐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炼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史)浩曰:(陈)胜、(吴)广以锄耰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杰矣。

棘矢

jíshǐ

用棘枝做的箭。《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杜预注:“桃弧,棘矢,以御不祥。言 楚在山林,少所出有。”晋 葛洪《抱朴子·名实》:“彍棘矢而望高手於渠广,策疲駑而求继轨於周穆。”

棘寺

jísì

①泛指九卿官署。《北齐书·邢邵传》:“美榭高墉严壮於外,槐宫棘寺显丽於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唐 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②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唐 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亮方得离棘寺而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近者沉长卿以谤訕被乡人讼送棘寺。”

①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编书:辑录。辑要。辑逸。编辑。纂辑。人心未辑。可作团结解。《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②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书刊:丛书第一辑。③和,和睦:辑睦。安抚,安定:以一方。问疾苦,辑流民。《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契为司徒而民辑。《史记 高祖本纪》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汉书 王莽传》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天下和会,大众方辑。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聿脩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④敛,拖着不便脱落。⑤古同“”,连缀。⑥古代称协调驾车的众马。⑦与集通。《前汉·郊祀歌》泽汪濊,辑万国。《晋书 武帝纪》肆魏氏弘鉴于古训,仪刑于唐虞,畴咨群后,爰辑大命于朕身。

辑理

jílǐ

犹治理。宋 陈亮《汪夫人曹氏墓志铭》:“夫人辑理门户,咸有节法,过者不知其寡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当职官吏,协心并力,夙夜自公,率励不懈,增筑开浚,起造辑理,浸皆就绪。

辑睦

辑穆

jímù

和睦。《管子·五辅》:“和协辑睦,以备寇戎。”晋 刘琨《劝进表》故曰“丧君有君,群臣辑睦,好我者劝,恶我者惧。”《晋书 谢安传》安与(王)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周书·齐炀王宪传》:“卿宜规以正道,劝以义方,辑睦我君臣,协和我骨肉。”唐 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辑睦士旅,安慰流庸。”《明史·外国传六·满剌加》:“帝命附郑和舟归国,因令和齎敕諭暹罗,责以辑睦邻封,毋违朝命。”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夫古民惟群,后乃成国,分画疆界,生长於斯,使其用天之宜,食地之利,借自力以善生事,辑睦而不相攻,此盖至善,亦非不能也。”

辑宁jíníng

安抚,安定;和平安宁。明·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民心固结,邦本辑宁。

缉探jītàn侦缉探访。《杨家将 第八回》又过了数日,(呼延)赞遣人缉探关前消息,回报:“关上守愈坚固,人马不能近。”明 王錂《寻亲记·报捷》:“行医卖卜寻觅,参官贵也须缉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到了开河集上,王爵道:‘我们带了累堆物事,如何寻访?不若寻一大店安下了,住定了身子,然后分头缉探消息方好。’”

辑志协力

jízhìxiélì

指同心合力。

①划船用具:舟师(船工)。中流击。作动词,划船。宋 范仲淹《岳阳楼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宋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明·魏学洢《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②古同“”,聚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其合差官,令楫奏辟。参见“短楫”。

楫棹

jízhào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①船桨。短桨称楫,长桨称櫂。 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观者为之寒心。”《南史·儒林传·王元规》:“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 元规自执檝棹而去。”《汉书·元后传》“辑濯越歌”唐 颜师古注:“令执楫櫂人为越歌也。”②指船。晋 潘岳《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帅贫惰,同整檝櫂。”宋 姜夔《湘月词 序》:“长溪杨声伯长沙檝櫂,居濒湘江。”  

①收藏(兵器)。《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国语·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又如:戢刃(收起刀剑等利器);戢戢(聚集);戢载(收集装载);戢藏(收藏)。②引申指停止战争。《左传·隐公四年》弗戢,将自焚。又如:戢戈(息兵);戢兵(停用兵器,禁用武力);戢武(息兵)《汉书 王莽传中》日食无光,干戈不戢,其上大司马印韨,就侯氏朝位。《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为武焉。《晋书 文帝纪》扫平区域,信威吴会,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专行。③收敛。《小尔雅》戢,敛也。《诗·小雅·鸳鸯》戢其左翼。《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陶渊明《归鸟》翼翼归鸟,戢羽寒条。又如:戢鳞(敛鳞。鱼止息不游。比喻怀志坐待时机);戢羽(敛翅止飞);戢身(敛迹)。《晋书 葛洪传》犹欲戢劲翮于鹪鷃之群,藏逸迹于跛驴之伍。④隐居。如:戢伏(隐居);戢景(戢影。藏匿行踪。比喻退休隐居);戢迹(匿迹)⑤约束。如:戢军(约束士兵);戢制(制止);戢手(束手);戢畏(犹畏服);戢御(约束统治)II.zhé(湖北房县、四川简阳一带作姓氏时的读音)III. zé(武汉新洲一带作姓氏时的方言读音)

戢兵

jíbīng

①息兵;停止军事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上(李世民)命司农丞相里玄奖赍玺书赐高丽曰:“新罗委质国家,朝贡不乏,尔与百济各宜戢兵;若更攻之,明年发兵击尔国矣!”唐 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新唐书·韦云起传》:“臣愚以为不若戢兵务农,须关中妥安,士气餘饱,然后讨伐,一举可定。”《资治通鉴 后梁纪五》今战胜以惧之,戢兵以怀之,使两地之民各安其业,君臣高枕,岂不乐哉!多杀何为!清 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粤督请戢兵以俟命。”②收起兵器。宋 彭乘《墨客挥犀 卷一》:“戢兵而入,一城获全。” 

戢戢

jíjí 

①密集貌。②顺从貌。③象声词。形容细小之声。《聊斋志异 画皮》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聊斋志异 口技》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④鱼张口貌。

戢鳞潜翼

jílínqiányì

鱼静止不游,鸟收起翅膀不飞翔。比喻退隐不出仕。《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戢鳞委翅

jílínwěichì

戢:收敛。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唐·韩愈《赠郑兵曹》诗:“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翅无复望。”

蕺菜,也叫鱼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腥味,可供药用,嫩茎叶可食。浙江绍兴有蕺山

蕺蕺

jíjí

丛聚貌;簇聚貌。

jí I. 

①濈濈:聚集的样子,如“尔羊来思,其角濈濈。”②濈然:a.汗出的样子,如“濈然汗出者愈。”b.迅速的样子,如“翔尔鸿翥,濈然凫没。”II. shà湍流。汉 张衡《南都赋》流湍投濈,砏汃輣轧。